适当创新,冷笑话也能热起来
中新网 2011年11月02日 13:34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办公室听笑话,你未必能豪放到大笑不已,但换了时间、地点、人物乃至场景或载体,这一窘景也许就不再囧。适当创新,冷笑话也能热起来。
据报道,最初在办公室讲屡遭冷场的日常笑话,自“变身”为动画视频《一日一囧》并于2008年网络开播以来,不仅网上连播800多集,深受网友追捧,累积点击狂飙30亿人次,更已开发出了衍生动漫产品。《一日一囧》的创意其实很简单:长着一张“囧”脸的“小明”,每天演绎一段“囧”事。动画短小,每集仅一分钟。
平心而论,笑话在生活中俯拾皆是,几乎人人都爱听爱讲,这还不足以成为《一日一囧》红起来的理由,此前该作者在办公室讲遭遇冷场即是明证。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一日一囧》拥有如此魅力?其成功“起跳”,表面上是借助了网络,甚至可以认为,在各类动画视频风行网络的当下,其成功简直像是侥幸。但只要看看其取材日常的笑料,以“囧”自嘲的姿态,开放又独立的网络接受氛围,其受欢迎的现实土壤已经形成。加上形式灵活,画面生动,造型夸张,偶用方言作搞笑佐料,“搭准了年轻人的感觉”,想不红都不行。这一过程,从办公室中来,然后有所发现,又灵巧地搭上时代快车重新回到并融入生活中去,潇洒之至。
可以说,在文艺创新当中,“办公室”像一个巨大的隐喻。其中既有斑斓的现实生活,又有厚重的人文历史,世相百态,包容其中,地理天文,囊括其里。民族的气派、时代的风貌、人物的风骨,均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美国经济学家熊皮特说:“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结合”不是肆意、蛮横的嫁接或搭载,不是拉虎皮做大旗,“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是可以分解为无数细节、场景,有着丰腴肌理的宏大现实。事实上,《一日一囧》现象已经触及到了创新领域的关键问题:回到生活之根,历史之本,才能找到碰撞灵感、张扬想象的机缘。
可是,反观当下的一些文艺创作,有的人频频嚷着“创新”,要改变人们对某某形象的认识,最后拿出来的不是恶搞就是无厘头,缺现实根据,更缺人文逻辑;有的影视作品动辄“特技”、“大场面”,以为占了技术优势就可无度想象、肆意“创新”。殊不知,缺生活的创新只能是无源死水,只有技术的创新只会成为狂妄的臆想。某地艺术家,用嘴叼垃圾;又某地艺术家,裸体坐地铁,还都打出“环保”旗号,名曰行为艺术。想象枯竭至此,与生活脱节至此,实在可叹可笑。这些乱象怪行创新无门,归根到底在于常纠结于个人的一些小情调、大臆想,从而跟现实乃至人文历史脱节。某种意义上,这更彰显了《一日一囧》创新的价值。
无独有偶。一位写网络小说不太有名的创作者,在引入传统皮影的视像功能并把小说与绘本创作结合后,其独创的“幻·影小说”《塔希里亚故事集》上市两个月竟翻印三次,大受欢迎。《一日一囧》和《塔希里亚故事集》,同处在读图时代或者网络时代,某种相似或许让人读出了它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一个从生活来搭上网络快车,一个则从传统攫取了创新的灵感,异曲而同工,证明创新是有许多源流支脉的。向这些源流支脉攫取创新资源,这正是动画视频《一日一囧》带给我们的启示。作者:关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