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艺术学科“独立”记

艺术学科“独立”记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5月23日 16: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2月13日,国务院第二十八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将艺术学科独立为“艺术学门类”的决议。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科告别和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并列为一级学科的历史,成为新的第十三个学科门类。

  为了这一天,等了14年。艺术学科独立为学科门类,倾注了文艺界、教育界,特别是艺术教育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其背后的复杂性,也注定了“独立”之后,艺术学科建设面对的不仅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与考验。

  首次提议“无疾而终”

  尽管中外历史上早就有大量的艺术理论,不过,囿于各方面的局限,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形成时间却并不长,艺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显得相对薄弱。

  上世纪80年代,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讨论艺术学科是否有资格和有必要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会议上,专家们便产生了争论。一些权威专家不主张艺术学科设立硕士、博士学位,而是建议授予“人民艺术家”“功勋演员”“人民演员”等称号。

  这是关系到艺术学科建设和艺术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在时任学科评议员、文学(艺术)学科召集人赵沨等的极力争取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终成立了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并拟定了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目录。

  不过,在学科界定时,我国一直没有将艺术作为一个门类,而是将艺术学作为一级学科放在“文学”门类之下。1997年,国家教委与国务院学位办进行学科目录调整时,又在作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下面,设立了8个二级学科,包括:艺术学(即艺术史论)、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舞蹈学、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设计艺术学。

  1997年的学科目录调整,简化了学科分类,加强了学术规范,对学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这样的安排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1997年的学科目录,在一级学科艺术学下面又设置了二级学科艺术学。两个“艺术学”并存,带来了概念上的混淆和运用中的混乱。

  此外,这样的安排也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不一致。让国内艺术院校在与海外同行开展交流时,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

  而最大的问题则在于,由于艺术学学科定位过低,艺术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空间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1997年目录’实施的第二年,中央音乐学院提出设立音乐硕士学位的设想。在向国务院学位办递交材料后,得到的反馈是音乐硕士的涵盖面太小。为此,中央音乐学院作了调整,申请设立表演硕士,此后又调整为艺术硕士。”作为艺术学科的具体推动者之一,中央音乐学院学位办主任丁凡见证了艺术学科调整过程的点点滴滴。

  调整之后的方案,在当时的制度设计下,依然无法有大的突破。于是,有专家建议提出艺术学科升格的问题。200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会议将主要议题聚焦为“将艺术学一级学科提升为门类”。会后,时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于润洋执笔撰写了《将艺术学一级学科提升为门类的建议报告》,并提交国务院学位办。

  无论是从教育规模还是理论支撑来看,当时的艺术学都只能算小学科。而当年的情况是,有多个学科都希望提升为门类。事实上,艺术学独立的问题,当时并没有被讨论。

  2009年是一个“窗口”

  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呼吁,并推动着这一工作往前走。从2002年开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联合艺术界的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持续提交提案,为解决这一制约艺术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鼓与呼。

  事实上,这一阶段也正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除了专业艺术院校,越来越多的综合性高校也开始开设艺术专业。艺术高考持续升温。以艺考大省山东为例,2002年,该省报名参加艺术高考的考生为3.2万人,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16.9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300多所高校(不包括高职)招收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校生达120万之多,成为世界上艺术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在文艺形态快速变化、学生规模迅猛扩展的背景下,艺术学科定位过低的弊端更加凸显出来。一方面,音乐、美术、舞蹈等领域的子门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门类,以及新兴艺术门类越来越多,这些艺术门类无法进入学科目录,它们的研究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另一方面,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不完善、办学层次低水平徘徊、艺术人才培养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开始集中出现。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产业进入大发展的时期。文化建设被提到“四位一体”这一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推进。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艺术学科建设面临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

  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2008年11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建专题调研组,先后对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进行实地调查,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专家咨询会。会后,王次炤汇总各方意见,撰写专题报告提交相关部委。此后,他又执笔给国务委员刘延东写了一封信,陈述解决艺术学科提升为门类的迫切性。数十位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在信上签名。

  领导的高度重视,让大家深受鼓舞。而2009年,则被视为推动艺术学科调整的一个难得的“窗口”。这一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启动了1997年之后的又一次学科目录修订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当年6月8日,两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征求各高校意见。在征集的意见之中,与艺术学科相关的最多。

  尽管艺术教育界内部早已达成共识,学科目录修订工作组的其他领域专家,甚至是一些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对艺术学科的建设仍然存在误解。作为艺术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牵头单位的中央音乐学院为此做了许多工作。他们请其他领域的专家观看艺术院校的演出,审看艺术专业博士生的论文,增加这些专家对于艺术学科的了解。此外,他们向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张尧学做了专题汇报,后者对于艺术学科建设的支持,让大家更加有了底气。

  对于艺术学科提升为门类,正渐渐形成共识。

  从“九八七”到最终定案

  2009年9月17日开始,艺术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拉开帷幕。艺术学一级学科提升为艺术门类的大方向已然确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下面的一级学科以及二级学科如何设置。

  在经过充分论证和修改之后,《艺术学科门类调整建议书》的第一稿和第二稿提出了在艺术门类下一级学科设置的3个方案:(1)9个一级学科:艺术史与理论、音乐、美术、设计、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2)8个一级学科(将戏剧、戏曲合为戏剧戏曲);(3)7个一级学科(将戏剧、戏曲合为戏剧戏曲,将电影、广播电视合为影视广播)。

  方案递交到学科目录修订工作人文组,得到的意见是:一级学科不宜过多,本次调整应立足于提升门类。出于“便于管理”的考虑,人文组及相关专家认为通过3个一级学科的希望较大,建议横向设置艺术学历史与理论、艺术创作与研究、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

  对于人文组专家的意见,艺术学科专家认为,纵横设置不合逻辑,且除了设计学,所有院校都有两个一级学科,也意味着可以招收所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这样一来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对艺术学门类下一级学科数量的限制,让艺术学科专家焦虑不已。在一级学科数必须减少的前提下,原先设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的8个二级学科如何在提升过程中被体现出来成为最大的问题。最直接的做法有两个:删减和合并。目前许多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系都是根据现有的学科目录来设置的,如果目录变化了,就直接影响到艺术院校和艺术院系的设置问题。因此,哪些学科可以被删减、哪些学科可以合并就在艺术学科自身引起了争议。

  原先的二级学科“艺术学”被率先删减,就引起很大震动。自1997年设置以来,全国已有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家培养单位培养二级学科艺术学博士,61家培养单位培养硕士。有单位提出,删减以后这些学生怎么办、如何安置;另外,还有要不要打破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要不要研究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关联性问题、要不要寻找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共通规律、要不要从宏观上来认识艺术现象等问题。

  经过反复磋商探讨和征求意见,最终确定设置的一级学科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共5个一级学科。

  这一方案最终被通过。于润洋教授说,虽然许多单科艺术院校觉得学科合并会有不少问题,但总体上艺术学的学科地位还是提高了,相近学科合并后从原则上不会对学科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也不影响各单科院校建设自己的学科。艺术学学科升级为门类后将会大大推进艺术学学科的发展,也将会有力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繁荣昌盛。(记者 汪建根)

TOP

弱国无外交。
学科独立也是本身实力说话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加油!中国民俗学!

英古阿格说的很对:弱国无外交,学科独立也是本身实力说话呵!
我们的民俗学就是在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嫌弱,所以学科地位就较为不好,毕竟我们的话语权不够啊,中国的当代民俗一定要多出几位民俗学家来,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地位归根到底要中国的民俗者们自己争取,所以大家要养好身体,好好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表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