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绿茵潭  武陵旧事之二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绿茵潭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潭  武陵旧事之二
  
  
  龙王庙下有一潭,却不以龙王名之。
  城南溪河三处弯,一弯一潭,龙王庙上里许为黄家潭,庙下二里姜家潭,均位于河右,三潭呈三角形,其尖正对城墙西南角。若说潭以姓名,黄姜两者非大姓,上方黄家潭背靠江西馆,面临深水潭,一水西来,直冲居所。好在临河而居处,岩石高耸,约五丈许,冲激之余成一大潭,相传此处可通四川。黄性人家两三户,却有这家族宗祠,汪公祠。而潭却不以汪公名之。一怪也。下方姜家潭,姜姓五七家,却是近时之事,而潭以名之已久,溪水自龙王庙处撞击转头,直冲河南,遂成此潭。然而马家菜园另有一说,明末流民进驻,始祖马良玉双手空空,一日得黄姜一枚,遂捣碎成粉,临河撒之,满河鱼翻,出一物,头若箩筐,眼如灯笼,身长不知几许,扬头而望,凝视始祖,忽摆尾不知所踪。出头之所,后人名之黄家潭,摆尾之处,叫姜家潭,潭下通四川,由此而生。这也是位仅仅处于武陵四大姓之下的杜姓姑娘下嫁马良玉,并以城南之地为嫁妆的缘故了。
  龙王庙早于此两潭,早先并无积水成渊之势,黄姜事后,始成。小时候,大家都叫它绿茵潭。只因潭水深不可测,其色碧,如绿茵,故名之。河水如龙,左右行之,近城墙处始聚于右,至龙王庙处河床急狭,水流冲刷,岩石巍然,丈许围城粘土垒石,其上又二丈许为旧城南角,如梯状。我们称之为上天梯,河岸无着手处,却无法可上的。过了绿茵潭,河面又缓缓展开,水面浅浅,寸许小鱼往来自如,石子清晰,水草依依。天热之时,赤条条的我们跳进绿茵潭边,双脚搅动,两手侧伸如翼,轻轻后划,当几个小孩在河里时,水花乱飞,波纹四散,狗爬式或狗刨式,是它的称呼。
  河面时时一群雪白的鸭子高傲地游过,带路押尾则更是高昂着头,警惕地巡视四方,红帽子,艳光四射,那是两只鹅。马家鹅,向家罟,那是绿茵潭边两大景观。养鹅为带路护鸭,一群鸭子天天无人守护,自动按时出门,捉鱼饱食后游栖安憩,晚饭时自动回家。据说早些年有人不信,看见浅水石水间,一白色石状物显露于外,想来是一枚鸭蛋了。悄悄地走近,正洋洋得意时,手臂上一痛,缩手时,屁股又一痛,以为有人用铁夹咧。却是那只鹅站在身后,正伸首扬头欲击。也有人传言,那人深夜再次报复,走那那家院落里,刚刚落脚,又一次遇到铁夹子的攻击,强度较之白天强烈几倍,后来是主人出面,吆喝开鹅,才狼狈不堪的走开。向姓人家民国初年始来溪,托身于马家,勤苦辛劳奔波一生,解放前夕,向姓人打一井,算是做了件大好事,遂送一块地,盖房成业。后又准其依我家祖业而居,解放初时,成一大家户了,至今三代人矣。因无地可种,遂以罟鱼为业,一支架,三面以丝线为网,四根竹篾为托,一面张开。架罟于河,人则走动于河床,脚上绑一串草绳,绳下有绳,粗长十余丈,一头系在罟上,一头系在人腿间。罟固定于绿茵潭边急水处,人远远的走开,自上而下,绕路圈水,浅滩处鱼跳虾跃,深水处上下水花乱溅,偶有大鱼翻身高高跳舞,阳光下亮晶晶一线,刺人心魄。记忆中似乎向姓人在绿茵潭边的时候少,沿河下下几十里,听他说起深浅沟洞,如若指掌。
  寒冬之季,这儿更是我们的乐园。记得河面冰冻如镜,黄姜二潭之间,尽皆平滑如镜,菜园子五个小队的孩子们,放学饭余,欢呼雀跃,拿着砣螺,鞭绳,跑到河面,放活砣螺,抽鞭绳狠狠扬起,抽打在砣螺一侧,那砣螺活过来了,灵魂苏醒样划一个圆弧,随着你用力大小跑开了。两个砣螺相撞,又飞速避开,其中之一或话便“死”了。倒在冰面,你得再打放活。以鞭绳缠绕到棍柄处,一手持棍,一手托螺,放开;还有即是两手抱住螺,呈旋转状,突然用力,放开。活过来的砣螺,坚硬的冰面,太阳光下欢呼的我们,回家吃饭罗的喊叫声,似乎就回响在耳边,午夜梦回,叫声依旧,只是寻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似乎在龙王庙坍塌,那处平台消失不久,那儿成为垃圾倾倒之地,潭,自然消失了。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附件: 昔日龙王庙,今日菜市场 [时间:2011-7-25 09:58]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好文采!

TOP

梦回《边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