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任式族谱简述
宗祠谱牒
平原县任氏族谱简述(摘自《平原民俗》)
点击数:612 日期:2009-9-8
来源:平原信息港 发布者:王玉杰
平原县城北任家铺任先生,收藏一部民国年间重修任氏《族谱》,借来《族谱》,细读研究,并与以往读过的其它族谱对比,认为任氏《族谱》不同凡响,特点明显。
一是内容充实。《族谱》封面书:“任家铺,《族谱》,民国二十年重修,敬奉无替。”该谱始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由岁贡生维垣主笔撰修成书,之后,分别于乾隆四十一年、嘉庆十四年两次增订,清同治二年、民国二十年,两次重修。卷首部分有六人先后写了“序”、“又序”,较详细的记载了族谱编修和重修情况;谱书中有名人传记,有“凡例”,名器谱、坟墓谱、世系图表和族谱后跋,记载了翔实的家族历史。
名器谱记载了明代皇帝赐予的碑刻和器物,坟墓谱详述了各支墓地的方位,这是一般族谱没有的。
据《族谱》记载:任氏古籍莱州平度人,始迁祖财富明永乐二年奉旨迁来平原定居城北任家铺,七世以前,原有一谱,未经刊刻,遗失无存,清康熙年间十二世维恒主持设纂修馆,编修族谱,当时,族人散居在全县七个村庄,资料收集,难度较大,历时三载,康熙五十五年告竣,至今已有290多年,谱书记载的明代史料,是本县现存最早的氏族历史资料。
二是全县通谱。该谱《重修族谱序》记载:“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敬宗收族之道,其必由于支派之不淆,谱系之详明乎。……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六代孙曰琚谨识。”在编修族谱过程中,坚持“收族之道”,就是把全县任氏按世系宗支备列谱系图表。据谱系图表记载:“十二世维来,本姓门”、“十五世企圣,郑姓入赘”。上述二例说明,收养的义子,注明本姓,收入族谱,按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说法,族谱是氏族血缘关系的记录,有“义子不入谱”之说,在这里,修谱人对门、郑二姓变通处理,入赘谱系,这种情况,只是在该谱清代中、后期数据中才有记载,是家族文化的进步。
据族谱“凡例”记载:“名以制义,族中人丁日繁,命名往往不知避忌,有后与前重复者,有彼与此重复者,称呼甚属不便,今从志式曰传,后更酌定“于金善吉万年振兴予宗山立”十二字,今每世各按一字排行起名,庶不致混淆。”这条“凡例”,是族中命名规定,具有族规性质,正是由于自清代康熙年间,严格执行了这一规定,至今,全县任氏,排定行辈,宗派有序,这是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的象征。
三是详述主要历史人物。该谱《重续家谱序》记载:“自始祖迁居原邑,至于五世,人不过数十,功名亦甚寥寥,迨一峯祖出,少年英敏,勤苦好学,十四岁入泮,三应乡试未酬,既翻然改图,以为吾不能荣亲,独不可以养亲乎,于是,留心家计,置买田宅六百余顷,仍延名师,教训子孙。”以上短文,概括介绍了明代嘉靖年间,任氏五世祖一峯,是拥有田宅六百余顷的大户、富户,请名师,课子孙,从而,任氏族中,人才相继。“六世祖讳弘道,字槐泉,太学生。”“七世祖讳士凭,字可依,号思亭。”“十四岁入泮,十八岁应乡荐,二十二岁登嘉靖丁未进士”。“巡抚江西等处地方,兼理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卒于官,葬于平原“城西北里任家小庄西头。”
“文革”前,县城西北任庄西首,有一座明代陵园,是明代进士、南京邢部右侍郎任君士凭墓地。任侍郎为官清廉刚正,明隆庆皇帝钦赐御茔一座,石牌坊一座,正面上书“勅建”,下书“邢部右侍郎任公茔”,背面书“皇明钦葬”,另有翰苑坊、天曹坊各一座,墓道左右排列石狮、望天猴、石羊、石虎、石马各一对,石官2员,此外,尚有蛟龙碑四座,上镌嘉靖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和隆庆元年八月二十四日,诰命全文,如此隆重的葬礼及贵重的名器是平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上述资料详载于“名器谱”。“文革”期间,古墓陵园被毁无存。
任君士凭先生,是平原历史上的名士,也是任氏祖上的殊荣。族谱世系图表还记载有功名、有文化的历史人物190多名,其中进士1名、举人3名、贡生23名、太学生5名、廪监生10名、庠生增生139名、省察官、同知5名、文林郎5名。任氏家族可谓明代平原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