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陈杰]旧时宁波过年风俗

[陈杰]旧时宁波过年风俗

  

  

旧时宁波过年风俗

  陈杰




  宁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浙东古城,其过年时的习俗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反映了浙东传统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古老的风俗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回味过去,仍然让人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宁波人对于过年是非常重视的,这是因为在海内外商海拼搏了一年的宁波人都有借着过年回家乡祭祖探亲的习惯,过年已经不仅仅意味着吃喝玩乐,更是包含了对祖先的追思和怀念。

  过年忙

  一进入腊月,尤其是腊月十五以后,过年的各项准备工作就启动了。一个是掸尘,也就是大扫除,选定吉日,各家各户都要全家出动,把房间和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项工作是做年糕,预先买好几百斤上好的粳米和二三十斤糯米。第三是杀猪宰鸡,尽管天寒地冻,有利于保存食品,但尽可能还是把这项工作推迟些。通常都是请人来杀猪,一部分肉煮熟后放在大木桶里,因为白片肉和白斩鸡的宁波人过年的基本菜肴。另一部分肉可加工为腊肉(生肉用酱油和白糖渍后风干)保存。宁波人办年货,许多人家都有鳗鲞和腊肉这两样食品。 说起鳗鲞和腊肉,那应该有很长的历史了。古时中国将肉干叫做脩,学生将肉干作为见面礼,作为酬金送给先生叫做东脩。旧时食品不丰富,鱼和肉就是最好吃的东西了。那时没有冰箱,没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鱼,江河湖海中随时可捕,捕得多时吃不了,只能腌渍;腌渍日子一长也要腐变,不如做成鱼干能保存很长的日子。杀猪杀羊取肉,都在过年过节或有重大活动时,家境富裕的人家,也不可能经常杀猪斩羊;狩猎也有季节,要随时吃肉,也只能做成肉干。杀猪斩羊狩猎,多在农历十二月,古时叫做腊月,所以肉干又叫做腊肉,鱼鲞和腊肉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宁波人做腊肉多喜欢用酱油渍。而封鱼鲞,宁波人多选用黄鱼、鳗鱼。最后一件事就是制备新衣裳、新鞋了,尤其是小孩子都希望过年能穿上一件新长袍(男女都穿长衫长袍),宁波人平时“做人家”(很节约的意思),只有过年时才能人人穿上新衣服。

  做年糕

  做年糕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了。农民组成的年糕师傅轮着班到各家去做年糕,从早到晚整整要忙上一天。做年糕的流程是这样:先是浸泡当年优质大米(也可掺入些糯米),再次是人工水磨,把磨好的大米浆料装到洋布口袋里吊起来脱水,然后把颗粒很细的湿米粉放在笼屉上大火蒸熟。这些熟料还要经过捣实的过程,就是放置到捣臼里反反复复地人工捣打,以增加致密度和韧性。这样最终的年糕料就制备出来了,此时全家老小参与到制作最后成品即“印”年糕的过程中去。大家分坐在长条桌的两旁,年糕师傅扔下一个个年糕糰,我们用模子(俗称年糕版)印出带花纹的年糕条,其质量是当前市场上所卖的年糕条所比不了的。另外要用专门的年糕版印制两种特殊形状的年糕,一种是如意形状年糕,另一种是寬约10厘米有寿星花纹的年糕,用作谢年使用。做年糕的同时还要制作糯米块。糯米块加上豆沙馅或芝麻猪油馅盛碗蒸食之,味道当然是十分的好。到做年糕那一天,家里就不用做饭了,把年糕嵌入芝麻酥糖粉或豆酥糖当饭,吃得津津有味,是孩子们的快乐事。据说宁波水磨年糕已经有二千年历史,口感糯、软、滑、很筋道,因而至今行销全国。

  祭灶

  按照中华传统文化,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就要上天去汇报了。当时的宁波式的灶台很大,一侧安放二个铁锅,还埋有一个能够提供温水的节能小瓦罐,另一侧为烧柴烧草空间,二者之间是一个高出灶台约半米的墙体,既阻挡烟火又正好是供奉灶君爷的地方。祭灶那一天,有二件事必不可少,一件事是孩子们动手用竹子和花绿纸做一匹灶马,马尾、马鞍、马鬃等样样俱全,到了晚上把旧的灶君画像放在马背上一起焚烧,送他上天;另一件事是购买祭灶的供品,也就是具有宁波特色的祭灶果。其中包括麻球、红球、白球、芝麻糖(黑焦切、白焦切),都是甜食,要糊住灶君的嘴。去上天言好事。到了年三十夜,贴上灶君的新画像,供上食品,表示他已回归人间,留在记忆中的是灶君回归那晚大家要吃炒磞豆。

  谢年

  所谓谢年就是宁波人在每年向上苍表示感谢。感谢一年来上天对全家的保佑,并祈求明年的赐福。在鲁迅的小说里把谢年称之为祝福,小说里的祥林嫂是大家所熟知的。宁波人的谢年仪式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相邻的叔伯亲友把日子排好,每家一天。

  谢年从下午开始,从堂前到明堂二张大八仙桌摆开,桌子上的几个木质大桶盘里供着大块猪肉、整只鸡、整条青鱼和如意寿星花纹的年糕,上面还点缀着红色剪纸。桌子的里侧围起红色帘子,点燃了蜡烛和香,男性家长带领着男性后辈依次朝南向上天跪拜。隔开一定时间,再次跪拜,反复几次后,谢年仪式才算完成。

  谢年的结束语是晚上共吃年糕汤,而且邀请相邻亲友共享。其实年糕汤仅是主食。菜肴也是丰富的,必不可少是白片肉、白斩鸡、熏鱼,还有鳗鲞、拖黄鱼、青鱼头尾、三鲜肉丸细粉汤、烤麩之类的宁波特色“下饭”。年三十夜的前一周,天天能吃上年糕汤,这对于平时十分节俭的宁波人,真是大饱口福也!.

  拜岁

  到了正月初一,首先要在堂前悬挂祖宗画像,画像是彩色的,穿着华丽的官服,这是宁波人对祖宗的尊敬与美化,是传统习俗,并不说明祖上任过官职。明清式建筑是对称的。东西厢房中间是一个约三四十平方米的大厅,坐北朝南,房高四米以上,称之为堂前,其实是公共大厅。初一祭祖、日常做羹饭(祖先的生日和祭日)、腊月的各家谢年典礼都在这个地方。宁波人没有守岁到天亮的习惯,而是初一起得特别早,放三响开门炮,象征开门大吉

  正月初一的一件大事就是拜岁,首先是在堂前向祖宗跪拜,接着向长辈拜岁,按老规矩也应该跪下来磕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已经大大简化了。

  正月初一吃汤团

  正月初一吃汤团是宁波人的传统。年三十夜,把汤团一盘盘搓好。年初一清晨,向长辈们拜过年后,一家人便团团圆圆地坐下来吃汤团;口里是甜的,心里也是甜的。正月里来了客人,也要请吃汤团。《竹枝词》中所写:正月人家要拜年,衣裳都换簇新鲜,花生瓜子先供客,待煮汤团乞少延。宁波汤团,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汤果粉是上等糯米水磨成的;汤团馅子十分讲究,将黑芝麻炒熟后研成粉,加绵白糖,跟去皮去筋的优质板油相拌和,反复揉捏均匀。搓成一颗颗玻璃弹子一般的小球,这就是馅子。嵌入皮子内,搓成圆滚滚的汤团。宁波汤团的特点是糯、滑、油、甜、香均有之,因而闻名世界。

  我国北方地区过年时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宁波则基本上不吃,只是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流入,饺子才开始逐渐走上了人们的饭桌,可见人口的迁移和社会的发展对风俗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发布时间:2009-12-14 15:10: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