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独自默赏着朱先生的<春>,回想那个山花烂漫的年纪,清楚的记得,那是初中一年级的课上,第一次品尝到了文人笔下的自在.而学校对面山坡上的那一片青草地,伴随了我最美好的三年时光.似乎每个春季都是一篇美文朗诵,伴着和声,读出动人的画面.而在今天,我们又似乎留不住春了,春被留在了数码相机里,留在了电脑的硬盘中.透过厚厚的眼镜镜片和光的折射,我看到的是被缩小了的春天.心中似有淡淡的冲动,摘下眼镜,去近距离的触摸,可后来发现,关于春的风貌,用裸眼来看,确实模糊了,还是多拍几张,回家在电脑上慢慢欣赏吧:
三月的荆楚大地,惠风和畅,鸟语花香.
风是美的,草是香的,泥土散发这一阵一阵的律动声.
花无疑也是这个季节里最重要的元素,桃花会给几十万荆州市民和几万长江学子一个好的赏花之处,不过我个人认为,看桃花不光是为了欣赏春色,去碰碰桃花运,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二十岁的年纪如果还不走桃花运,那心中定是隐隐有点着急的.所以今年的桃花节主办方特意组织了相亲大会,不过我没看到真实场面,那天上考研班去了.等到礼拜天的下午,特意邀请老乡喜儿一同前去,算是去赶这最后的趟吧.
看桃花是纯民间行为,政府也举办各种活动,对于那些生意人来说,这倒是个好机会,但大多数人的心理动机还是想走出家门,一赏这春的容貌.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交易背后,只要善于发现,还是有很多民间元素在.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卖各种小吃挂饰的,进入主要阵地,则是电器公司通信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另外比较热闹的就是农家乐,餐馆林立.民间艺人算是这着商业活动中的不速之客吧,有写字画的,做糖画的,还有敲古琴的,最有才的是卖削土豆刀的,嘴上挂一麦克,顺口溜溜得相当到位,我想这也算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样式吧.
桃花村里最有特色的要数"为人民服务"这个农家乐大院字了,门口围墙上赫赫地写着一句标语:农业学大寨,渔业学荆州.大门上还插着一面国旗迎风飞扬.旗杆上挂着一个扩音器,里面放着六十年代的进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最最有趣的是里面的服务员全部穿的革命军装,衣袖上是"勤务兵"的字样.进去大院之后,犹如回到了大跃进的年代,激情澎湃,干劲十足.可跟这环境不大和谐的地方也有,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下面有一桌一桌的人,特有激情的那种,凑近看吧,愿来是打麻将的,南边那哥们儿油光满面,挺个大肚子,口里还不停的唠叨:我就爱放炮,特别是放给你们女同志.听罢,我和喜儿面面相觑,连忙走开。
穿过篱笆墙,来到桃花田里,习惯性的掏出手机,卡!先来个自拍.花儿争艳,蜜蜂正忙,桃儿梨儿快快长,真想高唱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可惜自己故乡却在远方,回想家乡的那课大桃树,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也一定开得正茂吧。于是又想起一首歌:
树林里百鸟欢唱,田野里布下春光
桃林依旧在,桃花朵朵香
春风吹来春满园,桃花迎来百花放
这片桃花盛开的地方……
记得这首歌名叫《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是蒋大为老师的,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姊妹曲。不过此情此景,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应该是唐朝诗人崔护的那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是啊,去年的桃花仙子息夫人哪去了呢?去年桃花节的诗歌展览哪去了呢?哦,原来今年多了K歌大赛,多了商业洽谈,多了匆匆的观花人。
也许“民间艺人”可以看成是本届桃花会的亮点元素吧,有八十岁的老头做着一块钱麦芽糖画的生意,有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为了生计的演出,也有绘画大师的签名字画,还有年亲伙子的溜口叫卖……但古老的民间技艺正在慢慢消逝,新的技艺形式也在诞生,关于老人的记忆总有一天会从桃花节的商业浪潮中消失,但我更希望新的民间艺人能生存的更有尊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