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马市,辽东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6月21日 13:37 来源:辽沈晚报
喧嚣马市,辽东的清明上河图
□马业文
第146期统筹 黄世明
马市,俗称骡马市场,在农耕时代,几乎每个县城或大一点的集镇都有,人们司空见惯。而明代的辽东马市则不同了,它是在一个国家内,几个民族间的“边境”上的、以马市为名的、进行包括马匹在内各种物资贸易的场所。存在了二百余年,于是就发生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马市的故事……
马市因马而发端
以骑射冷兵器为主要武备的古时,兵马并称,马的数量就是国家武力强弱的标志。明成祖朱棣,是个马上皇帝,很注重帝国的武力建设。“靖难之役”后,刚从他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得政权,就问兵部尚书刘携:“今天下畜马几何?”刘携告诉他,仅存23,700余匹。不到实际需要的424,800匹的百分之六,缺口极大。
而这个问题在当时的辽东尤显突出,东、北、西三面都是以“剽悍铁骑”出名的少数民族,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方可与之抗衡,保持安宁……
永乐元年十一月,兀良哈蒙古三卫派230余人使团来朝贡马;永乐二年,鞑靼又有294人组团来朝贡马。当时,明王朝对各少数民族采取的是招抚政策,对少数民族各部、卫的朝贡,一方面严格规定贡品的种类、数量、朝贡时间、人数、进京路线、滞留时间;一方面给朝贡者以优待,沿途免费食宿,给朝贡者超过贡品所值的奖励,并允许朝贡者做些朝贡以外的商品买卖。要的是各少数民族对朝廷的臣服,体现中央王朝的权威。这种制度坚持了整个有明一代,史家称之为“朝贡贸易”。
永乐三年三月,明朝的都城还在南京。明成祖朱棣接到福余卫(在今吉林省西部)都指挥喃不花奏报,称其部属欲来京送马,两个月后可到达。成祖立即下旨:“今天气尚热,虏人畏夏,可遣人往辽东谕保定侯孟善,令就广宁、开原择水草便处立市,俟马至,官给其值即遣归。”这就是辽东马市的发端。
当然,这并不是明成祖的首创,早在宋辽金时代,在所谓各“国”间就有边境贸易市场的出现,不过,那时称为“榷场”。
马市遍布辽东
明朝初年,政令比较畅通。辽东都指挥使司行动也很迅速,辽东的几个马市先后建立起来。它们是:广宁马市,永乐四年三月建立,为一关(白土厂关)一市(今黑山县团山,后迁北镇马市堡),对口兀良哈蒙古三卫。正统十四年,因其进犯辽东,遂停马市以示惩罚。成化十四年,经三卫再三请求,方才恢复开放。
开原马市,建于永乐四年。为二关二市:一为广顺关(在尚阳堡东南),市在开原城东南,接待女真哈达部;一为镇北关,市在城东屈换屯(今马市堡),接待海西女真叶赫部;后来成化 二年,因“外夷要求”,又在开原增设一关一市。关为新安关(今双楼台),市在庆云堡,又称达达马市,接待福余等卫。
抚顺马市,1464年设立,为一关一市。关为抚顺关,市在城东30里的关门村,主要接待建州女真。
明朝后期,应辽东周边各少数民族要求,又增设了宽甸、瑷阳(凤城县境内)、清河堡(今开原后施家堡)等三处马市。
马市买卖越做越大
辽东马市不止买卖马匹,更多的是广泛的商品交易。因而马市中就分为官市和私市两个部分:官市,就是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易,主要商品就是马匹。蒙古人或女真人牵马入市,“官给其价”,由政府购买。那时的马,还没用于农耕,主要是军队骑用,而私人养马骑用或拉车,那就太奢侈了,汉家民间私人养马极少,比当代前些年的私家轿车还少见。私市,即少数民族与辽东汉人、或少数民族之间的民间交易。
在辽东马市上,汉人提供的商品多为耕牛、猪、羊、犬、粮食、盐、布匹、绸缎、服装、陶瓷、铁锅、铁铧等;少数民族提供的商品有马、貂皮、其他兽皮、人参、木耳、蘑菇、松子、榛子、蜂蜜、东珠、海东青等。
这种被史家称为马市贸易的马市,深受当时汉、女真、蒙古等各民族的欢迎。来马市参加贸易的人成群结伙,一次数十人、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影响所致,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带着他们的土特产品,不远千里,赶来参加马市贸易。
万历十二年,开原镇北、广顺两关的交易额,有个6个月的统计:马175匹、牛496头、羊213只、猪11头、驴23头、人参3619斤、木耳1762斤、蘑菇3740斤、珠子32颗、蜂蜜1460斤、貂皮47243张、狍皮761张、狐皮577张、羊皮1743张、铁铧4848件、铁锅354口、袄234件、羊皮袄397件、水靴203双、缎子58匹、绢6匹。总交易额折合今天人民币1200余万元。每个马市每次交易额近白银4000两,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十分可观。
马市也收税,也有回扣
马市开局利好,管理也日趋完善。
宣德九年,朝廷在开原设置了总管马市的提督马市公署衙门,在各关门都设置了马市官,专门管理马市事务。
市有定期。广宁马市每月二市,每市五日,分别是初一到初五,十六到二十;开原马市每月一市,每市五日(初一到初五),后来也改为每月二市,再后来又改为每七天一市,一市五日;抚顺马市,三天一市,万历年间改为随来随市,成为常态化。这样,几个市交错开来,辽东境内,几乎每天都有马市,十分方便交易。
最初,少数民族要来通关入市,须凭本部落印信(证明),后来改为凭朝廷发的敕书(边贸通行证)入市。无敕书、无货物者不准入市,携带武器者不许入市。
市场交易公平,“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近于当今“明码实价”。开市之初,将马分为上上、上、中、下、驹五等,马价不一。上上马值米五石、布绢各五匹;上马值米四石、布绢各四匹;中马值米三石、布绢各三匹;下马值米二石、布绢各二匹;马驹值米一石,布二匹。以其中上上马价为例,约合白银十六两,折成今人民币4100元,价格很是公道。
马市也收税,叫做“马市抽分”。税率是“三十抽一”,就是百分之三点三,不算重。上上马抽银五钱,大牛抽银二钱,缎每匹抽银一钱……
马市也有回扣。女真各部来市贸易,多数是在酋长组织下进行的。马市当局就从“抽分”中拿出些钱,给那些有功的、出力的酋长发回扣。万历四年,从新安关进入的酋长抄木,带着350余人的团队,携来大批马匹、货物,交易后受到款待和重奖。共赏盘43个,果桌95张,官红布10匹,官蓝布6匹,花缎51匹,官妆花织金袍1件,牛2头,共值白银50余两。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明朝任命的建州左卫的官员,经常组织本部百姓到抚顺马市进行贸易,很有成绩,数次受到抚顺马市奖赏。
马市里发生的血案
开原北边是女真叶赫部,它逐渐强大起来了,就屡次侵犯开原东边的女真哈达部。这事儿,有人看着就不高兴了,就要惩罚一下叶赫部。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当时的辽东当局是有“控制外夷”任务的。万历十一年十二月,李总兵探得叶赫首领清佳奴带部众来镇北关马市参加贸易,就在马市设下了陷阱。那时的马市也有围墙,“高筑墙”是明朝的强项嘛。那天,清佳奴带了311人毫无戒备地进了市场,发现场内空空,想撤已来不及,李成梁的伏兵四起,将叶赫的三百余人连同清佳奴在内,全部杀死。并追击杀死了屯于镇北关外的一千余叶赫兵,制造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
无独有偶,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抚顺马市里一下子来了数百名女真汉子,他们带着成捆成捆的人参、貂皮等山货,凭着敕书过关入市……当城里的内奸打开城门后,这些人一下子变成了努尔哈赤的八旗兵,一场天昏地暗的厮杀,后金攻下了辽东第一座城池抚顺。
虽然都是个案,且与马市贸易无关,却也是发生在马市里。
明王朝换来二百年安宁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十六日,努尔哈赤的八旗兵攻下开原城,存在213年的辽东马市寿终正寝。
马市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有弊也有利。
盘点一下,明王朝设立马市以聚马强军的最初目标远未达到。明朝在建立辽东马市的同时,还在辽南设立了军马场,以饲养收购来的马匹。军马场的管理机构叫苑马寺,设在辽东都指挥司所在地辽阳,下面设6个监,每个监下有4个苑,共应有24个苑,就是24个养马场。实际上由于所收购上来的马匹,远未达到预期的数量,只建成一个永宁监(监城在今复州永宁乡)和它所辖的清河、深河等两个苑(都在今盖州境内),其他的5监、22苑,便一直搁置在计划里。
明王朝建马市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辽东200年相对的安宁。彼时,东北地区民族情况十分复杂,辽东近邻女真人,是个勇敢而不甘受奴役的民族,由于她所处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掠夺就成了他们的生存法则,马市设立之前,明王朝没少受其害。辽东马市贸易,对女真人起到了疏导作用,他们的物产能换钱了,钱又能换回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了。让他们更乐于搞好自己的生产了……抢掠少了,杀戮少了,各族人民都得到了安宁,辽东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经济也就得到了发展。
努尔哈赤是最大的受益者
辽东马市200年,使建州女真有了个跨越式的发展。他们的赫图阿拉,与抚顺马市近在咫尺。入市者动辄数千人,参加马市贸易已成为建州女真生活中之必不可少。后来曾让中国历史为之震颤的努尔哈赤、及其祖父、父亲,都是马市的常客。
女真民族有了耕牛、有了铁制农具,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户知稼穑,不专以射猎为生”,由采集、狩猎进入半农耕和农耕社会。
最重要的是,努尔哈赤买回铁器改制成兵器,后来又让族人学会了冶铁,自己打造兵器;提升了八旗兵的战力;获得财富的途径,由暴力掠夺向公平交易、向努力生产转变,社会文明程度上了一个台阶;广泛接触、接受先进的汉文化,开阔了视野,升华了思想认识,有了染指辽东、染指中原的大梦。一个半原始状态的氏族部落民族,快步地向封建社会迈进。
明王朝想以马市换和平,却没想到,最终使努尔哈赤和建州女真发展起来,强大起来,成了大明的掘墓人。
大明灭亡与马市无关
站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大局上看,辽东马市,是中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黄金措施。它促使少数民族,比如女真族由幼稚而至成熟的发展,是顺乎历史的大潮流的,推动了历史前进……
大明变大清,皇帝宝座上,爱新觉罗氏代替了朱氏,只不过是个符号的变换,王朝依旧。明朝的灭亡,是亡在它自身政治的腐朽上、民族政策的失败上,与辽东马市无关。所以,对历史来讲,明代的辽东马市只有得,没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