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藏岩画──开启古象雄王国的钥匙

西藏岩画──开启古象雄王国的钥匙

西藏岩画——开启古象雄王国的钥匙  
□张亚莎





  “羌塘”在地理上包括西藏自治区北部的那曲地区和西部的阿里地区,以及青海省西部被称作可可西里的大片地区,这是一个长达2400公里、宽700公里、高寒缺氧、广袤宽阔的高原地区,其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这里是早期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等地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远古时期欧亚大陆桥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常霞青先生在《麝香之路的青藏文化》中指出,青藏高原曾经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遗存看,青藏高原与欧亚北方大草原的经济文化交往,早在青铜时期就已经开始;与更为遥远的西亚文明的往来,大抵早在铜石并用时期就已出现。

  西藏岩画的发现之旅

  西藏岩画的早期发现集中在20世纪的前40年,发现者大都是在西藏境内进行考察的外国学者。如19世纪末的英国考古学家弗兰克,20世纪前期的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彼得·奥夫施莱特(Peter Aufshnaiter),都曾几次深入西藏腹地进行考察,并获得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1992年起,美籍藏学家温森特·贝莱萨游历于藏北高原,考察探索这里的古文化遗址,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新岩画。我国对西藏岩画的考古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拉开帷幕。

  1985年,西藏文物考古队在藏西日土县境内发现了鲁日朗卡、任姆栋、阿砻沟这三处古代岩画点,在国内外岩画学界引起很大反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西藏岩画考古发现成为一个黄金时期。

  由于西藏高原上岩画点的发现,使中国的北方猎牧人岩画从青海与新疆两省区又向西延伸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至此,中国北方岩画囊括了中国北部的所有地区,甚至是它的最西端——藏西阿里的日土。同时,研究欧亚草原岩画的国外学者们也发现,藏西日土岩画与早年弗兰克在拉达克等地发现的岩画风格更为接近,而这种岩画的风格可能是在公元前1000年间流行于欧亚大草原的游牧部族的重要风格。于是,北方欧亚草原岩画的风格又因为西藏西部岩画的发现而向东南延续了一段距离,更重要的是,学者们认为找到了欧亚北方草原岩画青藏高原大陆架上一个重要缺环,有了这个点的存在,整个中亚及东北亚岩画的统一风格便得以建立了。

  西藏可能存在更多岩画

  基于岩画发现的一般规律,除了迄今为止西藏岩画发现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外,我们有理由对西藏岩画的发现前景有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西藏高原具备了岩画大规模存在的诸多条件。

  藏北高原在地理上属于牧业经济区域,这一区域早期为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舞台,而岩画密集的地区往往都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早期北部游牧部落社会生活中原始宗教发展特盛,并具有鲜明而突出的特点,而原始或早期宗教又是岩画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和内在动力;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早期曾是古象雄王国的地望,这就意味着藏北“羌塘”草原在铜石并用时期曾经是文化、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也就奠定了岩画存在的基础。

  西藏岩画

  藏北古代“石文化”的组成部分

  西藏高原铜石并用时期,“以石为居”、“以石为棺”、“以石为祭”、“以石为画”的“石文化”环境中,西藏的岩画不过是这一文化背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岩石为载体的刻画艺术,更具有绘画的记述与表意的功能,也更具备直接记录和揭示精神内涵的功能。诚如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李永宪所指出的那样,“岩画其实是一种高原古遗址的特殊形式,它可能与墓葬、居住址、祭祀遗迹甚至某些石器地点等具有‘共时性’、‘共地性’,这些遗存构成的共同体,各自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因素,记录和反映了同一时段、同一地域人群的多种活动”。

  近年来,温森特·贝莱萨在西藏北部高原的考察成果也证实,北部高原的古代文化遗迹,主要是由石建筑遗存或列石、独石、石圈等“巨石遗迹”等内容构成。也就是说,在西藏的北部高原地区,其前佛教文化时期(公元7世纪以前)的文明形式主要是由石居建筑、石丘或石棺墓葬、石造祭坛、独石或列石祭场等物质文化构成,这是一个以岩石、巨石、累石、砌石等“石”料为其物质基础的文化存在形式。

  据苯教藏文典籍记载,古象雄王国曾是一个横跨整个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古代国家,而这个地区也是苯教文化的传播地带,西藏岩画的发现与研究最有价值的部分正是对古象雄王国的揭秘。这些岩画更像一部百科全书,记载着那些曾活跃于古代高原的古老族群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西藏岩画的不断发现,古象雄之谜或许真的会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0-6-22 15:13:35

TOP

关于岩画的这三个帖,非常好,老师如果有条件的话,可否把我国及世界各地有岩画的地方的岩画图片多发一些,愈全面愈好,多多益善。谢谢!

TOP

张老师:已上传私藏的两本岩画书,请移驾到电子书斋下载阅读。

TOP

谢谢,晓龙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