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渔村书记为我院民俗学博硕士讲解渔业民俗
渔村书记为我院民俗学博硕士讲解渔业民俗
作者:李凡 来源: 时间:2011-03-17 03:35:17 浏览次数:173
2011年3月14日下午,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支部书记王巍岩先生,应邀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为我院师生民俗学博硕士举办“院夼村:靠海吃海的渔业传统与当代忧患”的讲座,校外多位民俗学者亦闻讯前来聆听。讲座由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主持,文史哲研究院院长傅永军为王巍岩先生颁发兼职研究员聘书,副院长李平生教授对讲座进行了学术总结。
随着王巍岩先生的娓娓道来,一个传统渔村的悠久历史与多彩渔俗渐渐鲜活。院夼村位于荣成市西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结网而渔”的渔业劳作模式已有400余年历史,并在衣食住行、信仰、民间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民俗特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里成立了以远洋运输、海洋产品加工等为主的股份制集体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村落船队。渔民生活虽然日渐富裕,但传统渔俗依然在村落生活中起着巨大作用。比如渔民的海龙王信仰,“虽非与生俱来,却也根深蒂固……正是有了海龙王的信仰,他们面对凶险无比的大海,能够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王巍岩先生认为,这类民间信仰既是渔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牵涉到一方水土的终极关怀,是应该被充分尊重的。以海龙王崇拜为核心而形成的“祭海节”,于每年“百鱼上岸”的谷雨节期间在本村龙王庙举行,仪式热烈而神圣,并于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海洋资源萎缩的世界性难题,王巍岩先生说,该村村委会一班人乃至大多数渔民已经认准了另一种阳光产业——“院夼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我们祖祖辈辈一直传承着原汁原味的传统渔俗。院夼的未来之路在民俗旅游!”他诚恳地向山东大学民俗学人发出邀请,希望共同开发院夼村民俗旅游项目。随后,王巍岩先生播放了最近拍摄的《院夼渔民跑篷》纪录片,并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讲座后,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王丕琢先生、王学文博士等在现场与王巍岩、王太民(院夼村村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据悉,民俗学研究所近日将与院夼村签署《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民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