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
——第三届中国故事节全国红色故事会故事创作综述
张 丹(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本次活动评委)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句容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故事节全国红色故事会圆满落幕了,此次活动显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关注度高、参与面广,反映了建立全国性故事创作交流平台的迫切性。此次故事创作征文,就空间上而言,稿件来自黑龙江省、青海省、广东省、重庆市等20多个直辖市、省和自治区,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就数量而言,除了主办地江苏各市被限制每个市大体只能有5至10篇应征稿件参加终评之外,共收到上述地区故事创作应征稿件200多篇。只有少量的和应征创作文体要求不相符的稿件,诸如散文、通讯等,最终共计近20个直辖市、省和自治区近200篇故事创作稿件进入评审。就作者层面而言,既有故事老作家,也不乏新手;既有耄耋老人,也有在校年轻学子;既有专业写手,也有故事创作爱好者。有的作者一人就投稿好几篇,甚至十几篇,创作热情高涨。
此次故事活动关注度高、参与面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故事作者迫切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故事创作和交流的平台,反映了他们急待想让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内心需求是多么的强烈,更说明了这方面的工作急需自上而下的跟进,并加以积极的、健康的、有力的组织和指导。
二是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反映了探索新故事创作中主题性创作的积极性。此次活动虽然是专题性的定向创作,但显然作者并未受到多大的创作局限,内容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如《红色见证》《最后一个司旗手》《救回红军当儿子》《裁缝店里的枪声》《秘密情报》《茅山兵魂》《特委书记杨二锤》《智窃密电码》《党旗飘扬在最前线》和《血色爱情》等等,到当代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进程,直至眼下各个阶层都比较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均有涉及,如《裸捐》《信誉》《自我落选》《“祸”起见义勇为》《插班生妞妞》,甚至写到村委会的《调解员》、恋人相约《一起看奥运》、亚丁湾的《智斗海盗》和房屋拆迁的《一张借谷证》等等。这些作品有的用一千多字,有的用近万字的篇幅,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多角度、多层面、生动形象地紧扣“党旗在我心中”的主题,讴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特别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奋斗、民族解放、祖国建设的丰功伟绩,反映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走向和谐安康的幸福生活。
印象较深的如《军人》,作者比较巧妙的从一个小角度切入,讲述了一个大雨背景下的一次旅程,通过最终包袱的抖开,呼应了故事开头部分埋下的伏笔,从而颂扬了党领导下当代军人的宽阔胸怀和精神境界。还有如《江河生死行》,作者运用欲扬先抑之法,借鉴小说创作之道,讲述了一个普通船队队长在面临死亡威胁时,如何献身帮助队员转危为安的故事,生动而形象地回答了开头队友们争论的“共产党员是什么人”的问题。再有如《茅山兵魂》,作者以小见大,讲述了小小的馒头所引发的悲怆故事,催人泪下,高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
三是水平参差、显现问题,反映了民间文学工作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性。认真审读应征的200多篇稿件,显而易见文本的质量有天壤之别,将散文充作故事的有之,将通讯代替故事的有之,也有的已经将小说完全等同于故事;再者,则将主题创作模糊于平时的自由创作。许多应征稿件,素材相当不错,但没有形成故事,更没有故事悬念,对什么是故事的把握显得不够。当然,即使是获奖作品,也并非无瑕可剔,比如,有些故事缺乏悬念、情节松散,有些故事语言苍白非口语化,有些故事立意浅显,不太懂得情节推进,作者直抒胸臆等等。透过这些问题,将引发我们对于当下新故事创作现状、乃至民间文学工作的许多思考。
我个人以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民间文学“后《三套集成》”时代,不少人可能误以为民间文学的工作随着《三套集成》编辑出版而结束,对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以及当代民间文学的动态关注和研究也显得不足,没有形成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两腿迈进、比翼双飞的局面。民间文学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产生的,从来也没有停止,并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新故事就是脱胎于传统故事,具有民间文学的特点,是新的民间文艺样式之一。而民间文学则是人类文化的母体,也是所谓的精英艺术取之不竭的生命源泉。从文艺生态学来讲,民间文学是文艺生态链中极其重要的底层,她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文艺的发展前景。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的“七一讲话”中阐述如何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明确指出“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此次全国红色故事会中,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谐理念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了充分宣传和高扬。可以说,中国民间文学中有着既属于过去、又属于未来,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东西。中国文学史的高峰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原本都是来源于民间文学。关注并做好当代民间文学工作,促进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已是刻不容缓,这也正是我们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策划和组织此次故事创作、表演活动的又一重要旨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