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客家与客家文化

客家与客家文化

  客家与客家文化

  □房学嘉

  客家属于汉民族中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支系,学术界表述为客家民系或族群。依广东学者罗香林的定义:民系是指民族内部的分支。韦伯(Max Weber)定义了族群:如果某些人类的群体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或者是因为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是因为对移民的历史有共同的记忆,而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这种群体就被称为族群。客家人以粤闽赣边山区相互联结的共同地域为主要聚居地。生活在这地域的居民,基本上自我认同是客家人。即使有部分人没有认同,但也同操客家语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积淀深厚。直到今天,客家族群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个性,大部分客家人依然执着于自我认同意识。这种牢固的自我认同意识和寻根意识,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

  客家人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客家人是指由历史上南迁的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汉语、客家话为共同语言的人类共同体。广义的客家人指具有客家渊源者,或熟悉客家语言、客家文化,且自我认同为客家人者。客家族群人口众多,据估计约有5000万人,其中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海南、四川、台湾、香港等省区;海外分布以东南亚为主。

  客家文化可以被视作汉文化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一个缩影。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不仅以传统儒家礼仪等汉文化为总体背景,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秦汉以前古代南方各地的区域文化及土著文化。光绪《嘉应州志》记载:“梅地,古为畲徭所居。”华南为百越居住地。汉武帝统一百越各族后,这里的居民仍然是百越的后裔,史称“山越”。至唐代,岭南一带的土著均被称为“夷僚”、“俚僚”和“蛮僚”。至宋代,这一带的土著则统称为畲人。唐宋时期居住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土著即发展为今天的畲族。现在梅州地区依然保留了大量含“畲”“徭”命名的地名,另外许多以“斜”字命名的地名也由“畲”字谐音而来。正是由于与畲族关系密切,所以客家文化中含有大量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成分。如传统的客家女性爱穿蓝衫及饮食习惯等,就与畲族类似。“百越”及后来畲、瑶等土著民族的文化沉淀,成为客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客家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多元性、民族性、世界性。首先,客家文化是岭南地区三大区域文化之一,其核心分布区域以粤东北梅州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梅州拥有丰富的带客家特质性文化符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事项充分反映了客家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因而被誉为“世界客都”。其次,客家文化是中国的,它是中华多元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文明同行,与中华文化同在。再次,客家文化是世界性的。清代以来,客家人受生态环境等制约,一方面向内陆的四川、广西等地迁移,另一方面向香港、台湾地区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播迁,但不管播迁到哪里,都视梅州为精神家园。

  客家文化特质性的文化符号,有物质与非物质之分,大致概括为客家语言、客家民居、客家图腾、民间宗教、客家礼俗、客家妇女、客家教育、客家曲艺等。客家语言是客家族群形成和存在的标志之一。由于比较接近汉语普通话,又保留较多的中原古音韵,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有着重要研究价值,颇受语言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客家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主要有围龙屋、土楼、五凤楼、四点金以及中西合璧式等,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

  民间信仰是一个族群或民系的精神文化。客家文化生态中最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是“香花佛事”,带特质性的民间偶像崇拜主要有惭愧祖师、三山国王、梅溪公王、定光古佛等,它们不但在粤闽赣地区有着广大信众,而且在海外影响也非常巨大。

  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重要人生价值取向。从晚明至清以来,客家地区文教日益发达,尤其是粤东梅州地区最为突出。梅州在清代被誉为“人文秀区”,后来郭沬若特书“文物由来第一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客家人演出了许多威武雄壮的剧目,引起世人瞩目。

  “客家”与“客家文化”作为学术术语提出已逾二百年,徐旭曾、黄钊、温仲和、杨恭桓、章太炎、罗蔼其、罗香林、罗常培、古直等国学大师对客家历史、语言、宗教等文化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成果。对客家源流的探讨,是一个颇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目前主要观点有“北方汉人主体说”与“南方汉人主体说”。虽然有关客家的历史源流众说纷纭,但客家族群是汉民族中一个系统分明而很有特色的分支是肯定的。因为自秦汉以来,岭南地区粤闽赣边山地的居民已属秦人、汉人的一部分。客家共同体历史源远流长,要从血统上分清谁是客家谁不是客家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客家共同体曾先后与周边民族民系相混化,而周边民族民系血缘成份所占比例多少,谁也说不清。因此,今人在讨论到这一层面时,往往只能推测与假设。但结合民族融合的理论,根据历史上南北民族、民系地理区域分布,历史文化积淀等分析,血缘的遗传基因是存在的。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本栏目协办单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1-18 9:38:05

TOP

我们学校有客家研究中心 专门研究客家文化。资料也比较丰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