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奖”部分获奖作家访谈(一)
http://www.gog.com.cn 08-11-17 08:55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雷子(羌族)心灵承载生命的苦难
雷子,原名雷耀琼,羌族,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四川省茂县财政局。
雷子说,诗人都是很敏感的。她与记者说起了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
“这段时间以来,我时常这样想:如果我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生命,留在世上的这本《雪灼》会不会得到骏马奖?中国作协会不会给一个亡者颁奖?如果要颁,谁又为我去领这个奖?”泪水数次从雷子的眼角溢出。
她庆幸自己还活着。她说,“我的悲伤是因为心灵承载了死亡的残酷与生命的苦难。”
1933年叠溪发生的7.5级地震,在半个世纪以后被雷子从民间和县志上获知。她同样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手指敲打在键盘上,从夜里11时,一直写到次日凌晨6时,一气呵成写出了《震殇-蓝色叠溪》。”后来,这篇诗章到了阿坝州的《草地》文学杂志编辑手里时,编辑在朗诵时放声大哭。
她说,羌山深处的我,犹如古碉旁幸运的“俄斯兰巴”(杜鹃花),虽然历经劫难,却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当无数赞美与祝福的语言潮水一样向我涌来时,我觉得这个奖仿佛不是颁给我的,而是颁给整个羌族和灾区人民的。”
倮伍拉且(彝族)奖项献给“深山信使”王顺友
倮伍拉且,原名伍耀辉。彝族,1958年生,四川凉山人。1981年部队转业后历任《凉山文学》编辑、副主编、主编,凉山州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凉山州作协主席。
倮伍拉且是写诗歌的,但这次却因为一部名为《深山信使王顺友》的报告文学集而获得“骏马奖”。之前,他曾因组诗《大凉山抒情》和诗集《绕山的游云》、《大自然与我们》分获第三、四、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他说,现在地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个小小的村庄。而王顺友和木里县的乡村邮递员们却还在用他们的双脚,无休无止地奔波在古老的山道上,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面对着永远也穿不完的森林,永远也翻不完的高山。
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的王顺友实在普通。他的家庭生活与广大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两样,甚至更难,更苦,他的妻子在家种地,操持家务和照顾老人、小孩,他长年累月奔走在高山峡谷间。
倮伍拉且说,得知《深山信使王顺友》获得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很高兴,“我认为一部作品能够获奖,也就获得了一种认可,一种认同,一种肯定,这时候,我想到了王顺友,我更愿意认为这个奖项,是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苗族乡村邮递员王顺友的认可、认同和肯定。”
铁穆尔(裕固族)山水草原都有生命
铁穆尔,裕固族,男,45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任甘肃省少数民族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张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文化研究室、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工作。
铁穆尔说,自己出生在裕固族鄂金尼部落的牧人家庭,生长在祁连山北麓裕固族牧人的帐篷里;熟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长期在北方草原孤身漫游。这部获人口较少民族特别奖的散文集《星光下的乌拉金》收集了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6年的几十篇散文,主要反映裕固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精神,“其实,这跟中国传统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铁穆尔谈到,在裕固人的传统思想里,山水草原都是有生命的,不可以把河流切断、不能把山挖开,包括我们居住帐篷都不会伤害草原——我们走了,拿开帐篷只是在地上留几个桩眼……这些都进入了他的创作。铁穆尔还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学的是历史专业,所以几乎走遍了我国的北方以及中亚地区,了解很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有了不同民族文化作为参照,对自己的创作帮助很大。同时,尽管自己的民族目前仅有1万多人口,但是这个民族的人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个小民族而受到局限,相反他们都胸怀着对整个人类的关怀。
马绍玺(回族)关注少数民族的生存和文化现状
马绍玺,回族,云南腾冲人,38岁,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此次他因为写作少数民族诗歌评论的集子而获奖。
事实上,他的这本集子里,并非紧紧局限于写诗歌评论,而是在关注少数民族的生存和生活现状,以及这些民族的文化现状。他认为这样鲜有的关注视角,或许是这部作品《在他者的视域中——全球化时代的少数民族诗歌》被“骏马奖”评委看中的原因。
他说,他在这部作品里讨论的不是对全球化理论的热点追踪与评述,而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属于少数族群的文化方面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一些少数族群先锋诗人最纯粹的诗歌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书写。
马绍玺说,他要感谢那些诗人,感谢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在世界诗坛上发出了属于我们少数族群的声音。感谢他们让自己在过去的10余年里实现了“诗意的栖居”。
艾傈木诺(德昂族)德昂族第一位女诗人
艾傈木诺,女,德昂族,38岁。现供职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供电公司办公室。
艾傈木诺是从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的德昂族中走出的第一个女诗人。此次获奖的是她第一本诗集《以我命名》,这也是德昂族出版的第一本用汉文创作的文学作品集。
《以我命名》收录了她近三年的诗歌作品,它是一部把诗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融入德昂山寨的山山水水,极富德宏边疆德昂乡土气息、民族特色的诗集。
艾傈木诺告诉记者,自己的民族人口少,受教育的人少,出来工作的人也少,没有文字,连经书都是借助傣族文字的,自己从小接受的是汉族文化教育,在工作之余艾傈木诺逐一走访云南的德昂人村寨,收集德昂族民族民间文化的宝贵资料,这些也给了她创作的第一手素材。她说:生活在中国真的好幸福,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这么好,自己能够获奖也得益于好的政策。她说,眼下正在写一本名为《水鼓传音》的反映德昂族情况的文化散文。水鼓是德昂族的传统乐器,祝愿她能把自己的声音传得更远。
布仁巴雅尔(蒙古族)“报告”时代最强者
布仁巴雅尔,男,蒙古族,1953年出生,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第六届内蒙古作协副主席。
布仁巴雅尔一直都在写报告文学。1990年他采访写作的报告文学《良心》第一次获得骏马奖,18年后,再次获得骏马奖的作品名为《创业史诗》的报告文学集,这其中就包括了《良心》。被布仁巴雅尔列为这部作品集第一篇作品是《闯过鬼门关的人》。毫无疑问,这也是最让自己满意的一篇作品。
2005年初,布仁巴雅尔走进了通辽市库伦旗哈图塔拉嘎查村采访基层党支部书记楷模乌日塔白乙。作品于2005年7月2日刊登在《内蒙古日报》之后,被选入内蒙古党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编辑出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者》一书,随后,中央决定树立乌日塔白乙为“全国第五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典型”,他为中央16家新闻媒体集体采访提供了原创作品。
布仁巴雅尔的《创业史诗》中的报告文学作品里,不但“报告”时代最强者,而且具有“文学”的浓郁特色。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在构思结构、叙述模式、创作方法上都调动文学神笔来描写场景,叙说故事,刻画人物形象,不时闪出哲学思维的亮点。
格致(满族)来自北方的杜拉斯
格致,女,满族,姓爱新觉罗,原名赵艳萍,1964年生于吉林乌拉。当代优秀青年散文作家,曾做过教师、公务员。
“一位来自中国北方的杜拉斯。”这是权威评论家对格致的称誉。2006年出版的散文集《从容起舞》,让格致获得了本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从容起舞》收录了格致2005年到2007年三年间的散文作品,是格致个人生存记忆和人生体验的散文集,是对个人生命解析,与心灵、身体和欲望有关,里面充满了坦白和不安。
“内心充满了想要倾诉的欲望,写作情绪很浓,不写作会觉得很压抑。而文字就在这样一种倾诉的欲望中自然而然的形成,是非理性的,完全是感性的、依照内心的指引进行写作。”格致在谈到自己35岁才拿起笔开始创作时,这样描述自己写作的原动力。
格致告诉记者,获得“骏马奖”是一种幸运,是被认可的一种方式,而这种认可是对她文学创作的最大鼓舞,对推动自己写作至关重要,“在写作遭遇疲倦期的时候,获得这样一个奖项,对我的意义就更重大了,好像是在饥饿中补充食物一样。”
作者: 实习生 陈倩 张子忠 本报记者 谭芸 杨雄 何星辉 赵惠 编辑: 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