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改革开放与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改革开放与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改革开放与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周年的历程,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我国的“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建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世。
总书记的话从浙江改革开放后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得到深刻的印证。我们大家经常说,浙江是文化之帮,这个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应该说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浙江的上层士大夫文化,这属于各个时代与朝代的主流文化,以典籍文化和相关的文化人为代表,两宋之后所谓的状元、进士数量占全国前列也是明证;另一个是浙江的地方文化,主要是生活文化非常丰富而且具有地方特色,这种地方文化包括存在于城市与乡村的市民文化、村民文化。从前一说文化就想到或仅指上层文化是不对的或者是不全面的。如果说前者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文化,有时在现实生活中仅仅被提倡而不一定存在,那么,后者则是活生生的文化,是一种具有生命的活力的与每一个息息相关的文化。如浙江人如何待客、如何吃饭、如何送礼、如何过节等等,都是活的,各地各时期存在着差异的文化。
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是以建设为主,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附带着也带入了大量西方的生活文化。有一个时期,我们有的人甚至认为全面地否定和彻底地重建中国的现代文化就是现代化,老祖宗的东西都是过时的,不仅典籍文化被置之脑后,原有的生活方式更是被许多人所抛弃。西方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这一点我们看看近些年来的城市建筑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所有传统的建筑甚至在一夜之间全都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城市除了楼房和马路,几乎没有了中国自己特有的文化,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印记,也没有了自己的文化灵魂。今天我们每天出门上班,下班回家,只有两件事,开门与关门,与邻居的交流沟通没有了,人情少了,亲情少了,邻里的关系也没了,如何理解远亲不如近邻?那种乡邻的文化,在今天的农村都已经越来越淡了,因为农村现在也开始大量地建造水泥洋房。加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交流工具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在中国原有文化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维方式、真善美的标准,统统都在改变之中。而这些东西是只有中国人才有的核心的价值文化,失去了这些东西,中国人除了黄皮肤,你还剩下什么?今天我们大家熟知的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大一块就属于生活文化,就属于中国人的核心文化内容。孔子、老子都是历史人物,他们的成就和《论语》、《道德经》等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今天。我们用什么来证明中国人的存在,中国人是具有智慧,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的民族?你不能用飞机大炮,也无法用一些常规现代技术,那些都来之于西方。你只能用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活文化,前者常常会被其他地方的文化误读,但生活文化则只有在这一区域长期生存的民族才能创造和享用,即使模仿也是表象的,深层次的东西是无法模仿的。
浙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几乎一路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浙江最先进行传统的“破坏”,浙江也最先意识必须保护传统才能让浙江文化继续保持特色和生命力。早在张德江、习近平主政浙江时就开始了浙江文化建设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大省建设方针大政的制定和实施。在一这过程中,民族民间艺术抢救与保护工程在20世纪末在浙江成为浙江文化保护与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确实,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收获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但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今日的社会已经不再建立在我们传统文化坚实的基础之上。2001年联合国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200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再一次给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通过韩国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和全国人民有关我们“非遗”申报的讨论,关于传统文化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多地获得了政府官员、媒体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包括平民百姓的认同
2003年随着保护全国民族民间艺术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开展,浙江省也在民族民间艺术的抢救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走在全国的前列,首期公布了64项省级保护名录,但非常明确,其大部分都属于民间艺术类项目。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并将内容拓展到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传统医药等方面,到2005年9月份结束。这一工作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主管部门省文化厅的领导和各级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共有9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省级推荐项目向全国申报。2006年6月2日发布的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省入选的就有39类共44子项,分布于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绍兴、湖州、嘉兴、舟山、丽水、台州、衢州等十一个地市,占全国518项中的7.53%,入选项为全国各省市第一。2006年下关年开始,浙江省准备进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国家名录必须从省级名录中推荐。因此,在2007年6月,浙江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十大类225项,这是在各地市300多项申报项目的基础上鳞选的。2008年7月,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式公上,全国有510项入选,同时还有147项属于第一批项目的扩展项,实际上第二批共有657项入选,加上同一项目分属于不同的保护责任地,其数目则更大。浙江省则有 72类(项)90子项(包括扩展1315项)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数量依然为全国各省市之首。(金华市第一批国遗四项,第二批21项含子项,共25项)而我们从各级政府向更高一级政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数量上来看,各地各级地方政府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有人仅仅从浙江的经济实力入手,认为浙江人有钱,所以通过钱推动了这一工作。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浙江是有钱了,但浙江人也在致富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独特的、民族的、地方的核心价值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后者才能将我们浙江与其他省市与其他省市的人区别开来,当然区别开来也不是最后的目的,最后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核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12/12),使中华民族在世界的文化舞台拥有一席之地和巨大的影响力,换句话说,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确立我们不朽的地位。
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在金华市民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主题发言,200812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