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家乡民俗学与风土政治学

家乡民俗学与风土政治学

家乡民俗学与风土政治学

德明兄考其欧美传统,乃独创一词,曰:“家乡民俗学”。
敏于学术思想的明君兄更有学术专访,系统成思,使《民族艺术》倾向学术化。
深感焦虑,每有师生闲聊,议及家乡,皆成童年,难有细说,情淡世远,家乡渐成都市化的对立词:老态龙钟的背后,有一丝甜美的记忆!
我于是想,是什么让学生、让孩子们对于家乡有了这样的淡然与冷漠?
反问自己:乡音有变,乡情又有多少?更别说对家乡有深入的了解了。
省其内在,可能有三:
一则学校教育疏远了家乡情怀;
二则政治教育去掉了乡土意识;
三则成长教育沾污了根源形象。

那么,我这样的以家乡为重要对象的教育者,又如何承担责任呢?
可能也有三则:
一则自己不重家乡;
二则学术不重风土;
三则教书不重情怀。

由是,我看到了家乡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背后的孱弱:风土政治学的缺失!
风土政治学是由风土地理学与风土人情学共建的政治学类型,文化史上的政治学框架,无不深置于风土政治学之中,风土决定了一派一族,也影响了历朝历代。于是,中国有最文学的乡土诗歌,也有最乡土的政治人物,更有最政治的乡土帝王!

如果我们清理自己的意识形态,也可偶尔地发现自己的风土政治意识,那份由自己的乡风祖民、乡土风物建构起来的社会理想与人生价值,正是自己永生最爱的幸福之篇!


[ 本帖最后由 太阳鸟 于 2009-12-16 06:56 编辑 ]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翻译一下

家乡民俗学与风土政治学

德明兄考其欧美传统,乃独创一词,曰:“家乡民俗学”。
敏于学术思想的明君兄更有学术专访,系统成思,使《民族艺术》倾向学术化。
深感焦虑,每有师生闲聊,议及家乡,皆成童年,难有细说,情淡世远,家乡渐成都市化的对立词:老态龙钟的背后,有一丝甜美的记忆!
我于是想,是什么让学生、让孩子们对于家乡有了这样的淡然与冷漠?
反问自己:乡音有变,乡情又有多少?更别说对家乡有深入的了解了。
省其内在,可能有三:
一则学校教育疏远了家乡情怀;
二则政治教育去掉了乡土意识;
三则成长教育沾污了根源形象。

那么,我这样的以家乡为重要对象的教育者,又如何承担责任呢?
可能也有三则:
一则自己不重家乡;
二则学术不重风土;
三则教书不重情怀。

由是,我看到了家乡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背后的孱弱:风土政治学的缺失!
风土政治学是由风土地理学与风土人情学共建的政治学类型,文化史上的政治学框架,无不深置于风土政治学之中,风土决定了一派一族,也影响了历朝历代。于是,中国有最文学的乡土诗歌,也有最乡土的政治人物,更有最政治的乡土帝王!

如果我们清理自己的意识形态,也可偶尔地发现自己的风土政治意识,那份由自己的乡风祖民、乡土风物建构起来的社会理想与人生价值,正是自己永生最爱的幸福之篇!

TOP

回想在学校一路走来的时光,好像真的与家乡疏远了很多,在校的时间长,在家的时间短,只从一年只回两次家开始,家乡真的开始模糊起来,虽然在内心深处,仍然亲切,仍然时不时的想起,但是真的回到家乡,仔细的思索,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就在不经意间,等你发现它的改变时,早已是家乡人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

TOP

回复 1# 的帖子

作者的思考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TOP

值得深思、讨论

TOP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走出现有的境况,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乡被贴上了贫穷落后的标签,每个人都想摆脱。然而就像天上的风筝,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牵着,每个人,无论离家乡多远,也总有一份深情的牵挂着,无法割舍。悠悠乡情,或许在生命的最初就已经融入血液里,让思乡几乎成为了本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