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5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5
  
  
  同学家新建小屋两间,就在拆除旧城墙的位置,房屋成通道,在杏林井处构成微型十字街:武衙门道子大丁字拐,东来北去;新建房屋各留通道一,一至西城墙,此路至今仍存,另一路即由同学家过,可至南城墙。小小通道所夹角处,即旧城西南角城墙了。墙外即龙王庙,庙下为县治河,河边为绿荫潭。
  临河而望,脚下有堤,青石长条堆垒而成,其上西关街临河为屋,眼前龙王庙至较场畔有堤如龙盘,一线围河而去,过较场畔折而东行,堤防如故。旧城有堤实绕城西行,过龙山始北,几乎围城一圈了。前文所载:崇桢十一年,公元1638年,城外西北开凿宽两丈深护城河,引河水经城西北两面环绕而过,与东南两面的自然河相接,整下县城即为河水所卫护。次年张献忠久攻此城不下,正为此故。也就是说,武陵县城四面有堤,护卫县城了。
  武陵年水量流量22.5亿方,如果加上汇湾河县河入境客水量,当为35.2亿方。人平水量6671.6方,这是不包含客水量的,比郧阳地区人平水量4000方高66.5%,是全国人平水量2700方的1.47倍。亩平水量2767.66方,比郧阳地区亩平2700方多67.66方,比全国亩平1755方多1022.66方。
  换一句话说,武陵水太多啦。历代以来,水灾频仍。
  汉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水出,流走民舍(《汉书•五行志》)。
  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霖雨三十余日,山谷水出,坏田舍(《汉书•五行志》)。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水溢流,害人民(原志)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水出伤稼(《汉书•五行志》)
  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夏,水涨溢,坏人民(原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六月,水涨,坏居民(原志)
  宋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七月水灾(《宋史•五行志》)
  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湖北郡县水(《宋史•五行志》)
  宋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秋,霖雨,败禾稼(《宋史•五行志》)
  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四,五月,湖北郡县霖雨,坏圩田禾稼(《宋史•五行志》)
  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七月,霖雨害稼(《宋史•五行志》)
  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五月,阴雨,八月,大风雨(《宋史•五行志》)
  宋度宗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大淫雨,水溢(原志)
  元顺帝至正七年,公元1349年,七月,水溢,没居民禾稼(原志)
  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七月,水涨(原志)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大水,漂没庐舍(《明史•五行志》)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大水,禾稼屋舍漂没(原志)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山水发,田土多冲淤(原志)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大水(原志)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夏五月,大雨溪涨,沿河市房多漂没(原志)
  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夏五月三十日,大水入城,六月初三日,复溢,三日方退(原志)
  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五月至六月不雨,七月至八月,连雨四十日,高下无收(原志)
  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五月,大水(原志)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六月,水涨溢,近河民舍倾圮,禾稼皆冲淤(原志)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七月,大雨七昼夜,田地无收(原志)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7月,暴雨7天7夜,水淹水坪镇。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6月,暴雨5天5夜,洪水进城。
  建国后1958年7月1日至6日,7天总降雨量164.5毫米,县城水深齐腰。
  好了,武陵水灾频仍,不一一细举。翻同治版县志,见“堤附”条:东南隅石堤,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邑令张其章合邑绅建修,有记,载《艺文》。西南隅石堤,前无考,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邑侯李公锦源重修,有记,载《艺文》。东北隅石堤,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邑令汪昱合邑绅民建修,有记,载《艺文》。东门外河,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徐公如诰候渡设桥,有记,载《艺文》。后詹公英豪设渡,亦废。细查艺文卷,见《北城石堤记》,知县汪昱著:县大小石为城,高六七尺。每淫雨暴涨,悍湍冲激,堤辄溃。集士民诹日鸠工,经始于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望前五日,蹑次年六月朔日告峻。其堤长五十八丈五尺,其高丈有二尺,其厚减高之半有二尺。凡有灰石工价,其费白金一千八十两有奇。汪昱知县说,其中用力最大有杨公哲,罗维智,司国章,肖宗柳诸君。李锦源知县的《增修西堤记》载:历年即久,石坠土坍,所谓旧堤,几不可恃。计金三百六十数,夏章镛,杨文斗,王文墀,任为霖继捐资相助,鸠工运石,加长一十五丈四尺,高八尺五寸,堤脚宽七尺,新旧堤面加高一尺,共长二十七丈。
  这基本上就武陵河堤,建国以前的情况了。
  1952年,ZF修筑高桥至廖家河处河堤2公里,完成土石方235万担,保护农田240亩。1953年,修筑西门外西南隅石堤,长450米,高5米,顶宽2米,修城西半片街河堤,长220米,高5.5米,顶宽1.2米。1954年,修西门至较场畔石堤,长450米,高5米,顶宽2米。修西屏街至高桥头石堤,长120米,高5米,顶宽1.5米。1956年,修县东康家岭处河堤6公里,保护农田800亩。1959年,修城东南隅石堤,长390米,高5.4米,顶宽2.5米。跃进桥南100余米长保脚堤,冬,修瓦罐窑至跃进桥南石堤,三年始成,长540米,高5.8米,顶宽2.5米。1960年至1965年,修瓦罐窑到江西馆河堤,长690米,高5.8米,顶宽1.5米。1974年修黄龙河堤5公里。1975年江西馆到高桥石堤,长720米,高4.5米,顶宽2.1米。修三堰河堤4公里。1983年修西关王家道子至豆菜社石堤,长67米,高3米,顶宽1.5米。
  八零年代初,在同学家拆除城墙新建房屋大门前,临河而望,河堤如故,溪水清澈,卵石如星,密布河滩,两岸河堤如龙盘,守护着县城呢。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附件: 1 [时间:2011-8-17 10: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