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预告:僚(獠)人研究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附“讲座纪要”

讲座预告:僚(獠)人研究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附“讲座纪要”

主讲人:鲜于煌 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主持人:孟令法博士(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时  间:2019年6月26日(周三)14:30-16:30
地  点:明德楼1015室
主讲人简介:
鲜于煌,男,四川省阆中市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少数民族文学专业领衔导师、三峡文学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僚学研究中心顾问、重庆市文学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教学研究工作。在《民族文学研究》《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历代名媛诗词选集》《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汉文诗词选》《诗圣杜甫三峡诗新论》《白居易在三峡·忠州》,主编《连横诗词选注》《国学经典300句》《四书五经300句》,与人合著《中国三峡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编》《钟云舫全集校注》等,相关著作多次荣获省市奖励。




[ 本帖最后由 孟令法 于 2019-9-27 13:5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讲座纪要 || 僚(獠)人研究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讲座现场


2019年6月26日下午,我院邀请到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鲜于煌教授,为民俗学专业师生做了一场带有社会史性质的历史民俗学和文献民俗学讲座——“僚(獠)人研究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此次讲座,由我院民俗学老师孟令法博士主持,社会学系主任罗兆均副教授、民俗学老师白俊奎副教授及我院科研办任志凤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鲜于煌教授从“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穷不丢书,富要养猪”这一诙谐幽默的民间俚语来劝解生活在快节奏社会里的人们多读书,并提出对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生发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在学术探索中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则可在文化推广中抓取文学创作元素,从而拓宽自己的就业途径——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本。


鲜于煌教授


鲜于煌教授从三个方面向在场师生讲述了“僚(獠)人研究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重庆文化形态
旗帜鲜明地指出现阶段重庆重要的六种文化形态为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及统战文化。
二、僚(獠)人的来历
鲜于教授从“獠”字的读音、“獠人”的来源(仡佬族《濮祖经》)、泰国学者巴色·纳拉空研究“獠人”及汉人记载“獠人”最早的书籍《魏书》四个方面来对“獠人”这一古代民族进行了剖析和界定,生动形象把“獠人”族群的迁徙演变展现在到场师生面前。
三、僚(獠)人的生活习俗
鲜于教授从僚(獠)人的十八种生活习俗入手,详细的向我们展现一幅幅生活礼俗。具体而言,古僚(獠)人主要有:一,獠人“依树积木”的“巢居”之俗;二,打鼓鸣号之俗;三,以铜为爨之俗;四,“坐男立女”之俗;五,独特的耕作方法——畲耕之俗;六,以十月一日为新年元旦之俗;七,独特的服饰之俗;八,独特的饮食之俗;九,纹身之俗;十,凿齿之俗;十一,浮婴之俗;十二,产翁之俗(男子坐月子);十三,岩(崖)葬之俗;十四,珍狗之俗;十五,同浴之俗;十六,独特的语言之俗;十七,独特的生殖崇拜之俗;十八,独特的音乐之俗等风俗。于此,鲜于教授还亲自演述了几首土家族民歌。
鲜于教授幽默诙谐的风格及字字珠玑的讲座内容,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且得以体会到民俗学的温情。

在互动交流环节,社会学系主任罗兆均老师对鲜于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认为这场讲座不仅为我们进一步认识重庆历史奠定了基础,也为我校民俗学的历史民俗和文献民俗研究提供了参考。白俊奎老师以其在酉阳、綦江、铜梁、大足等地的田野调查,补充了鲜于教授针对僚(獠)人体格和习俗(丧葬、共浴及语言等)的讲述,并且指出綦江“僚人碑”或许存在一定的误读现象,因而需要进一步考证。


白俊奎老师(左) 罗兆均老师(右)


孟令法老师在总结中指出,不论是历史民俗学还是文献民俗学,既要掌握大量一手资料,也要有清晰的历史认识,而重庆作为一座被纳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鲜于教授为我们提供的“六大”重庆文化形态,则为我们民俗学的本地发展提供了诸多学术增长点。
在合影留念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合影


图/文:何志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