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首个苗绣"数字博物馆"将传承"穿在身上的历史"

中国首个苗绣"数字博物馆"将传承"穿在身上的历史"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1日电(记者李惊亚、王丽)8个省区、百余个苗族支系、数千种苗族服饰图案,将会首次系统收录进"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这座苗绣的"数字博物馆"记载着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
  在中国56个民族中,苗族人口约900多万人,位列第四。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最具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的特殊艺术形式。苗族刺绣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绚烂多彩的苗族文化和苗绣等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建设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的设想",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项目负责人杨晓辉说,这个数据库项目由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研究人员将深入贵州、四川、云南、海南等8个省(市、区)、数十个县市、上百个乡镇的典型苗族支系聚集地,通过实地调查采集、征集等方法,广泛收录国内苗绣作品,挖掘现存及传世的苗族刺绣作品。同时编制分布点至乡镇的"中国苗绣分布图",直观呈现中国苗绣分布情况,并指引读者点击进入感兴趣的版块或支系。
  据了解,将以视觉形象传达为主的刺绣艺术通过数字技术来保存,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方法之一。苗绣"数字博物馆"按照不同地域苗族支系及风格特征,将优秀的刺绣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介绍,除了生动直观的图像外,还附有相关的历史文化、工艺特点、艺术特色等基本信息。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一套盛装上至少有数十种不同的图案紋样及不同的刺绣技巧,在纹样、色彩、构图等形式特征上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涉及的内容题材表现了苗族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说故事、信仰崇拜等,有很高的艺术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贵州是中国苗族聚居、苗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省份之一,贵州苗绣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目前仍在民间流行和使用的苗族服饰有100多种。

TOP

不让老百姓种麻,真正的苗服也就不存在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