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民教授追思会暨“女书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讨论会——记第32期南湖学术沙龙
发表日期:2010-11-12
本站讯(记者 李敏)2010年11月6日上午9:30,南湖学术沙龙第三十二期在文传院一楼119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以追思在10月26日凌晨去世的女书文化研究专家谢志民教授的形式,对“女书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参加此次学术沙龙的有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党委书记舒服明、党委副书记李庆福、科研副院长向柏松,文传院首席教授彭修银及冯广艺、叶绪民、何红一、祝翔教授,计算机科学学院朱宗晓老师等。来自武汉大学中国女书研究保护中心的宫步坦博士、《外国文学研究》常务副主编邹建军教授与会代表研究生代云芳、《洪湖渔歌》和《女字状》剧本作者蔡全虎应邀出席。此外校老干处退休教师石景斌、谢志民教授的家属谢燮及若干研究生和本科生也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追思会一开始,集体起立,为谢志民老师默哀。之后,向柏松副院长和学生杨兰分别在会上读了各地学者和女书研究机构发来的唁电。
“谢老生前嘱咐,丧事从简。谢老去世后,也没有开追悼会。今天,我们在这以学术沙龙的形式悼念谢志民老师,愿他安息。”舒服明书记首先发言,充分肯定了谢老师成绩,“他为中南民族大学,为女书的研究,为当地文化传承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舒书记鼓励大家学习谢志民老师深入民族地区展开田野调查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多做贡献。
李庆福副书记还用PPT为大家介绍了谢志民教授生平。
“谢志民,男,教授,1933年出生,四川资中县人,1952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同年底因院系调整转入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56年毕业后参加中国科大学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到广西从事壮语调查和壮文研究,后留在广西壮文研究指导委员会研究室工作。1980年调到中南民族学院(现中南民族大学)。
谢志民先后从事壮语文和语言学研究与教学,土家语、江永女书及其流传区的语言调查和研究工作,成果颇丰。近10余年来,他主要偏重于女书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先后发表了《论女书文字体系的性质至》、《女书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学的孑遗和演变》、《女书是一种独立的自源文字》、《论女书字符构成中的崇鸟意识及其与古越人鸟图腾文化的关系》、《论女书字符构成反应的原始稻作文化现象及其与古越人的关系》、《女书系文字与古越文明》等等论文30余篇。
李书记总结出谢老师在女书文化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是独特的资源文字、记号音节文字;女书是中华文化中又一个活着的世界性古老文种;女书是瑶字非汉字。早在许多年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严学窘、王均等就对谢老师在学术上的成就作出了充分肯定。李庆福副书记特别指出:“谢老师关于女书的学术论文多数都是在他1995年退休后发表的,退休后他还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女书,这样的精神是十分难得的。”
主持人叶绪民指出:“女书研究在八十年代有过一次高峰,之后又沉寂下去了。2000年,由谢志民老师牵头,我校再次组成调查小组到江永县田野调查,为新一轮女书文化研究高潮奠定了基础。其中谢老师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随后,在场师生纷纷发言,表达了对谢志民老师的哀悼,对女书研究未来的展望。
何红一教授引用我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话,评价谢老师真正做到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做半句空”。彭修银教授回忆了谢老师在眼疾重重的情况下,为保持女书真实性,将女书原件影印缩放到适当比例后再用剪刀剪下,粘贴到书稿中的细节。在场师生听到这里无不为之感动。彭老师指出,女书研究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还可以在女书研究方面做更多的事。
最后向柏松院长总结了本次学术沙龙,“我们在此追思和缅怀谢志民老师,希望未来能将谢老师开拓的事业发扬光大”。此次南湖学术沙龙在对谢志民老师的无限追思和对女书未来研究的无限展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