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委员接受记者的采访
一连几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都在为中国文化的保护和战略奔走呼吁。3月5日下午在政协小组讨论会间隙,冯骥才委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介绍说,他今年的提案是建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以此来约束商业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保证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同时,冯骥才委员也向记者表达了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后后续保护工作不能延续的忧虑。
针对大家关心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状况,冯骥才委员表示:国家从2000年以来文物保护方面并不落后,2003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才开始确定,我们国家2006年就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18项,并按照惯例每两年公布一次。2008年又公布了第二批510项,今年6月份将公布第三批。
冯骥才委员对国家目前申遗的速度比较满意,但是经过近两年的详细考察,他表示发现了新问题:“从表面上看各级政府都对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并积极申报进入政府申遗名录,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申遗是跟地方领导的政绩结合在一块的,一旦申遗成功搞个文化节庆祝一下也就不管不问了。而长期保护等默默无闻的事情跟地方政府领导的政绩关系不大,如要延续下去也必然会被开发商接手,而开发商一但动手开发,必然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伤害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
为此冯骥才委员还举了两个亲身经历:“某地木板年画的模具传统是木板手工雕刻,但为了印刷的速度和降低成本,开始进行平板机器印刷;再比如某地方的皮影戏,制作皮影为了最求速度和利润,开始了机器压制制作,这些都会使正宗的传统手工工艺收到冲击,造成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缺乏专家参与保护也是令冯骥才委员忧虑的问题之一。冯骥才委员指出:“我们国家虽然目前有1028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中有一半背后是没有专家参与管理的。韩国人从1967年开始申遗,到现在也就是100多项。我们国家目前这么多的非物质遗产,目前很多完全交给市场来运作,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大的。而且一旦被国家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经济价值就会升值很多,很多人和部门都会往里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势必会造成新的破坏”。
冯骥才委员今年
两会 的提案是建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他对记者表示:“具体来说就是需要请专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长期监督,如果保护不好就需要进行黄牌警告,勒令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和解决。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合理保护甚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的,就需要进行除名”。
针对自己的提案,冯骥才委员认为:“红黄牌制度的好处一方面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长期监督和约束,另一方面会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延续性,使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不变样的宝贵遗产”。
本文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