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紫鲤鱼》 日本“捕物”文学开山之作 重现江户风土人情

《紫鲤鱼》 日本“捕物”文学开山之作 重现江户风土人情

作 者:  [日]冈本绮堂  
出 版: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定 价:  20元
ISBN:  9787546328058
出版日期:  2010-05
版 次:   
标 签:  冈本绮堂 日本文学 江户  
所属分类:  外国文学  

第1部分 冈本绮堂代序:东京昔日夏景
我少年时代,约明治二十年 左右那时,盛夏日里非常寂寥。当然没有电车,整个社会也不太忙吧,一过盂兰盆节进入暑伏后,上午姑且不论,下午阳光最毒辣时,路上会有一阵子不见行人,每条马路都鸦雀无声。尤其我们住的山手一带,时常整个町内不见人影。在烈日底下亮晃晃的,只有追赶夏蝉或蜻蜒的孩子。当时的蜻蜒跟现今不同,都是成群飞来飞去。

1.东京昔日夏景(1) 2.东京昔日夏景(2)

第2部分 洋人头颅
幕末时代骚动四起,真假浪人横行江户,借口募集攘夷军费,四处行劫勒索富商。然今日上门者非同小可:摊在当铺掌柜眼前抵押,竟是赤发红须的洋人头颅!

1.洋人头颅(1) 2.洋人头颅(2) 3.洋人头颅(3) 4.洋人头颅(4)

第3部分 独眼小僧
秋夜细雨,禽鸟铺主人捧着贵重鹌鹑赶往买家宅邸。久候不见下订武士,心焦之际,一名小僧入房奉茶。昏暗灯下,警见小僧脸上只一个眼睛,嘴巴裂至两侧耳下,露出惨白獠牙……

1.独眼小僧(1) 2.独眼小僧(2)

第4部分 面具
一日之间两位贵客相继上门,要求买下旧货铺悬挂已久的能剧古面具。收下订金的掌柜左右为难,居中协调之际意欲一石二鸟,孰料算盘人人会打,巧妙各有不同……

1.面具(1) 2.面具(2)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传错了

东京昔日夏景(1)
    寂寥的盛夏日里
  我不知道江户的夏天如何,但东京的夏天变化很大。
  我少年时代,约明治二十年 左右那时,盛夏日里非常寂寥。当然没有电车,整个社会也不太忙吧,一过盂兰盆节进入暑伏后,上午姑且不论,下午阳光最毒辣时,路上会有一阵子不见行人,每条马路都鸦雀无声。尤其我们住的山手一带,时常整个町内不见人影。在烈日底下亮晃晃的,只有追赶夏蝉或蜻蜒的孩子。当时的蜻蜒跟现今不同,都是成群飞来飞去。
  烈日下的商贩
  另外,走在烈日下的商人,都是风铃小贩、金鱼小贩或卖冰小贩那类,卖冰小贩喊着“冰喔,冰喔~冷冰冰唷”,边走边卖碎冰,五厘或一钱可以买到一大碗。
  之后出现卖中暑药的小贩,再出现角兵卫狮子。不知为何,角兵卫狮子时常出现在夏天烈日下,万里无云阳光毒辣的中午,远处传来角兵卫狮子鼓声时,实在给人一种夏天正午的感觉。
  不过当时的角兵卫并非现今那种类似乞丐的舞狮人。以十七八岁的男孩为首,几个十二三岁干净整洁的小男孩,穿着崭新天鹅绒手背套和绑腿,脚上是雪白鞋带的麻底草履,三四人或四五人组成一队来,但他们并非四处到每家门前乞讨。只是打着小鼓通过,有人叫住时,才在那家门前表演各种把戏。因此,他们的表演非常有趣,这种街头艺人不知何时已绝迹,现今已成为单纯的叫卖小贩了。
  烈日下也会出现卖西瓜的。他们边喊“西瓜,西瓜,甜瓜”边过来,生意相当不错。当时习惯用绳子绑住买来的西瓜,沉入井里冷却,经常可以看到路边井里浮着不知谁抛进的西瓜,却从来没听说有人偷走西瓜的风声。
  洒水
  日头下山后,家家户户会开始洒水。现今当然也会,不过当时几乎家家户户同时出来洒水,因此路上会热闹一阵子。
  商家连掌柜、小学徒都打赤脚跑出来,身上只穿着一件用手巾缝制的内衣。小铺子则连年轻女孩也裹着手巾,赤足提着水桶走。屋敷町 那种地区,则是书生和马夫或私人车夫全体出动。
  小男孩则半好玩地夹在之间喧闹。不仅吵闹而已,还会拿出水枪乱射,洒水时刻走在路上时,有时会不小心让绫罗外褂袖子或下摆湿透了。
  洒水骚动告一段落安静下来,家家户户屋檐下飘飞起淡白的驱蚊烟时,便进入乘凉长凳的世界了。
  走马灯
  不知是否因为下水道打扫得彻底,或逐渐人烟稠密,最近任何地方都很少看到蚊子,但当时除了下町某部分,几乎到处可见驱蚊烟,走在窄巷里,两侧人家飘出来的驱蚊烟甚至会让路人呛到,烟中朦胧可见走马灯亮光,也可听到蟋蟀或纺织娘叫声,行路上一片夏天傍晚的氛围。
  走马灯不像今日,当时彩色的很少,大抵是黑影画,似乎大津绘 或桃太郎、骸骨行列比较多。大部分商店都还使用垂吊的油灯,而在昏暗店头挂着黑影画走马灯,目的是一种凉气装饰。其他也有挖南瓜制成的走马灯或虫笼,这是商店手巧职人或小学徒的骄傲。
  乘凉长凳
  那时没有电车,也没汽车,马车和自行车也罕得通过,是不必交通管制的时代,所以日头一下山,大部分商店都习惯在店头摆出乘凉长凳。
  乘凉长凳有长凳和板凳两种,乘凉长凳通常指板凳。板凳大大小小都有,普通是一张榻榻米大,四只脚可以折迭起来--简单说来,跟今日的细长饭桌类似--上面搁着团扇和烟草盆,有人盘坐上去,也有人只在一隅坐下。左邻右舍都聚集过来,有人下将棋,也有人聊天,到处可听到热闹笑声,留住往昔川柳所说的“乘凉长凳又开始讲星座论”的江户情绪。
  而指望乘凉长凳的热闹,沿街说唱的义太夫或新内节 ,或模仿演员台词的人,以及唱祭文 的都会聚来。若有哪一家的乘凉长凳叫了那些艺人表演,近邻自不在话下,连路过行人也会聚集过来,该地便形成一种露天演艺会。


东京昔日夏景(2)
    毛豆小贩和虫贩子
  其他还有卖深川 名物花林糖 的小贩会来,卖卦签的会来,卖毛豆的会来。卖毛豆的通常是小孩或女人,笊篱内盛着盐水煮熟的毛豆,揽在腰侧叫卖着“毛豆呀毛豆”地来,那时代毛豆一捆才四钱或五钱,所以买个一两钱便相当够吃了。这些卖毛豆的,早上多出来卖纳豆或蘘荷嫩茎,在夏天早上煮饭时刻边叫卖着“蘘荷嫩茎,蘘荷嫩茎”。
  蘘荷嫩茎姑且不论,但毛豆的叫卖声听起来格外寂寞,夏天傍晚逐渐入夜,家家户户正准备收拾乘凉长凳,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或背着婴儿的年轻主妇,捧着尚有剩余的笊篱疲惫喊着“毛豆呀毛豆”地来。街上灯火逐渐稀疏,路上也降下夜露。这种夏天深夜的氛围,与傍晚的热闹相反,令当时我们这些少年也萌生一股淡淡哀愁。
  夏夜不可欠缺的正是虫贩子,现今虽也有,但当时买虫的人比现今多,卖虫的也多。卖虫、卖风铃、卖初午鼓,这三种商人绝不会边叫卖边走,江户时代以来他们的特色即是以商品本身的声音代替叫卖声,但现今已不见卖初午鼓的了。卖风铃的也逐渐减少。而卖虫的在不久之后可能就成为画中人物了吧。
  夜市吃食
  夏天夜市卖的总是大同小异,明显减少的是零售切片西瓜,西瓜上插着写有一片一钱或一钱五厘的木条,而煤油提灯映照出的红色汁液,也始终描绘着夏夜风情。然而,西瓜切片在重视卫生的今日已不再流行了。而且,几乎每晚啃食西瓜切片的我们,能平安无事活到今日也很不可思议。
  其次是鳗鱼蒲烧,盛在大盘子上一串卖一钱到三钱,这也显著减少了。现今仍可见烤玉米的,但似乎已完全看不到卖煎蛋的了。卖煎蛋也只限夏天,因盛夏期间鸡蛋容易坏,于是拿快要腐坏的鸡蛋煎了卖。圆形或三角形的通常卖五厘、八厘或一钱,虽没任何调味,但小孩子都买来吃。
  近年卖冰的也卖冰淇淋,当时顶多只有一碗一钱的冰水,或一碗二钱的雪花碎冰和冰汤圆。沾酱油醋汁吃的洋菜冻条一碗约五厘,这也是小孩子的最爱。这种事一一数来会没完没了。
  烟火
  不知是不是警察啰唆,最近在夏夜放烟火的也少了。偶尔有孩子在路上玩烟火,大家也都是玩线香烟火或老鼠炮之类的,好像不玩筒状冲天炮,以前可以随处燃放的。仔细想想,那其实很危险,却没听过因冲天炮而引起火灾的事。一个才五厘或一钱,当然只是往上冲而已,根本没什么火花。
  还有一种叫鬼烟火。大小约线香烟火那般,烧起来会发出微弱的青色火光。调皮捣蛋的孩子点了之后,躲在澡堂巷口或阴暗小巷中吓路过的女孩和小孩。
  盂兰盆节的草市
  最后想起的是盂兰盆节的草市。最近行精灵祭的家庭也逐渐减少,而且迎火送火时用的秋草也大多从附近蔬菜店买来,因此各地的草市似乎逐年凋零。不过以前的人大抵都会特地出门买秋草,各地草市生意都很好。
  平日看不到半棵树的市内,草市当天夜晚化为往昔的武藏野,放眼望去到处积满了秋花和秋草,而在秋草间摇来晃去的盂兰盆灯笼,看上去像在草丛中匆隐匆现,呈现某种诗意风情。只是,这光景现今只能在江户岁时记的插画中看到了。
  翻开旧笔记看,我十八岁那年(明治二十二年,一八八九)的草市价格,一根茭白笋二钱,三张莲叶二钱,瓠瓜花和白茄子五钱,看麦娘二根一钱五厘,麻秆三根一钱,红花五厘,茄子和瓜制牛马各一钱五厘。笔记上写着,当年涨价得很厉害。这样看来,之前应该更便宜吧。
  (大正十一年(1922)《妇人公论》八月号)

TOP

看片段觉得很有趣,与周作人写的关于叫卖声的文章有点相似。
追逐梦想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是挺不错的
时间不逝,圆圈不再

TOP

世上没有妖魔鬼怪,真正的妖魔鬼怪只是人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