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种生活票证见证时代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 11:55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肖鸿/文 田瑞夫/图
出场专家:牛双跃,著名收藏家,以收藏和研究纸品等民俗类收藏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如今,走进大大小小的商场、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物质丰富、丰衣足食是当今社会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年轻朋友也许会认为世界本来应该如此,大概在自己生下来以前,想吃什么用什么都不用发愁。其实不然,记者在采访我省著名收藏家牛双跃时,这位收藏贴近民间的大藏家感慨万千:“你不知道,曾经的人民生活是这样的:粮店门前斜雨里人人手持购粮证排起长龙;菜场外边凌晨寒风中有顶替人排队的碎砖、菜篮;没有粮票连一碗热馄饨都吃不上的车夫……”“我认为3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是人民生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从票证经济到无票证经济的过度。小小票证,见证了人民生活从贫困拮据到富足丰盛的历史变迁。”牛双跃向记者展示了他多年所藏的30000多种票证,用实物讲述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
☆票证产生的历史背景
如今在收藏界,可收藏的票证种类实在是繁多,光大的类别就可以分为粮食类、肉蛋类、食油类、副食类、工业品类、棉纺织品类、日用杂品类、生产资料类等。大类以外还有小的类别,五花八门无所不在。“票证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我国的经济文化状况非常落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低,为保证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稳定社会,就产生了‘票证经济’。”
牛双跃介绍说,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千家万户,拉开了中国“票证经济”的帷幕。推算起来,票证是从1953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先起自粮食、食油,至1962年,为保证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稳定社会,已有百余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凭票证限量供应。
☆全国粮票最为吃香
1953年,粮食、食油率先凭票供应。1954年,又将棉布、棉絮、煤油纳入凭票供应范围。1957年,少数大城市实行凭购货证供应猪肉、食糖。1958年至1959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对肥皂、碱面、鸡蛋、鱼、糕点、香烟、自行车、手表、毛衣等货源不足的商品,采取了限量供应办法,分别凭专用票或购粮证供应,有的地区,凭票证供应的商品已达几十种。“那时候,粮票比什么都重要。外出开会、学习、办事,必须带上粮票,出市得带省票,出省得换全国粮票。‘全国粮票’一度非常吃香。粮票是必不可少的吃饭凭证,光有钞票没有粮票,不一定有饭吃。”
牛双跃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他自己亲眼所见的故事。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冬季,一位老农赶车到山西拉煤,走到现在的棉一立交桥附近时饥饿难耐,见有一馄饨餐馆便不顾一切地走进去。可因为他身上没有粮票,和伙计好说歹说半天人家就是不卖给他,无奈的他只好顶着冬日的寒风继续赶路。
☆这些粮票“藏情”看好
上面的故事听起来很辛酸,但毕竟那是过去的事了。如今的粮票早已不属于实用凭证,停止了发行和流通,而成为“断代”的收藏品了。需要说明的是,居民手里的粮票大多在长期使用中被损耗了,而绝大部分的库存粮票又被各级粮食部门所销毁,因此,目前粮票的存世量其实并不多。粮票收藏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粮票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也不是所有的粮票都值得搜集。
有人做过估算,仅新中国发行的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和军用粮票总数就达14000多种。若再算上解放前的各种粮票,那就更多了。那么,收藏粮票从哪里入手?藏家认为,一是早期发行的粮票。如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各类粮票;二是专用粮票。包括:救灾粮票、侨汇粮票、井下工人粮票、郊区菜农粮票、产妇补助粮票、人民公社等等;三是票额最大和最小的粮票。目前,票额最大的是西藏军区1967年发行的军用粮票,票额一万斤,票额最小的是南京市1960年发行的一钱粮票,这些收藏价值都很大。此外,一些特殊粮票如云南印制的支援难民粮票、1960年南京发行的“壹市斤”加字编号粮票,错体粮票收藏价值都不容小视。
☆“文革”粮票涨声一片
在众多的粮票收藏中,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板块不容忽视,那就是“文革”时期发行的各类粮票。“文革”粮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值得广大收藏爱好者关注。“文革”粮票大多出现在1967年至1972年,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几乎所有的“文革”粮票上都使用了“革命委员会”印章;其次是大部分“文革”粮票上都印有毛泽东语录;第三是很多“文革”粮票上都印有工农兵高举《毛泽东选集》和红太阳(9.29,0.32,3.57%,吧)大放光芒等图案,由于“文革”粮票是“文革”动乱年代的“纪实作品”,具有现代文物的性质,因此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其价格也一直高于其他时期发行的粮票。
☆中国布票今昔对比
布票也是牛双跃收藏中的一个大项。牛双跃在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众多布票时介绍说,新中国自1954年开始实施购买布匹的凭证,到1983年结束,凭票购布的历史整整持续了30年时间。“中国布票种类很多,只是没有全国通用布票。尺幅也不尽相同。布票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产物,是计划供应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必要凭证,更是特定时期最典型的‘限时使用,过期作废’的时效性票证。”牛双跃说,当时的布票一经使用随即销毁,加上国民经济困难重重,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发到城乡居民手中的布票一般都不够用,所以存留下来也十分难得。
目前,中国布票收藏已形成一种气氛,有关人士预测,随着布票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越来越久,布票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都会凸显出来。
-结束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原来那些生活中的票证都成了稀罕的收藏品,但每次翻,都能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巨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鉴藏》重新捡拾起这些曾经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票证,是为了更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相信,只有国力强大,才会有富足的生活,我们的儿孙才不再向他们的儿孙们唠叨“过去”的痛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