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男戴观音女戴佛

男戴观音女戴佛

2011-01-10 11:08 《中华遗产》2011年1月
 
撰文/刘睿


摄影师正在为杂志拍摄《开光》一文的配图,编辑提供给法师加持的道具,包括佛像以及金玉长命锁、金刚结车挂等各种吉祥用品。摄影师把它们送回编辑手上时,笑曰:“增值了哦!”摄影/余荣培


  刚开始准备这期选题的时候,和同事薛立若聊天,问他有什么感兴趣的佛教问题。他带着一贯的爽朗说:“我想知道为什么男戴观音女戴佛啊。”

  相比时下的手串流行风,戴弥勒佛、观音牌似乎更为传统。温润有如凝脂的一小块白玉,淡淡弯月眉, 莲花眼,不知是多少人的爱物。

  网上对此只有寥寥数语的解释:男子过去外出经商、赶考,性格暴躁容易招灾,慈悲柔和的观音既可保佑,又是提醒;而女子往往心多忧患,愁肠百结,弥勒佛的宽容、大度是对症良药。

  这可信吗?之后的采访中,几位佛教人士都矢口否认。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在那里出家的道庆法师应该比较有发言权:“首先来说,这样佩戴佛像不太合适。经论讲要恭敬佛像——不要放在有尘土、不干净或不安稳的地方,贴身佩戴的话,出入各种场所,势必很难做到这样的要求。”

  他还说,中国古代根本没戴观音、戴弥勒的记载。这个风俗的始作俑者是在北京法源寺出家的道阶法师。上个世纪初,西教传入中国,他灵机一动,在佛诞纪念会上将释迦佛的徽章分发众人。后来,南方的居士纷纷效仿,尤其在上海流传最广。

  生活里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根由,而且与我们的“想当然”差距非常之大。所谓盲从容易让人失去真相,我还得继续追究下去。

  又有人说:“男戴观音女戴佛”本来是“男拜观音女拜佛”。这个说法同样不太靠谱。根据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李四龙教授的研究,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又由男身相变为女身相,这与中国人的孝道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关。负有生育之职的妇女面对一群男相菩萨吐露心曲,总不方便,所以才有了《观世音经》中“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的经论。

  历史中拜弥勒的,被记录下来的,又反而是男性。史料记载,东晋道安与其弟子法遇等八人在弥勒像前立誓发愿;“愿上生兜率天(佛教传说中弥勒佛掌管的一重天,与人类处于同一个小世界)”。唐代玄奘、窥基师徒也曾发愿上生到弥勒净土。原来,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修行不够资格往生到高级的极乐世界,便可以发愿去距离相对较近的“中转站”——弥勒净土,等待新的解脱生死的时机。

  “男戴观音女戴佛”至此看来全无根据。

  雍和宫内,依然到处可见一双双跪在垫子上的膝盖与认真合十的双手。这种偶而为之,能提供我们心灵的保护,千万不要每天佛不离身,患上“护身符依赖症”。(撰文/刘睿 选自《中华遗产》2011年第1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