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信俗"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华网太原6月12日专电(记者李建平)12日,在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当天,关公故里山西运城正式递交申请,宣布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公,本名关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受到了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以至于“村村有关庙,九州无处不焚香”。被崇为“武圣”的关公与“文圣”孔子齐名,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海外,关公信仰波及160个国家和地区。
民俗专家认为,关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以儒家文化为内核,以传统信仰形式为载体,是对历史人物道德精神的一种景仰的文化形态,并不是子虚乌有的迷信。关羽的神化首先发端于人们对其德行的敬慕,逐渐形成了道德意义上的心理认同。关羽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精神寄托,随着景仰人群的扩大及与道德实践的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道德与神祇的合璧。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弘扬关公文化,更有其现实的意义。
中国目前共有26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量接近欧洲44个国家入选项目的总和,是世界上拥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