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1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1
  
  
  有一节课,物理老师柯学龙问我们,如果有一块豆腐,一立方米大,你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七零年代末八零年代初,豆腐不算是稀罕物,虽说不再是“豆三块”时代了,可也属于控制性食品。黄豆,毕竟总产量不算高的。
  武陵为典型高山地区,比如说,东北部海拔276米,西南部海拔2740米,其中800-2000米以上的中高山占98.5%,耕地面积仅仅11.33%。1985年,人平耕地1.66亩,宜林地9.28亩,荒山2.36亩。林特产发展始终是武陵的发展方向,而黄豆即为其一,武陵黄豆分布广,种植面积大,据1985年数据,全县秋杂粮种植面积9.97万亩,产量1738万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秋粮总面积和总总产量的20.6%和9.24%。其中黄豆分别占秋粮面积和产量的13.6%和6.83%。换一句话说,黄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县份额的仅仅次于小麦水稻洋芋之下,位列第四位。对于黄豆的熟悉,是每一个武陵人的天性。
  因为黄豆在生活中的地位如此重要,花样繁多,种类各异的吃食油然而生了。旧时有中峰观的豆腐嫩如新芽之说,排名武陵四大名菜之首。柯学龙老师问我们,如果有一块豆腐,一立方米大,你会是什么样的表情?那节物理课,是不是他的第一节课呢?现在一点也记不清楚了,只是记得那个说法,瘦而高的柯学龙老师,风度翩翩地站在讲台上,微微的低着头,笑着问我们。
  一位女同学,如同柯学龙老师一样的瘦,举手回答问题。那位女同学学习情况不算好,最不喜欢理科老师提她问的,低头是她最多的选择,回避老师提问是她唯一武器,只有英语课上,才是她活跃时刻。这一天她举起手,笔直的手如刺,直指教室的天花板,这让多年以后的我,在读到迅翁的名篇名句“直刺这奇怪而高的天空”时,第一个想起这节课来,还有瘦瘦弱弱的她。
  又是许多年过去了,她在一家纺织厂上班,所在单位与我所在学校不远,常常见到她坐在客车上,路过我们学校。黄昏时游玩散步的我们,常常不期而遇,瘦而高的她变得白了许多,身边的男子气质高雅,听说很多快就成家了,只是没有通知当年初中的同学们。提及她时,哦,那个瘦个子女孩子呀。同学们都这么评价她,豆腐社的。
  她家住豆腐社,就在建设银行东侧一片旧房铺中。说是房铺,确实只能如此断定的。当街一棚,宽大狭长,青竹密排,牛毛毡搭建,突出街面一米多;后面才是正屋,铺板紧锁,只留下一道门,两边常常没有拆除的。过门又是一片长长的棚子样房屋,宽敞明亮,铺板靠东墙一侧,几十米长吧,西侧有缸,高大威武,如将军样,几十口从墙边排到后屋。再过一道门,是几间小屋,屋后有门,门通邓家巷子了。
  豆腐社是五零年代初,几家石磨豆腐的个体户,自行组建的。据说1950年的武陵镇,全镇1438户,地主52户,地主兼工商业者110户。1953年试办初级社,年底发展到233个,其中有茶叶社,畜牧社,蔬菜社,也有这个豆腐社。合作自助性质的吧,负责人叫许顺孝,名字很奇怪的一个人。说是建国后组建,也不算错,其实在解放前,这个豆腐社就存在,只是更加松散,进进出出没有多少限制,地址却是旧城南门外东侧老街,当时称作南关街的。只是街道住家户稀少,三五户人家零零散散的摆在城墙下,1953年准备拆除南城墙,那是兴建大礼堂的前奏了。于是豆腐社顺理成章的迁址于南门外西侧,邓家巷子处了。
  四十余年的豆腐社,说拆除就拆除了,许顺孝不再是社长,听说接任的是一位妇女,很了不起的一个人。不知与这位女同学是什么关系?每户入社的都分了很多钱,高高兴兴地散落如星坠地,了无影踪了。现在是一个极大菜市场,旧时棚子口处,却是一溜儿摆放鱼盆,极大极宽的鱼盆,流动灵便的鱼们高兴自如的摆尾摇头炫耀着,它们很让人羡慕的满足。
  女同学回答时,很是不屑地,鼻翼一紧一吸,脸上几粒小点微微颤动,说这怎么可能呢?一立方米的豆腐,它怎么能够站立起来?你怎么能够做成功?除非不是豆腐,除非里面添加粘泥面糊,除非您加一个框,这个框还不能拆除,否则,不会有一立方米的豆腐出现的。
  豆腐的特点,就是滑嫩如脂,洁白如芽呀!如果您添加了这些,哪还是豆腐么?不再滑嫩洁白的豆腐,那是什么东西?她不知道几十年后的今天,一立方米的豆腐,早已不是新闻了,坚硬如铁,凝实如岩,刀切爷劈难动分毫的,是如今的豆腐咧,它不再是让人进食的特色小吃,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居家必备品,只是一个吸引人眼光的噱头罢了。听说如今的武陵豆腐乳,走出市省域外啦。
  每个人一年只能购买三块豆腐的时代结束了,可是豆腐社也没有了,如今豆腐花样翻新让你眼花缭乱的,只是想吃到安心安全的豆腐,却实在是难能。
  
  附注:
  黄豆:产竹溪各地。遍生山坡、林边、路旁。
  茎叶可作饲料;种子富含蛋白质、油脂,可食用;药用有强壮利尿、平肝敛汗、健胃作用。茎叶及根药用,有健脾功效,可治疗盗汗,伤筋。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①治盗汗:野大豆藤1-4两(50-200克),红枣1-2两(50-100克),加糖煮,连汁吃。②治伤筋:野大豆鲜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捣烂,烘热包敷患处。竹溪民间验方①腹泻、伤食:野大豆全草熬水服。②水隔(因饮水不当引起的胃病):全草煮鸡蛋,吃蛋喝汤。
  野大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6  邓家巷子 
武陵旧事之27  自来水
武陵旧事之28  医校  
武陵旧事之29  卫生局 
武陵旧事之30  第二楼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黄豆.jpg


石磨.jpg


豆腐乳.jpg

附件: 石磨 [时间:2011-8-23 10: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