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扯皮”源自制鼓

“扯皮”源自制鼓

“扯皮”源自制鼓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29日 14:45 来源:羊城晚报




  “扯皮”在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毫无必要地争论;推诿:经常扯皮会伤感情,没完没了地扯皮,把事情都耽误了。

  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而是旧时制鼓时的一个行业用语。

  鼓,在古代被视为神器,用途广泛。音乐、戏曲、社火、报时、作战、各种庆典都离不开它。由于用途不同,鼓可谓多种多样,形形色色。以大小分,有大鼓、中鼓、小鼓;以鼓面分,有单面鼓、两面鼓、多面鼓;以功能分,有乐鼓、更鼓、战鼓等。鼓的品类虽多,除少数民族的铜鼓、木鼓外,都离不开框架和皮张。框多用木、竹和铜制做,鼓皮多用兽皮和蛇皮,其中以牛、猪、羊皮最佳。不管什么鼓,以声音嘹亮或浑厚为上品。

  旧时制鼓时,鼓结实与否在框上;鼓响不响在皮上。意思是说,鼓要结实耐用,得有好的框架;要使鼓响,须用好的皮张。除此以外,有一道工序尤为重要,这就是钉鼓皮。一般大鼓、中鼓的鼓皮较大,要有多个助手参与才能完成。钉皮时,先将泡软的皮张,紧紧蒙在框架上,再有助手用力下拽,以便师傅钉钉。钉是一种特制的大盖钉,既能钉牢鼓皮,又作装饰之用。此时,每钉一钉,师傅要喊一声“扯”,提醒助手扯紧皮张,增强张力,防止皮张松弛。如此下去,直到周边全部钉完为止。因助手们扯的是皮,所以也称这道工序为“扯皮”钉钉。

 
  鲁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