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崽岭神秘石像身世成谜 专家称与祭祀活动有关
来源: 中国网 2010-09-21 15:13:54
除去土表皮露出石像
考古专家吴顺东仔细记录出土的文物
中国网永州讯,近日据笔者获熟,2010年8月底9月初由湖南省文物局委派的考古专家组对鬼崽岭遗址进行了试掘、勘察。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吴顺东研究员率领考古专家组一行10人对鬼崽岭遗址进行了试掘、调查、研究。在四号探沟处出土的各种文物有300余件,论材质有石、瓷、陶、铁等;器类有石雕像、石珠链、钢铁工具。其中石像272尊,包含18个分类。陶瓷器60余件(最久远陶瓷器至商周)。可修复的个体15件,以青瓷为主。此外,出土2片夹砂陶釜(罐)口沿残片,风格与周边区域内商周陶器极近。后经外围调查发现,在距鬼崽岭遗址一千多米处的一座小石岗上,也有类似遗迹,采集了夹砂薄胎方格纹残陶片和有利于安装木柄凹槽的打制石器。
地下埋藏石像数量无法估计
鬼崽岭遗址位于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南一公里处,面南朝北,背倚鸡公岩,北望尖山岭,东、西二面峰峦叠嶂,远黛近翠,秀色扑面,所在地坡缓土厚,植被丰茂,古木参天,树龄200年上下者多达20余株,272岁的枫香树更是众树之王,苍劲挺拔,华盖若云;山脚鬼崽井清泉汩汩,常年不竭,洞中万千生灵,欶其庇护而欣欣向荣。
鬼崽岭石像散落面积1.5平方公里,地表散落石像5000尊,地下埋藏石像数量无法确定。调查发现,在周边地区也发现了少量石像,种类单一,特征明显,时代较晚,与鬼崽岭石像有着明显差异。鬼崽岭石像年代跨度大,各时代石像又独具特点。从年代分析,有关专家把石像初步分为三个时期。Ⅰ期石像以制作年代估计应在商周以前,Ⅱ期石像估计应在秦汉时期,Ⅲ期石像制作年代应在唐宋明清时期。
神秘石像身世成谜
民间传说:当地村民称鬼崽岭石像为“阴兵”,因此,对鬼崽岭及山上的“鬼崽崽”历来敬若神明。
媒体观点:该遗址极有可能与舜帝陵有关,其石像群的数量和制作年代可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称“北有兵马俑,南有鬼崽岭”, 鬼崽岭因其神秘性,数次引起了新闻媒体的追踪和广泛关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一套、十套、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东南卫视及报刊、网站平面媒体等30多家媒体争先报道鬼崽岭。自今年8月17日在湖南永州市举行的“湘赣粤桂考古高峰论坛”以来,中央电视台四套、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网、腾讯网等190多家新闻媒体单位进一步深度报道鬼崽岭。
专家观点: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宗教、民俗、社会学等学者对鬼崽岭遗址身世之迷,众说纷纷,莫哀一是。有的人认为鬼崽岭遗是祭奠在秦汉时期楚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后人所建的祭坛;有的人认为它与南方民俗和民族历史有极大关联;北京石雕博物馆专家认为该遗址石像具有原始祭祀纪念性质,且与祭舜存在着密切关联。
专家:或与民间信仰有关
2010年9月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组织召开湖南永州鬼崽岭遗址专家论证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历史和民族学方面的专家认为:鬼崽岭遗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发现的祭坛遗迹和出土的石雕像下限至清代,根据现有的材料,尚难以确定遗址的年代上限和准确性质,可能与民族和民间信仰有关。
专家要求进一步进行挖掘、搜集、整理地方志和其他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理清该地区民族变迁和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为确定遗址年代、性质等提供文献依据。加强考古调查、民族与民俗调查和相关学术研究工作,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完善考古工作计划。逐步开展科学发掘,进一步摸清遗址范围、分布、性质、年代,并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与论证,确定遗址的内涵与价值,提出科学结论。尽快开展相关保护工作,落实安防措施,加强遗址日常巡查和监控,确保石刻和遗址安全。
编制《鬼崽岭遗址保护方案》
国家文物局局长分别于2005年、2010年两次到鬼崽岭遗址现场视察,指导文物保护工作。
湖南省文物局局长多次到鬼崽岭视察,指导文物保护工作。多次派出专家组到鬼崽岭进行调查,指导抢救保护工作,协助申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道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制定对鬼崽岭遗址保护措施,道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鬼崽岭遗址前期考古论证领导小组。全力配合考古队的前期勘探工作,建造工作活动板房,派民兵应急小分队常驻鬼崽岭遗址,负责日夜巡查,进一步加大了对该遗址的保护力度。
目前,道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和要求,着手编制《鬼崽岭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鬼崽岭遗址保护方案》,加大对遗址和周边的环境保护力度。(图/文 通讯员:唐杰)
(本文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