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分享】中华文明探源系列谈(二)——要把民族情绪带出历史研究

【分享】中华文明探源系列谈(二)——要把民族情绪带出历史研究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不断的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学术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这些工程无一不是在经济水平大提升的今天,学术界一些人士民族情绪得到了激发而产生出的结果。注意我没有使用大多数人认为的这些工程与政治有关,个人以为其实就是民族复兴过程中一种情绪化的产物。
中国的上古史的的确确还有诸多有待于弄清楚的问题,或者可以说中国的上古史未知大大多于已知。这其中尤以西周及以上的时期为甚。因为这一时期的史料较少,虽有大规模的考古资料出现,但对于重构古史仍然显得力不从心。这些年经济上升到了一定的水平,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国际场合上深感历史底蕴不够深厚,缺乏自信,认为华夏文明五千年,你们不承认,我就要弄清楚,让你没话说。于是乎大的学术工程一一上马,而结果的科学性还有待于研究的进一步加深。这样做有意义吗?个人以为多学科系统的研究对于上古史确有重大意义,但当前的环境下,将其试用于一些小的研究可能裨益更大。在这个国力急速变化的年代,历史学家的民族情绪也释放了出来,当然作为中国人这可以理解,但这对于学术是没有多大益处的。对于我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慢慢的研究,急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对于外国人不承认的部分,我们加强研究,我们用力更勤,终有一日他们将刮目相看。
学术的精神,任何时刻都不能忘记。民族情绪的参杂,我们要反思。对于祖先的历史,不要急,我们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真相。用力勤些,过些时日它就出来了。


[ 本帖最后由 马衣努 于 2010-5-9 18:39 编辑 ]

TOP

“对于外国人不承认的部分,我们加强研究,我们用力更勤,终有一日他们将刮目相看。
学术的精神,任何时刻都不能忘记。民族情绪的参杂,我们要反思。对于祖先的历史,不要急,我们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真相。”
说得好!
德国考古学界过去有一种思潮,后来被总结为“考古发掘的民族性阐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把任何被发现在本地区的文物,都解释为自己祖先的文化,把远古的民族和今天的民族混为一谈。
另外补充一句:要想让外国学者接受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就必须按照国际学界的范式与惯例来进行论证,否则双方还是会各执己见,不能达成共识。

TOP

凯南兄今日频有高见啊,密切追看中:)

TOP

霄冰老师所言甚是,国人急于想在国际学界得到认同,一边努力的建设自己的学科理论,但终究是得不到大家认同,究其原因,值得思考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心态。

TOP

老师的讨论让学生受益匪浅,我们的论坛应该多进行学术问题的讨论与反思,可以让关注这里的人有所收获,深入参与 强烈支持

TOP

引用:
原帖由 凯南 于 2010-6-10 10:05 发表
本文系本人于大二时胡乱写作的,为何变为了分享,言下之意是否鄙人转载他人!
如果是原创的话,你就把题目中的“分享”二字去掉就行了。

TOP

回复 6# 的帖子

既然连自己都知道是自己“大二时胡乱写作的”,为啥还拿出来丢脸,再说了,你所理解的分享也太狭隘了。
此外,文中错误百出!

TOP

讨论的题目是很有吸引力~
内容如果不是权威只当自己的观点 也没问题!

TOP

要把民族情绪带出历史研究

要把民族情绪带出历史研究,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论题;
楼上以及楼下诸位可以讨论这个论题。
而不仅仅讨论凯南兄的观点。

TOP

回复 6# 的帖子

又回到原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