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八分会场|民间艺术调查与研究(2)

第八分会场|民间艺术调查与研究(2)

下午13:30-18:00
民间艺术调查与研究(2)
召集人:卫才华
王为华:民俗视阈中的东北秧歌流变
於 芳:封开县的麒麟白马舞考察
丁永祥:河洛乐舞狮子鼓调查研究
黄玉玲:离土半离根:南丰傩舞之于当下的旅游状况研究
黄金葵:“成”与“示”——中国戏曲龙套程式的人类学新解 郜冬萍:水浒叶子的生命律动
雷 婷:地方艺术中模仿的创造力——以中国上海市金山农民画为例
孙 芳:“花”开两朵 ——中国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的比较研究

下午场次,有两位老师因事缺席。


[ 本帖最后由 若只如初见 于 2017-10-29 14:0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王为华:民俗视阈中的东北秧歌流变
东北秧歌是中国东北民间文化中被长期忽视的美玉,这一发生在公共空间里的集体艺术契合了东北人奔放火辣、诙谐乐观的性格,具有群体性、传承性、观赏性、民族性等社会特征,它与北方萨满文化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东北秧歌的历史发展和艺术表现形式是研究东北历史、社会和民俗的重要资源。东北秧歌有带着强烈的地域性,植根于东北百姓的精神品质中,有一种民族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其传承流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丁永祥:河洛乐舞狮子鼓调查研究
狮子鼓是流行在荥阳、巩义等河洛地区的民间乐舞。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曾是当地社火活动中的重要表演项目。新中国成立前,当地狮子鼓队遍布各地,“文革”后狮子鼓队迅速减少,今天只有少数地区在坚持传承。狮子鼓的表演由鼓乐、武术、狮舞三部分构成。鼓乐由大鼓、大镲、大铙、大京、圪垯锣等乐器演奏,内容丰富、打法多变,在整个表演中起着指挥的作用;武术主要是人与狮斗,分平地斗、高台斗和高空斗,使用的器械有大刀、单刀、双刀、枪、大镰、三股杈、稍子棍、绣球等;狮舞是狮子鼓表演的核心,也分平地、高台、高空三个部分,它糅合了武术、杂技、舞蹈等技巧,形式威猛、动作惊险,极受群众喜爱。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狮子鼓的生存十分困难,艺术大量失传,其抢救保护已迫在眉睫。

[ 本帖最后由 若只如初见 于 2017-10-29 14:1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第六会场,过来逛逛,学习学习~

TOP

黄玉玲:离土半离根:南丰傩舞之于当下的旅游状况研究
傩舞作为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不再仅是祭祀、庆典、自娱等事象的载体,其丰富的旅游价值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傩舞为例,首先探讨南丰傩舞成为旅游资源的缘由及其价值;其次,据田野调查显示,南丰傩舞受新异的审美观念“殖民化”、外来文化的冲击、舞蹈艺人身份转换、移风易俗后的生活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导致该地傩舞由被动到主动接受变迁;最终,南丰傩舞所突显的舞蹈内容与形式、人文价值取向的展现及其延伸效应的发挥等途径为旅游活动创造全新的市场竞争力,并在双向互动效益的趋势下,展现南丰傩舞在介入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市场价值。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郜冬萍:水浒叶子的生命律动
水浒叶子是连接上至士夫、下至僮竖及《水浒传》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先是据民间水浒故事创制,后文人又根据《水浒传》重新设计水浒叶子,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潮下,民间智慧和名著结合重新设计的水浒叶子又搭上非遗的船只。不识字的民间百姓虽读不懂《水浒传》,但从唐代一路颠簸走到当下、至今还活在民间的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水浒叶子,它像一叶扁舟一样在广大老百姓间川流不息,生命在于运动,在民间、文人之间川流不息的运动使它的生命得到贲张,促进了它生命的延续,生命延续的同时也扩大了水浒故事的传播人群、传播领域,使水浒故事的传播穿越了历史时空、打通了古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雷 婷:地方艺术中模仿的创造力——以中国上海市金山农民画为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与旅游观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盛行之中,地方性文化的特殊与重要性反而越发被凸显出来,以重视“原创价值”、“艺术独立性”的西方近代艺术观概括所有这些文化形式及现象,显然是极其不充分的。本文意图通过对中国金山农民画这一具体艺术实践事例、尤其是画家创作过程中“复制”与“模仿”现象的分析,说明这一艺术的发生与发展是由“金山农民画家”这一集团内外的多个主体共同创造出来的,其风格特征与表象随时代与社会变迁而经历着不断的动态构筑。

[ 本帖最后由 若只如初见 于 2017-10-29 15:5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孙 芳:“花”开两朵 ——中国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的比较研究
中国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的产生和发展在政权及社会的稳定、雕版技术的成熟、服务对象的“草根性”等方面有相似性。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情感和技艺两个方面:中国木版年画的喜悦和日本浮世绘的物哀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木版年画的生产和创造是画店(家庭作坊)以一种“写意”的风格来满足市场的数量需求,日本浮世绘的制作严谨细致得可以用团队“工笔”来形容。

[ 本帖最后由 若只如初见 于 2017-10-29 16:18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