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罗生门》问世六十周年
黑泽明《罗生门》问世六十周年
导演:黑泽明
主演:三船敏郎 京知真子 森雅之 志村乔 千秋实
原作:芥川龙之介
编剧:桥本忍
现在社会上面经常说的那个什么门什么门的由头来自这一个“罗生门”?故事发生在12世纪平安时期的日本,地点在一片竹林中,在行脚僧、樵夫、农夫三个人的叙述中展开,武士金泽武弘离奇死去,证人,樵夫、行僧、武士之妻、使死者复活的灵媒面对法官,轮番陈述案情推进着情节的发展。正如原著启示,电影中深入挖掘与揭示人性的丑恶与阴暗、表现事实真相的不可知也是该片的主题。比如武士之妻讲述了自己遭多襄丸强暴后,面对丈夫的鄙视,如何惊恐与失控,最后失手杀死了丈夫;多襄丸则强调自己用武力使武士之妻就范,令其迷醉,真砂子令其与武士决斗才使他杀死武士;灵媒使死者复活后,则说出了更为可怕的事实:那不贞的妻子在强盗的诱惑下如痴如醉竟然答应与其逃走,临走竟恶毒地要求强盗杀死丈夫,受到强盗不齿抛弃了她,丈夫则心灰意冷自杀而亡。电影最后还是在见证者樵夫的口中道出了真相:强盗强暴了女人后,百般哄劝让她作浑家,女人哭啼着要求二人决斗,最后在搏斗后强盗杀死了武士 ……
画面斗争的所有事件全在人与人的可怕“谎言”当中。
“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即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依据《续日本纪》在天平十九年六月己未於罗城门雩在罗城间行祈雨式。又有《令义解》〈官卫.开闭门〉条谓:京城门者谓罗城门也。所谓晓鼓声动则开;夜鼓声绝则闭,主要是指公元七世纪中后叶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都城的正门而言。一般而言,罗生门与皇宫正门的朱雀门遥遥相对,贯通两门间的,即是整个东京城纵轴干道的朱雀大路。
由朱雀大路出此大门即是荒郊野外。在公元九世纪日本皇家衰败,内战频仍的岁月里,罗城门失於理修颓败之后立刻显得荒凉阴森。许多无名死尸也被拖到城楼丢弃。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因此《平家物语》记载许多类似的鬼谈故事。在日文里城与生两汉字音读相近,而字形上生比城简省易写多了。因此罗城门便逐渐被写成罗生门。因此《谣曲》的罗生门条里就看到了罗生门取代了罗城门的写法:九条通之罗生门正是鬼神所居者。
电影《罗生门》的第一个场景十分有点意思。巨雨瓢淋,城门摇曳,三个男人躲雨城门楼下。翻过圣经故事便可知道,黑泽明导演这一个长镜画面,就己把圣言中所谓的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预言,拿胶片一语中的了。这是一出独特的黑泽明式的故事开场。这一刻,是电影上的公元平安年代的古京都。诡异镜画,城南破门,阴雨连绵。一个强盗。一个武士。武士之妻。一个樵夫。一个和尚。好坏不分的这一彪五个人,打伙成为了这个影片《罗生门》正面出现的男女主角全班人马。
一部电影《罗生门》的故事存在三个时空。三男人楼门躲雨是现在时空。法庭开审是过去时空。凶杀现场是过去闪时空。这三出电影时空中,最具画面特色的还应属法庭开审时空。这个开审时空的机位始终定焦不变。受审人面前总是有一个阴影评判法官正在盯住自己,但是一直显声不露脸。这成为本片一个特殊之处。对此忽兀想到的呢,是我们国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也弄有一个帐子深处显声不露脸的大墙下的老爷子,著名的乡村艺术人才张导演渴想照搬抄学这一版《罗生门》来着,可是能力不济,没怎么学习好。抄搬模仿得实在有一些小儿科了吧。
电影里武士提刀携着妻子出了远门,深阴山路林中间遇见了一名强盗,武士妻子受辱,武士身遭杀害。现场有眼的几位平民证人从各自利益出发,分别朝法官讲辨着对自己有利的证词。不知是否,正如国际电影人所言那样:黑泽明本片里的人是不可信的。可信不可信不要紧,反正东瀛电影《罗生门》是黑泽明成功走上世界影坛的大作。更加奇特亦奇怪的是,正当日本岛国全民热切抗争《罗生门》问世之际,四十周岁的黑泽明一个人却已经在西方威尼斯小城上的电影节登峰造极了。《罗生门》因电影故事的诡异与不可预知,红得发紫又变成了黑。黑泽明成了罗生门上的真正楼主。
《罗生门》一片中的几位受害人的证词当中,说谎尤其显著的该是影片武士之妻了。这个妻子在强盗跟武士的拼一死战之刻,居于不与丈夫同生共死,反尔挑拔两位斗剑者说:“你们谁打胜了,我就跟谁走了。”可是一转脸到了法庭前面,这个武士妻子就变了个人证词,她对法官讲:“当时自己坚决希望杀死丈夫的强盗也杀掉自已。”不光只是这一个武士之妻撒谎。事实上电影里的那几个主要上场者全都谎话连天。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已的出路讲有利于个人的谎言。尤其武士之妻,在有利个人的出路之际,同时也还美化了个人身家。但是电影《罗生门》的本身希冀尽量做到客观现实,一但证词有谎,电影拌配的音乐就立即节奏紧张突起。证词不扯谎时,配乐几近缓和。这又是黑泽明的电影绝对特例。当然了,电影《罗生门》的画面,音乐配拌以及画外旁白,做得都是到了天衣无缝之感觉。
后来有些电影人常拿电影《罗生门》跟《红高梁》相比。其实只要细致一看《红高梁》之类片子,就不难发现影片当年当中,显得更加先锋与时尚的逆光与跟追镜头,几十年前获奖的电影《罗生门》当中早就演过了。再这么子明目照抄,能说有创意吗?再一次重看这一部东瀛黑白电影大名片《罗生门》之前,正好随意读到了意大利电影导演费里尼的一部电影笔记《我是说谎者》。世界电影界公认以为,意大利费里尼,瑞典伯格曼,前苏联塔尔柯夫斯基,这三个大导演在当今世界艺术电影之坛上面,被称为是“圣三位一体”。也是六十年代欧洲电影不可逾越的电影胶片声画影的蒙太奇艺术高峰。于是自然的,就会从西方电影联想到了东方电影界,翩然想到了日本黑泽明,中国的蔡楚生,还有印度阿普戈的。这些电影人也是东方电影界的三大强人。
好象也是的,费里尼的电影总跟黑泽明电影有着相近或是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拿了奥斯卡小金人奖。不过呢,费里尼比黑泽明拿得多一些。费里尼一生从影四十几年,居然获得过五次奥斯卡。费里尼显然不同于黑泽明的地方,是费里尼还愿意比较让人把他自己当成知识份子,归结为巴洛克。黑泽明当然也不是合群的,是另类当中的一个极端另类。甚至不相信任何身边的人。《罗生门》就是黑泽明心镜的直观写照。不可知论在黑泽明的心中,早己不是什么小节了。而是他的人生信仰。疑心与黑暗,贯穿了黑泽明电影一生。比方黑泽明的其它故事影片《活下去》《影子武士》《七武士》《天国与地狱》《暗堡中的三个坏人》等等。
实在的说起来,黑泽明电影跟伯格曼电影相照,他们确有一些一样之怪,他们执镜的每一帧电影画页的求索思想,确实有那么一点好高骛远,飘遥的想法总是大于镜像艺术的本身。可是呢,谁又能一笔一划的讲出来,黑泽明或者伯格曼的电影不好看,或是好看,都在什么地方呢?可是相反的,我们正常的一般的电影观众就能比较明确指出来,大众化的电影的好看之处的一五一十。比如前苏联导演丘赫莱依的艺术电影《士兵之歌》,比如原英国导演希区柯克的电影《三十九级台阶》,比如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的电影《莉莉 玛莲》,等等,怎么怎么耐看,如何如何好读。这也确实有理。看一看,不是么?
黑泽明拍《罗生门》的计划是在松竹完成了《丑闻》之后,大映公司提出:是否能再给我们拍一部电影。再三考虑之后黑泽明决定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改编这部电影。芥川龙之介名作家,1892-1927生于东京,为夏目漱石的门下弟子。别号我鬼和澄江堂主人。芥川龙之介代表作有《鼻子》《芋粥》《地狱变》《罗生门》《偷盗》等等。1927年自杀身死。剧本是伊丹万作导演门下弟子桥本写的。剧本写的非常好但是把它拍成一部影片却未免太短了。这个剧本作者后来到我家拜访谈了几个小时。我觉得此人很有见地颇具好感。桥本后来和我一起写了《生存》《七武士》等等剧本。他还据芥川原作改编的剧本《雌雄》。这些与大众电影的非同一般之处在于黑泽明电影的“非正常性”。在大多正常的电影故事里面,谎言就是谎言。实话就是实话。
但是现在黑泽明电影里面谎言也几乎成了实话,而实话差不多也成了谎言。我们今天面对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不知道应该信到谁的时候。觉得罗生门上的每一个人可能都是说谎者了?
罗生门。每一个人都是说谎者。
罗生门。每一个人都是说谎者。
电影《罗生门》奖项情况:
电影节 年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3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Takashi Matsuyama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3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H. Motsumoto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53 最佳电影 / Best Film 提名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52 荣誉奖 获奖
威尼斯电影节/Venice Film Festival 1951 金狮奖 / Golden Lion 获奖 黑泽明
威尼斯电影节/Venice Film Festival 1951 意大利电影影评人奖 / Italian Film Critics Award 获奖 黑泽明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51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黑泽明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51 最佳外语片 / Best Foreign Film 获奖
[ 本帖最后由 乌尔沁 于 2010-10-8 12:1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