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西式过年

山西式过年

                   山西式过年

                    2011-01-06 16:19:27  来源:《山西青年·新晋商》  
  
    春节整个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巨大图腾。

  春节,简单两个字,味道全出。典型的中国式的吉祥和喜悦。中国的祝福都生长在时令节气里,中国的节气诗意太重,横读竖读都是诗。清明的萧索,中秋的圆润,端午里的雄黄香味。春,为蜡尽时日,草木经冬而苏醒。“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为春节最早出处。《腊祭》一诗中记载到,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此为最原始的春节。当物质日益丰饶之后,春节渐渐褪淡了其祭祀祈福的民俗内涵,成为了中国人在一年中最为期盼的一个美好符号。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单纯而明确的所指彻底的放松,最大程度地享受,团圆和美吉祥。一年到头只有这几天是最中国的节日。而现在一个节日的背后推动的往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节日,用文化的手伸向经济

  节日演变到今日,虽披着文化外衣,内核却已经成为商人们手中的摇钱树。传统的节日总是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联系在一起的。中秋和春节、端午、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段中国式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有着悠远深刻的人文背景,它与丰厚的民俗积淀构成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且这种文化内涵会以物质消费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春节的汤圆以及年画、春联、日历等。于是节日文化与节日消费从出生起便成为一对孪生姐妹。

  这个时代里,商品经济以无孔不入的姿态渗透着所有的角落。节日消费这一层面在节日中愈显突出。如春节这样的狂欢形式其实制造的就是一种“无序”。在这种无序中,人们可以暂时地放下一年到头积攒的所有苦恼,所有的人以各种形式来聚会,以这种群落方式去减少不安全感,用夸张的购物方式让自己挥霍一下,以平衡一年的疲惫和辛苦。春节里,平时再小气的人犒劳自己都觉得是心安理得的。这种典型的补偿式心理就是商机之始。无数商家看中了节日消费下的这种内在通道,于是像采掘金矿一样竭力从节日效应中去整合节目文化资源,拼命营造节日氛围,从而扩展了节日消费。

  商家们颇为急功近利,用赤裸裸的经济手段,彻底撕去文化面纱,使得节日的文化含义遭到消解,这种把节日近于变质的商业行为虽然受到文人学者鄙弃,但节日文化与节日经济确实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正是节日经济营造了节日气氛,让节日更像一个节日,增强了人们的过节欲望,形象化了人们的过节感受。节日的经济效应蕴涵在节日的文化氛围中。从另一个意义上理解,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换的

  “集市”。节日有一种类似农村集市贸易的功能。在精神产品交换方面,节日的聚会使大家都收获了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在节日里,大家相互祝福,互祝问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产品的交换和享受。在物质产品交换方面,过节时,大家提着礼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相互拜访,既有人情方面的交换,实质也体现了一种物质交换的涵义。另外,节日也是人与神进行交换的时间。这种交换主要是精神与物质的交换。节日一般是祭祀的时间。祭祀本身也体现了一种交换。一方面,人为神呈献供品:另一方面,神保佑人平安有福。

  经济学家认为,要想让某个节日成为强势节日,首先就必须繁荣相关的节目经济。复兴中国传统节日,就应该先复兴围绕传统节日的“节日经济”;商家对传统节日感兴趣是公众对传统节日感兴趣的必要推动。从这种角度上说,商家大肆炒作传统节日的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关键是让节日文化与节日经济有一个和谐的平衡点。文化毕竟是节日经济之魂,要拉动节日经济,有赖于节日文化的精心打造。

  节日经济的首要特征是促销。圣诞夜场、元旦夜场、双休日延长营业时间、利用节假日重力促销等几乎成了商家的一贯做法,而这也正在有意无意地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年前,各大商场的品牌女装几乎被抢购一空,贵都当日销量1000万元以上。五一百货大楼也不否认高端商品在总销售额中高达35%以上的贡献率。“一次消费几万元的顾客在春节前是很常见的。”一商场的企划部经理说,“高端产品卖一件是一件,很涨销量。”连定位为大众化品牌经营的服装城,付款台前也经常见到一次性消费几千元的顾客。

  家电销售也很容易在年前爆棚。各种家电纷纷打折,平板电视最高降幅达40%,空调降幅约20%。在国美、三友,彩电、洗衣机、手机、制暖家电等产品销售最红火,各家电企业不得不全省紧急抽调售后安装工和运送车辆。

  岁末市场的热销与商家竭力降价有很大关系,这与厂商、卖场年终盘点特卖定位有关。到了年终,厂家为完成销售额,卖场也要清货盘点,厂商联合起来做促销,力度一般都很大,这也是年终销售火爆的原因之一。商家这样做,有时候不是纯为赢利,还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接触,赚的是一种感情,这种措施还是必要的。

  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演变到今天确实起到填补文化落差的作用,让人在心理和感情上有所归宿。但在实质上已经成为披着文化外衣的经济活动。

TOP

 晋式乐活

  如果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是勤俭的山西人的储钱罐,那过年这几天就是储钱罐的排放口。满了总得倒出来再攒吧。对一向以喜欢攒钱著称的山西人,过年就有着更大的意义。一年的生活是平庸乏味的三百六十五天,过年则成为超凡脱俗的巅峰时刻。过年,不只是孩子们的狂欢节。也是成年人的假面舞会。这就是过年的特异性。所有人的生活就像一台复印机,一天天没有什么两样。只有过年,生活才可以变化一下,才有理由焕然一新,衣、食、住、行、玩,统统可以变得跟平时截然不同,甚至就连雷打不动的生活秩序也因过年而发生松动。平日里舍不得买的东西在这几天里有了足够的理由买下来,这便促成了春节自古形成的内涵,其实就两个字“吃”和“穿”。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不管过年看起来有多复杂的程序,说穿了其实也就是一年到头里一次最大规模的赶集,赶集是中国人最日常最亲切的消费方式。古代物质匮乏,人们都懂得赶着牛车把一年攒下来的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到现在经济发展,社会昌明,消费千奇百怪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因为整个中国进入信息时代进入的有些仓促,一切农业社会特征的民俗生活转瞬褪色,网络时代必然出现新的消费方式,而消费的目的就是为了快乐。快乐已成为过年这个巨大的民俗文化心理空间的最好填充物。网络让热爱赶集的国人逐步沦为四肢不勤的室内动物。从前要出门四处拜年,现在是初~上网、初二充电、初三手机全球转。不再出门拜年,却乐坏了电信、移动和众网站。铺天盖地的拜年短信和彩铃让移动和联通连钱都数不过来。从前是除夕夜关起门吃年夜饭,现在是所有的餐馆门口挂起了“为人民服务”的大红标语,所有的饭店餐馆不管是粤菜、川菜、湘菜还是涮火锅都在除夕夜爆满,众商家狠狠抓住了这个流金夜。从前是大年不出门,现在是各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在春节黄金周赚的盆满钵满,不爱出门的山西人在这七天里纷纷出游。现在的春节消费里,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占了1/4,年轻人去哈尔滨,去大理、丽江。春节已从旅游淡季变成旅游黄金周,春节机票优惠50%的做法已载入了史册。

  大减价大购物仍是春节消费的主力军,这自不必说,所有的商场和超市都打出了降价的招牌,现在的春节消费已经超出了降价打折范围内的师奶族物质消费。娱乐消费呈火红趋势。比如茶室棋牌室爆满,过年有人就更愿意去打两把滚子、搓两把麻将。体育消费也呈上升趋势,各类体育场所、减肥、健身、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更火爆的还有室内游泳馆,一改往年春节以吃喝为主的积习。还有文化消费,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山西的文化氛围也渐浓,在图书馆和书店里过年已经没有什么奇怪的。一部分人是趁着七天假日给自己充电,另一部分人是把图书当做礼物送人。除图书外还有各种装饰品、字画玉器也越来越受青睐,这些文化物品使太原年味里的文化气息越来越重。另一处赚钱之处是影院,各大影院早早准备好一些贺岁压轴片,压在过年期间放映。一些影院还将部分进口大片在过年期间放映的广告早早贴了出去,使得许多消费者总是牵挂于心。有部分影院在过年期间搞几天通宵电影,把节日的气氛造浓,同时把过年的钱赚足。此外就是影楼,过年是新人的佳期也是亲人的团圆日,是各个影楼一年中最火爆的日子。婚纱照在经过几年红火之后,在创新上很难有新的突破,于是老板们纷纷在打折优惠上大做文章,春节最火红的是各式各样的全家福照。

  餐馆饭店除外,酒店宾馆也成了春节新宠,这就是年夜房。现在流行起了“今年除夕不回家”。全家人在酒店吃完年夜饭后直接入住酒店客房,老两口悠闲自在地打开电视看春晚,儿子媳妇可以享受酒店的桑拿、健身,或者约朋友通宵唱歌,第二天一早连被子都不用叠就可以出门拜年了。医院在春节期间也打破了往年的冷清,现在很多年轻人把体检当礼物送给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打破了春节期间不进医院的旧俗,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新开始。

  目的很简单,就为了过个好年,那么,什么方式就无所谓了,只要快乐就好。

TOP

到山西过年的诱惑

  山西越来越成为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和南方人最向往过年的地方。因为拥有十足的年味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所带来的独特风情。“要看中国一千年的文化,去北京;要看中国三千年的文化,去陕西;要想看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去山西”。山西独特的人文背景使山西的节日特色与别处不同,并且有很多独属于山西的节日。比如添仓节、桃花节、走麦罢、敲锣儿节、过唱等节日。尤其是过年,因为闭塞的地形和文明发祥地等多种原因使山西成为承载着很多古老民俗的活化石,就是这些古老民俗烘托出了山西浓郁的年味,到山西去过年成了春节旅游的新号召。这对于山菜中的传统名菜有糖醋鱼、锅烧羊肉、葱爆柏籽羊肉、拔丝山药、铁碗烤蛋、腐乳肉等。

  晋菜一度停滞不前的原因很多,开放程度不够,山西人竞争意识不强;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管理水平低;集团化连锁经营发展不快;品牌优势不突出,文化附加值不高;然后是不少企业缺乏战略规划,短期经营行为明显。当其他菜系注重营养、健康、时尚、新鲜,讲究膳食结构的时候晋菜浓油、味重的风格依然未变,加之烹调技法创新力度不足,以致未能在众多菜系中独树一帜。山西的一批晋菜馆如山西饭庄、并州饭店、晋韵楼、三晋饭庄、芙蓉酒楼这些中高档晋菜餐饮企业还是让晋菜重新开始兴起在太原。芙蓉酒楼二部的总经理刘彦说,山西人是不可能放弃晋菜的,这是多年的饮食习惯和一方水土决定的。现在逢年过节山西人多是来晋菜馆吃饭。因为所有的节日其实是对民俗的回归,而一个地方的特色菜本身就是这个地方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芙蓉这样的中档晋菜饭店也像其他晋菜饭店一样利润低,不可能走高档路线。因为晋菜本身从一开始就没有以档次较高的身份出现,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至于春节期间,他说,现在在外面吃年夜饭已经很平常了。我们这儿在年前从初一到初十都被订满,客流量很大,但利润还是偏低。

  也有的晋菜馆尝试了高档路线。太原市一家以弘扬晋菜为主的大型特色酒楼,去年春节推出一组晋菜高档年夜饭,大部分烹调材料出自本土,但做工不同凡响,一席平均每位客人的消费标准达到了600元。这样的晋菜年夜饭,主要是通过对山西私家菜的挖掘、改进、整理,并增添了养生的成分。相关人士说,这顿主打地域特色的年夜饭,除了全部是精心烹制的山西创新菜外,更多地融入了文化的元素,几乎每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他们就是想通过山西饮食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晋菜在国内餐饮界的地位。去年的定餐情况从除夕、大年初一到初三,这家饭店包间的席位全部订满,来自家庭聚会和同学宴请的大约占到了八成以上。

  对价位偏低的晋菜来说,这样的价位是实验性的。虽然这样的年夜饭不至于冷场,但只适合于春节这样的大节消费,在平时晋菜走这样的路线还是超出了本地的消费水平。从这些晋菜饭店的现状仍可以看出晋菜的一些困境,单一性和局限性。其实,晋菜作为山西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可做的文章很多。省烹饪协会秘书长史先锋女士说,我省的饮食文化和旅游文化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要把餐饮和健康、餐饮和文化、餐饮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创新餐饮发展模式,实现晋餐的高品位和高档次。山西的餐饮要融入反映山西人文精神的民俗精品、演艺、杂粮博览等。山西的小杂粮营养丰富、口感特殊,极具保健功能,发展前景广阔,很有开发价值。

  2006年12月26日,以“自主创新品牌、演绎晋餐文化”为特点的全晋会馆开张了。会馆以文化展示为经营亮点,推出的全套晋餐集中体现面食、晋菜在山西的起源、传播、发展与沉淀。江南餐饮集团推出的这个自主品牌,实现了以苦荞为主发展杂粮主食化、以醋饮为主开发晋地特色饮品的餐饮模式。它们与寿阳苦养小杂粮种植加工基地、曲沃太子滩蔬菜原料基地、山西老陈醋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走出了一条餐饮企业和基地联合的全新发展之路。全晋会馆以“实现全晋文化资源产品化、信息空间资产化、品牌拓展资本化”为战略目标,是传统餐饮产业新型化、打造文化晋餐新业态的一次大胆尝试。

  山西特色文化餐饮与山西面食文化特色也在走向国内外市场,连锁经营集团化趋势在不断发展。芙蓉、双来、风味大王、山西老面馆、唐都、黄河京都大酒店等十多家餐饮已率先在省内外发展连锁经营。

  山西在春节“吃”上可做的文章还很大,这对山西来说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春节旅游的首选资源是社火。山西的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省约有200种,按其形式可分为锣鼓类、 秧歌类、车船轿类、阁跷类、灯火类、模拟禽兽类、模拟鬼神类、武技类等。太原自古为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长的历史上,数不清的战争造就和陶冶了太原人的尚武乡风。“武社火”就是这种尚武风俗的沉淀和缩影。它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地地道道的武术表演,有着悲壮的格调和剽悍的精神风貌。武社火的红火形式,曾中断一段时期,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而重新出现在太原。跑场秧歌是太原闹红火中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旱船队中的人物造型“打渔杀家”、“刘三推车”、“刘海砍樵”、“白蛇许仙”等等都是跑场秧歌以划旱船来进行街头表演的一种形式。

  郊县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又以大同旺火最为有名,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清徐县一带,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柏叶、石炭拴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清徐最著名的还是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保留着祭祀、祷告、祈神等多种原始的活动。

  山西在春节期间庙会众多,各庙宇在过年时热闹非凡。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祭祀。

  春节另一重要旅游资源是山西锣鼓。山西锣鼓的种类很多,各地表演风格不尽相同,各有千秋,但节奏强烈明快、场面壮观粗犷是其共同点。“威风锣鼓”、“黄河锣鼓”、“太原锣鼓”、“花鼓鼓”尤其突出。

  晋中大院也是春节旅游的热点。乔家大院早已名声在外,常家庄园气势恢宏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的亭台楼阁也令游客们大开眼界。为了让游客品尝到更为丰富的旅游大餐,常家庄园还特意为游客准备了精彩的常家戏曲、古装婚礼等民俗节目。


[ 本帖最后由 车前子 于 2011-1-6 18:30 编辑 ]

TOP

从旅游局了解到,很多北京游客在春节黄金周里把三天的游程放到平遥、乔家、绵山旅游。旅游部门预测春节期间仅此将为我省增加旅游收入500万元左右。此外据旅游部门预测,从初二开始,来晋中、平遥过年的日本、法国等国外游客比去年有所突破,将达万人以上。此外的旅游热点是五台山,踏雪敬香礼佛祈福,住民居包饺子同庆春节,这是所有到佛教圣地五台山过年的游客最大的收获。据旅游统计中心统计,去年的大年初一五台山游客达7400多名,比前年同日翻了一番,初二继续攀升,达到1.8万人次,再创历史最高。其中,自驾车游客和大型团队都大幅增多,来自广东、福建和北京方向的游客居多。

  另外的旅游资源是一些更民俗的东西如祁县的彩棚、太谷的花灯、吕梁的九曲,九曲是用木杆或玉米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有出口,有进口,宽约米,游一次行程约一公里。灯场外面有许多用块炭垒砌成的圆锥形的“旺火”,夜间点燃,火光冲天,供游人观赏和取暖。

  吸引游客的还有山西现存的18118处古建筑,山西现存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0%以上。其中唐建五台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战国至清代的长城,金代戏台1座(佚存3座)、元代戏台10座(佚存21座),3座元代州、县衙门大堂,是全国仅有的;现存寺观壁画,是全国同类艺术品中最多的:现存寺庙彩塑,居全国同类艺术品的首位;都成为春节期间旅游资源。

  晋菜演义

  无论过年的花样演绎为多少种类,其精髓还在一个“吃”字上。春节产生的最初动机不过就是改善一下伙食,犒劳一下辛苦奔波了一年的自己。无论年味怎么变,吃还是过年的头等大事。更何况山西人对吃一向重视。太原市一年餐饮消费30亿元。2006年近1/3居民人均在外就餐花消增长超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十个百分点。

  九十年代初川菜、粤菜、湘菜各种菜馆纷纷涌进太原进行圈地、圈市运动。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一时有些晕头转向,一时把晋菜弃之一边。几年时间之后,餐饮市场渐渐成熟,山西人的口味也回归平静。年底清盘的时候,发现现在山西人还是以晋菜为主。

  其实晋菜同山西文化一样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特别是在晋商的带动下,晋菜众取所长,体系优异,风行一时,一批晋菜也曾走出娘子关,历史上晋菜影响势力强劲,历史辉煌。晋菜的基本风味以成香为主,甜酸为辅。晋菜是以省城太原为中心,兼蓄明清两代商业较为发达的太谷、平遥、祁县等地的钱庄、票号等大字号的私家菜肴烹饪技艺,并吸纳了其他菜系(主要是鲁菜)的烹饪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地方特色菜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