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村乔:牵牛织女私论以及乞巧

中村乔:牵牛织女私论以及乞巧

毕雪飞的个人空间
copy Bookmark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164
中村乔:牵牛织女私论以及乞巧
先行研究:在以经营农业生活的上代汉民族之间,对牵牛织女星格外关注,观察到二星在一年中最接近的时期是在七月之初,在民间马上转化为男女相思之故事。(出石诚彦)作为祈求五谷丰登的神的祭祀礼仪首先始于欧亚大陆,象征生命力的谷神(神牛)和丰饶女神的结合传到中国以后就变成了牵牛织女的故事了。(土居光知)作为体现宇宙秩序的神,本来具有两性的西王母,在分裂为西王母和东王公的过程中,派生成各种各样的男女一对的神么牵牛织女就是其中的一对,二星结合意味着宇宙再生,这个从信仰中分离之后,就成了人间的传说了。(小南一郎)

--牵牛织女:

牵牛:大东篇,拉车的牛—作为牺牲的牵牛(普遍认为牵牛织女与农桑的关系,但是牵牛与农耕的关系没有被论及,大东被视为春秋时代的作品,牛耕已经开始,如果牵牛是源自牛耕的话,大东里应该出现的是拉犁的牛而不是拉车的牛,既然牵牛与农耕的关系不是以耕牛为媒介的,那必须探究之外与农耕相结合的要素。)这里引人注目的是《史记》天官书里面的“牵牛为牺牲”的记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周礼》天官宰夫“牵”为牺牲。卜辞中的“牵”字释义。说文中的解释,“牵”字的本意就是牵牢牲的意思,可以推测出向神供奉的牢牲就是牵牛本来的面貌。作为牺牲的牵牛意味着什么?要注意二星和天河三位一体的关系。也就是说二星之祭并非只是祭祀牵牛织女之意,而是要理解为天河之祭。因此,现在看地上的河祭,其主要使用大牢(大的牺牲),也就是说牵牛就是祈祷丰收之时作为河川之祭而提供的牺牲,其名的由来在这里能够找到吧。

嫁给河神的织女:牵牛理解为牺牲,那么也必须考虑到织女和河神之祭的关系。也就是说织女是从事蚕织的一般女子的工作的原因,那不仅是象征的,在河神之祭之时,应该和牵牛是对应的关系。《史记》六国年表,秦灵公八年一条中,河水泛滥筑城之际,将公主作为河神的妻子奉献给了河神。还有同书《滑稽列传》里记载了西门豹治邺的事。《庄子》人间事篇也记载了想河神供奉人牲(女)事情。这是战国时期的例子,古代河流祭祀中有向河神嫁女的习俗。日本习俗:折口信夫《水之女》中的“棚机津女”。如果是织女是嫁给河神的女人的话,正好和牵牛对应。织女居天河之西,牵牛居天河之东。织女星于五月出现于东方,八月中旬居于南中,十二月下旬在西方消失,牵牛星正好比织女星晚一个月。《通占大象历经星》卷下织女:通常在七月一月的六七日在东方出现,七月之昏一月之旦在东方出现。二星并置天空周历是在六月—十二月,夏历是五月—十一月,正是农作物的繁育期到休了期的时间,古人幻想有一个能够带来丰收的神格出现时不难想象的。对应隔河而望的二星,被投影到祈求丰收的河神之祭,天河和牵牛织女之间就成立了。所以,能够看出原本和河神之祭有着同一性质的原因。

牵牛织女聚会传说:相会最早记载周处的《风土记》(《玉烛宝典》卷七所引)--魏曹植《九咏》--可能在东汉时代就已经成立。

二星传说的形成:森三树三郎认为,大东里牵牛星是拉车之牛,人间和牛发生恋爱关系是不可能的。因此聚会之说是后来附加上来的。--如果织女是嫁给河神的女人的话,其中已经有聚会的萌芽。从牵牛作为牺牲的神格来看,织女与河神的聚会就是织女与牵牛的聚会。织女和河神变形的牵牛的聚会神话,可以认为很早就已经存在。不过并没有就那样形成了聚会说话。聚会说话兴盛以前应该是以悲恋为主题的故事。东汉时代《古诗十九首》这里是无法相见的主题,从这种悲恋色彩的展开来看,可以预想进一步增加其他要素的可能。可以考虑有两个要素,其一,就是对二星的观察,发现最接近的时期而产生二星聚会之说(出石诚彦)。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是否是事实不知道,我却认为对二星对峙不动的观察,与其说是聚会,不如是导向不能相见的悲恋情感上来。如火星与参星不能相容的传说。《楚辞》九歌湘君篇,湘水神之祭人神恋爱的形式,最终都是以不能相间的形式结束。牵牛织女的悲恋性就是河神之际主祭者和神的关系的投映。织女常常处于恋慕的立场,与其说是当时女性的地位和心情,不如说追求恋慕神的主祭者的投影。主祭者基本上都是女巫,这样对于织女性质的移入就很好理解了,这样二星被冠以新的性质,成为悲恋主题的传说。经过时代的变迁,里面原有的内容逐渐被剥离,而吹入了新的生活气息。

牵牛最早被人间化的例子见班固的《西都赋》可见,西汉时代就已人间化了。

七月七日聚会传说:聚会传说盛行是在东汉末期到魏晋时代,和七月七日有很大的关系。七月七日和聚会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二星最接近的时期是在七月之初(出石诚彦、森三树三郎)不过,出石认为那种关系是二星传说最本来的东西,而森三树三郎认为二星最接近的发现是在东汉之末。关于七日之说,出石认为取阳数重叠之日,并指出与七夕传说无关的七夕故事的存在,和森三树三郎看法一样。小南一郎认为,首先以月亮的圆缺来数历法的观念认为望日十五日是特殊的日子,注意到望日和朔日之间的7日是十五日仪式的开始(和歌森太郎的说法),推定为正月7日和七月7日以半年为轮回的祭祀之日,织女也和这半年祭祀赋予了一定的关系。--不过,包含二星在内的天河本来是具有丰饶之神的性质,如果看成和农祭有关的话,七月正好处于祭祀之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春秋繁露》卷十五四祭、《大戴礼》卷二夏小正、《太平御览》引风土记(董勋问礼俗:七月谷熟,七日为阳数)如此看来,出石的说法最为妥当。七月七日,如出石所说,和牵牛织女没有关系。《淮南子》《淮南万毕术》。二星聚会在后汉与七月七日结合,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被冠以特定意义的二星聚会就爆发性地流行起来。

乞巧:起源,《荆楚岁时记》《西京杂记》(怀疑)穿针之俗兴盛是在南朝宋以后的事情。《玉烛宝典》卷七,《南史》卷三宋后废帝元徽元年。梁简文帝、柳恽、刘遵、刘孝威都留下了七夕穿针为题的诗歌。乞巧本来与聚会之传说是分别进行的(出石)乞巧本来是民间及其普通的仪式,不单单是七夕才有,因为七夕没有仪式,就固定到七夕来过了。森三树三郎也认为七夕乞巧实际上与牵牛织女聚会没有关系,在汉代就举行了,与其说七月七日举行仪式,莫如说应牵牛织女聚会要求而至。前者据赵翼的材料,赵翼所举材料是宋元时期的例子,没有更古的例子。后者依据《西京杂记》的材料,都存有疑问。值得注意的是晋代《风土记》里面的例子,这里看不见乞巧的意思,乞寿乞富乞子而已。乞巧的观念在汉代不能说不存在,作为年中节日的话,织女信仰和女工的关系起到了强烈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从晋代以后作为个人祈愿自然而然地向这方面倾斜,乞巧兴盛就成了七夕的主要仪式了。还有,出石认为,二星聚会与乞巧结合在一起理由是“两星热情地互相思慕,不过只有那一天愿望能够实现的事实,和乞巧的强烈愿望的达成是相通的,因而结合在一起了。”

穿针乞巧—丢针乞巧—蜘蛛网占



结论:以上论述了牵牛织女的起源、二星聚会的说话和七夕的成立、乞巧仪式的起源和变迁,结论如下:

关于牵牛织女起源,以其名为线索进行了推论,是以地上的河水之祭在天上的投影反映,二星和天河是三位一体的,应该重视和河的关系。河神祭祀时考虑牵牛织女的意义的话,牵牛就是供奉给河神的牺牲牛,相对应的是织女就是嫁给河神的女人,其名字就是织神衣的女人。河神之祭是祈愿农业丰收的祭祀,另一方面,二星天河两岸对峙,正好是从农作物繁育期到收获期结束,这样就和丰穰挂上关系,地上的农业丰收的河神之祭在天上投映,象征祭祀的牺牲牛和嫁给河神的织女被分配到二星上来,牵牛织女二星就诞生了。所以就成了和原本河神同样性质的并具有丰饶祈愿的信仰对象了。

二星聚会:织女作为嫁给河神的女人,在祭祀之时通过一定的媒介与河神相会,牵牛常常被视为与河神同一神格,渐渐转化为牵牛织女的聚会了。聚会观念形成了,至于那样的神话存在与否,无法追踪。

牵牛织女的本来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被人忘记,春秋时代牵牛作为拉车之牛,织女作为纺织之女而表象化,在这之中,聚会观念淡薄,悲恋的性质加强,从长期的观察来看,二星隔河而望永远不能相会。随着愿意的不断淡薄,作为河水祭祀的形式之一,主祭者对于神的追求也是永远不能相会的形式结局。这种形式导向思慕和悲恋的传说形式。这样主祭者的性质,尤其因为主祭者是女巫,就移入到织女身上来,悲恋的性质进一步加强,到东汉时代,悲恋物语作为织女一方的思慕和悲恋表现出来就是这个原因。

聚会传说完成于东汉末期,那是七月七日吉日说和二星传说结合在一起而言。西汉时期七月七日被方士们崇尚成了一个吉日,还有,七月是新尝之月,二星又是丰饶信仰的对象,这一天黄昏,特别注意南中二星,七月和二星的关系就和七月七日吉日观念结合在一起,产生哦了七夕节。伴随着七夕节,牵牛织女传说得到了七月七日这个特定的日期,作为一年一度的聚会日来理解了,悲恋的性质逐渐沉到底层,而聚会之说举荐浮到表层,之后关于聚会的种种故事发展起来。

晋代,七夕之际,伴随着丰饶祈愿,个人的求寿求富求子的愿望也向二星祈祷。这是由丰饶而向求富观念派生出来的,这里又加上了寿和子,作为西汉富贵益寿子孙繁荣的现世功利,几乎作为一套被常用化。乞巧作为妇女的个人愿望就这样兴起了。牵牛织女虽然作为一对,但从汉代开始就特别注意织女,还有,作为东汉末年支配女工观念产生,这样的织女信仰中作为个人祈愿的乞巧就产生了,更有,乞寿乞富乞子就成了七夕的中心仪式,不过,文献上能够看到的乞巧仪式是在南朝宋以后的事情了。

乞巧伴随着彩丝穿过针孔的“穿针”行为,这原本是向作为桑蚕织机神的织女供奉彩丝而产生的。作为从织机到针缝的女神,有供奉了针,又有了针缝的祈愿,作为祈愿的预先占卜,引起了穿针的行为,之后,穿针乞巧就兴盛起来,像七孔针这样特别的针也被制作出来。穿针仪式至清为止,明代在华北又有了新的丢巧针的方法,至清代波及到江南,蜘蛛网占始见于唐代,明清也有,但是不是很多。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赞一个!
我们那里的老人说,七月初七是一个大节!

TOP

引用:
原帖由 后溪男孩 于 2010-8-18 10:24 发表
赞一个!
我们那里的老人说,七月初七是一个大节!
从文献上看,七月七在过去确实比较热闹,并且其节日内涵也比现在丰富。

TOP

上文的向河神献人祭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反观孟姜女故事中范喜良被筑在长城里,以及在河南濮阳流传的秦始皇修河堤把人埋在河堤上等故事,大约也是一种人祭。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