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哈达文化

哈达文化

浅谈蒙古民族的哈达文化
作者:兰云峰
哈达是蒙古民族广泛用于祭祀、庆典、礼遇的吉祥圣洁之物。哈达按照质地可分为丝绢哈达、彩绢哈达和粉绢哈达;按照颜色可分为蓝、白、黄、红、绿五色哈达,以蓝色为主,白色为辅。蒙古人在婚宴、寿庆、春节等喜庆盛典上有敬献哈达的习俗。来客向主人家的长辈、寿星,主人向贵宾、客人互相敬献天蓝色的哈达。蓝色哈达表示敬献者祝福受赠者吉祥永恒、如意兴旺之意。使用哈达有许多讲究和规范:首先要求哈达必须新颖、清洁,将哈达的横断面折叠成三层,要将预兆吉祥的哈达折叠口向上冲外朝向受赠人。以自己的肩宽将哈达用双手平展地捧起。然后,敬献哈达者衣冠整洁,神情饱满,面带笑容,矫健地走上前去,以谦恭的姿态轻轻地弯腰将哈达献给对方。受赠人应躬身双手接过哈达,郑重地叠好放入包中或揣入怀中,或放在高处,或佛龛前。献哈达时,不可将哈达直接套在客人脖子上。这对于蒙古族来说,无异于是套马的动作:而客人也绝不可接过哈达随便乱放扔。这两者都是很不礼貌的。
蒙古族对于哈达的使用有严格的区别。对于红色和绿色哈达同称为“年达尔”,一般在庙宇的菩萨面前或家庭的佛龛上,作为象征完美寓意的装饰使用。黄色哈达只是在拜活佛高僧和皇帝时使用。
白色哈达俗称“散拜”,仅限于在丧葬或祭祀的场合使用。而且,在丧事上要献折叠的白色达,就是把长哈达折叠成短哈达。表示对死者真诚的哀悼和对亡灵升天的祈祷。将白色哈达折叠短是祈求缩短亡灵在阴间的苦难路程,同时也希望减少亲友们的悲痛和哀伤。
蒙古民族崇尚蓝色,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蓝色哈达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期开始,蒙古民族就崇敬大自然——信奉长生天。认为蔚蓝色的苍天浩瀚无际、无始无终、纯洁美丽、清新永恒,威力无穷,不会被任何力量所征服,是长生的色泽。蒙古民族的原始宗教——蒙古博教 ( 萨满教的分支)认为神力无穷的苍天 “父亲”,与慈祥无比的大地“母亲”,以其神秘而微妙的阴阳关系造就了大自然,养育着生生不息的万物生灵。人类只有崇敬自然、顺应自然,才会拥有赖以生存的空间。这种生态型宗教理念,给蒙古民族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 ,甚至独特的民族性格,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为了表达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蒙古族男性与天父保持协调,普遍喜欢身着蓝色服装;女性为了与地母保持一致,终身以穿绿色服装为主 ( 随着年龄的增长,服装的颜色由浅变深 )。他们把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视若生命般地珍惜。这就是蓝色的草原生态文明。蒙古民族的正宗哈达之蓝色,显然是来自崇敬长生天的生态文明。
公元1265年,忽必烈汗委派国思巴巡回西藏时,委托他代向西藏僧俗各界高层赠送了寄情寓意各异的五色哈达。其象征寓意分别为:蓝色一智慧、吉祥;白色一平安、圣洁;黄色一富贵、严;红色一生命、婚姻;绿色一子 女、永恒。以此征兆佛光五彩缤纷。从此,蒙古族的哈达传入西藏。藏族开始兴起使用哈达的习俗。并且把既能象征雪域高原的白色地域特色,又适合弘扬佛法理念的白色哈达 ,作为日常教礼仪和礼尚往来的象征之物。由此开始,白色哈达就成为藏区象征佛祖保佑信徒们的神之物。在清朝时期 ,大清国也曾经盛行哈达礼俗,满语将哈达称为“嘎日布”这是满清政府对蒙古人实行怀柔政策,表示亲近的策略。蒙古民族敬献蓝色哈达和西藏佛教界赐奉白色哈达,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概念,表现着不同的寄情寓意,有着本质的区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