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记忆:从敦煌写经到“鸡毛信”
作者 宗和
东方早报 2010-09-02 01:31
唐代敦煌写经
清代大金榜
1925年的“鸡毛信”实寄封为首次公开亮相
连战先生的祖父于1914年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的档案
明英宗赐发的“免死牌”
昨天上午,由国家档案局主办的“守望人类的共同记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成果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对外公开展出。
从唐代的敦煌写经、元代颁向雪域的“圣旨”、“免死牌”明代金书铁券,再到列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的“清代大金榜”,甚至上海英国领事馆第一号道契、来自民间的神秘“鸡毛信”……昨天上午,由国家档案局主办的“守望人类的共同记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成果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对外公开展出。
此次展出的国家重点档案是经抢救和保护后首次公开展出,大多是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中的精品与“镇馆之宝”。除“清代大金榜”等,还包括毛泽东亲笔起草的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送给连战先生的一份特殊礼物(复印件)——即连战先生的祖父于1914年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的档案原件等。展览共分“使命如山”、“成果撷萃”、“任重道远”三个部分,分别展现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技术与方法、抢救和保护的成果。早报特刊出其中难得一见的档案界十大“镇馆之宝”。
1.穿越敦煌,回到唐朝
这就是著名的敦煌写经,它们形成于唐代。分别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大宝积经》第九卷。其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除正文外,其后还附有李鼎文等人的题识与收藏者后记,装裱后全长326厘米、宽31厘米。经敦煌研究院专家鉴定为唐代写经珍品。
另一份《大宝积经》第九卷,长45厘米、宽26厘米,经查阅名家收藏的写经目录,是目前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写经中仅有的一件。
这两件珍贵的唐代写经,均为甘肃省档案馆2007年征集进馆,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同时已通过拓裱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抢救和保护。
敦煌写经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所藏写经上起两晋,下至宋元,其中的大部分是唐代的写经卷子,而这部分唐代宫廷写经正是敦煌写经中的精品,其中有很多写经卷子上有抄经者以及年月的题记,作为中国古代文献的瑰宝,敦煌写经一方面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其写经书法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颁向雪域的“圣旨”
“圣旨”,是中国古代皇帝下达的政令文书。
中国自古以文牍治国。即使疆域辽阔,但皇帝的“圣旨”都能到达。这是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正月,元代的妥欢帖睦尔皇帝颁给公哥曲寺贡觉桑布等的圣旨。写在著名的狼毒草纸(藏纸)上,全部为新蒙文八思巴新字。长3.38米,宽0.57米。上押汉文的“御前之宝”。
实际上这是发给公哥曲寺贡觉桑布等的特权证书。主要内容为特许该寺不承担任何差役,所属的溪卡房舍里,使臣不得下榻,任何人不得向他们征税,寺院所属的土地、河流、园林、人畜等一切,任何人不得抢夺收用;同时也规定贡觉桑布等僧众也不可因持有此圣旨而做违法之事。
这件档案证明了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该档案现存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同时已通过修裱、缩微和数字化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抢救和保护。
3.连战祖父恢复中国国籍档案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送给连战先生一份礼物,是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的连战祖父连横更名恢复中国国籍的档案复制件。该组档案共有两件:分别为1914年2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办理连雅堂(连横的号)申请恢复原籍案的文书,1914年2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办理连雅堂申请更名案的文书。
这份礼物令连战深受感动。翌日,连战在演讲时表示:“胡总书记把我祖父当年要求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书找出来送给了我。祖父连横在日本统治台湾那个时代就要求恢复中国国籍,可见是一个民族思想非常强烈的人。”
连战的祖父连横,生于光绪四年正月十六日(1878年2月17日),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连氏祖籍福建省漳州龙溪,清 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
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赴台湾,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连横自幼对历史喜好。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后,他亲历日本殖民者对台湾人民的奴化统治,更觉
悟到要通过著史的工作,昭示他的同胞“台湾原本是中国的一部份,台湾人永远是堂堂的中国人”。1918年完成《台湾通史》。
1933年,连横携家眷返回大陆,定居上海。1936年6月,因肝癌逝世。两个月后,连横之孙在西安降生,取名“连战”,寄托着连横希望子孙与日寇奋战到底的决心。抗战胜利后
,连战随家人赴台,后以学者之身迈入政界,历任台湾国民党执政当局“外交部长”、“行政院长”、“副总统”之职,2000年3月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任国民党主席。
4.零距离接触“免死牌”——明代金书铁券
《水浒传》里有个叫“小旋风”的柴大官人——柴进。他有钱有势,落难的江湖英雄都往他那里跑,他也不怕社会舆论。因为他家里有块“免死牌”,又叫“金书铁券”。是皇帝发的,上面刻着可免他死罪一次。
这是明代的金书铁券。明天顺二年(1458年),青海土官李文,因屡立战功,被明英宗皇帝赐封勋号“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高阳伯,并赐以“金书铁券”,本人享有免死特权一次。该实物档案为铁质,半弧形,如瓦状,左右长37.5厘米,上下高21.2厘米,厚0.2厘米,重1300克。正面(凸面)镌有明英宗的诰命制文,字嵌以金,制作考究。全部为古汉文,字体为颜体。是封建帝王赐予功臣优厚待遇和享有某种特权的凭证。该档案由青海省档案馆征集并收藏,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5.清代大金榜——“题名”还需看“金榜”
古代读书人将人生两大快事总结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代表婚姻;“金榜题名”则代表事业。历史上的“金榜”是什么样的呢?
此为光绪二十年(1894)殿试传胪后,公示于长安街的大金榜,长约19米,高约89厘米。该金榜为黄纸、墨书,押盖“皇帝之宝”的朱印,用满、汉文书写,满文从左向右,汉文从右向左,两种文字的年月日落款相汇于榜中之处,中间是用满、汉文大字书写的“榜”字。该档案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
中国古代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殿试又称御试、廷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太和殿前进行的属国家最高一级的国家考试。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十分严格,进京应考的举人首先要集中在顺天贡院,经礼部会试,考中后为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6.道契NO.1背后的故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其中包括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从此,租界一词在中国出现。
此次展出的就是上海英国领事馆第一号道契。
上海开埠后,清政府推出针对外国侨民的土地“永租制”——即“永远将土地出租”,由上海道台盖章才正式生效的租约,就是道契。道契由上海道台、外国领事馆和租地人各执
一份,可以转让。上海先后有17个国家领事馆挂号的道契,总数近4万卷,一直沿用到1949年。这份道契形成于1845年,租地人是以贩卖鸦片著称的宝顺洋行大班英国人颠地·兰士
禄(Lancelot Dent),是外国人在上海的第一份土地契证。
该档案现存上海市档案馆,已通过手工修裱的方式完成了抢救和保护。
7.“鸡毛信”的故事
鸡毛信,古已有之,那时叫 “羽檄”。 “羽檄”是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宋人沈括《梦溪笔谈》中记有:“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可知那用真羽毛的信已不时兴了。
但在民间,还保留着这一古老的寄信遗制。过去,有部老电影叫《鸡毛信》,讲的是一个叫海娃的少年智送鸡毛信的故事。而此次展出的“鸡毛信”则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芜湖寄往黟县的实寄封。信封品相上好,封上落款、邮票、邮戳清晰完整,是现存不可多见的鸡毛信实物。该档案现存安徽省黟县档案馆。
8.中共党史第一份档案文件规定
中共党史第一份档案文件规定是瞿秋白亲笔起草《文件处置办法》。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此为1931年瞿秋白起草的《文件处置办法》,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对于中央机关应当收集、保管的文件的范围,内容,整理分类编目的原则、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文件末尾,瞿秋白特地写了一条:“总注:如可能,当然最理想的是每种二份,一份存阅(备调阅,即归还);一份入库,备交将来(我们天下)之党史委员会。”表现了对革命前途的信心。
9.“开国大典”档案
这里是一组有关“开国大典”的珍贵档案。该组展品有两件档案组成,分别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问题的决议草案(毛泽东、周恩来修改稿)以及曾联松设计的国旗。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两件档案文献是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档案中的代表性文献。该档案现存中央档案馆,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10.神秘“水书”
水书是水族独有的文字,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由水书先生世代相传, 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是水族人的“易经”。目前仍在水族民间普遍使用,故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一部解读水族悠远历史的重要典籍,亦是破解、研究和传承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密码,是水族先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水族文字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陶上的符号有相通之处,水书先生甚至可以大致解读其含义,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重视,进而提出了水族先民来自北方和夏陶符号是一种文字的可能性。2002年3月,“水书”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截止目前,贵州省三都和荔波县档案馆共收集水书2万余册。该档案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已通过征集和数字化等方式对其进行了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