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陈晓峰:艺术代表们为什么没有发现“犀利哥”?

陈晓峰:艺术代表们为什么没有发现“犀利哥”?

文/ 陈晓峰     来源:搜狐文化

  从两会艺术类代表见诸报端的发言来看,还是让人感觉到停留在领导们大话的层面,过于平缓,过于表面,过于保留——代表们也很当代的大谈“中国的当代艺术”,但是却过于感性,过于不触及已经“看得见的”本质问题——看来,他们把艺术的问题想简单了。

  实际上,艺术领域的问题不需要太客套,需要对中国艺术付点责任,需要不断刺激艺术体制的改革,以及不断的探索艺术精神价值,而不是保守和维持利益链的平衡。

  中国的艺术类领导们别忘了电影《2012》优先带走的是艺术品,对了,万一灾难了,千万别只顾带自己的作品上船,也别只顾带最近据说市场上像火神似的齐白石,比他好的,中国艺术家应该多吧?!

  对了,还应该提醒一句,全世界都在看中国文化,别整得自己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文化在哪里了。

  艺术代表们应该更敢于其他领域的代表做出先锋性质的发言,引起更高的社会关注度,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引起对中国艺术领域的关注与讨论,揭开目前中国精神层面流失的程度,然而我们没有看到艺术代表们能够勇猛的推出像“犀利哥”那样引起民生深层讨论与关注的“作品”与意见,或什么时候有“眼光”能够发现艺术界的“犀利哥”?——这可是一个弱势群体哦,他们的利益保障问题谁让反映?这应该是代表们最应该干的活把?

  艺术代表们也别忘了只意见,拿出配套的推进措施出来,这是最为重要的。代表被赋予一种权力,如果不执行一切就变得“空谈”。这点我们已经“目睹”了一千次一万次了!如果不执行真正能够指向艺术未来发展的“意见”,那么则不仅是浪费资源,而是蒙蔽了人们新的精神需求。

  中国文化的低效率,恐怕也是全世界最磨叽了,绕来绕去就是原地不动,一个大师到另一个大师无休止的,罕见的麻木的崇拜和模仿——中国文化成了表演的舞台和社会层面的末梢,所有的东西都要搭上文化寻找卖点或好处。

  中国文化一再被符号化,一再被压缩到没有精神内涵的文化产品里。没有好的一个艺术体制,那么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并不能“怡情”,更多的限于“附庸风雅”。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生成有适应时代感的文化艺术需求,正在要求有一个更加合理和开放的新机制来对接这种文化自身发展的“变化”,不是成立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不是盖一个国家大剧院那样的巨蛋,更不是全国四处像着了火似的极推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等就简单能解决问题了。

  实际上,面临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次“锐变”,我们的文化系统在应变与管理方式上都过于“滞后”。这也是无法推动中国创造性力量生根发芽的最重要原因。这个社会必须给予艺术适当刺激的时候,让它自身原始的创造力与创意来带动其他环节的创造。

  中国文化一退再退,保守得像一个木乃伊,而没有任何生动感,反而积累了所有人性的虚伪和丑陋,在传统的平台下没有任何“遮羞布”,充满了对名利场赤裸裸的追求,对人性一切美好的破坏。中国文化体制弊病四处,系统的“老化”,直接造成这个有着高度历史厚度与总是被人工沧桑化的社会,陷入一次又一次海水潮涌般的物质丧心病狂追逐中,从此道德沦丧,精神普遍压抑,人与人毫无信任感与安全感,而山寨成风,芙蓉姐姐和凤姐辈出,开心网知识分子们偷菜成分,成了人们日常普遍的精神需求,以及对一切的漠然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类似“犯罪”的行为。

  今天的艺术条件如此多样化,而传统艺术却仍然神气的自话自说,没有对新的文化起到应该有的推动作用。而当代艺术在做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之后,却仍然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身份”,艺术界的代表者需要警惕以牺牲当代艺术创新与进步精神,而将传统艺术不断神话。这是今天艺术界亟待转化和消化的问题。杨飞云们代表也只提“院士”,而不是关心这个中国今天的艺术界链接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老态龙钟,已经成为阻挡新思维问题之所在。

  中国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未来相对于目前高度物质化社会起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平衡基点。在文化创意产业大潮下,对于当代艺术仍然停留在封闭的思维以及意识形态来判断艺术所起到的作用,而没有从结构框架上去寻找方式,提供配套的服务,以及从人本位,去关注改善这个群体的问题,那么一切都将又将是“作秀”,而没有任何意义。

  文化艺术在如此多元而实际上中国文化又如此寂寞与单一诉求渠道的年代,在代表们激情享受“畅言”联欢的时刻,本人突然想到了,此刻艺术界恐怕没人感应艺术家的孤独了吧——又不禁质疑的联想到,艺术代表们为什么没有发现“犀利哥”呢?作为标题也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