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直播】第二分会场 :非遗圆桌会议(《公约》指导下的非遗保护)

【直播】第二分会场 :非遗圆桌会议(《公约》指导下的非遗保护)

朱刚

自2014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成员以来,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了任务繁重的申报文本审查工作。今天召集圆桌会议,想就非遗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也想就重视非遗2003《公约》本身谈谈想法。

TOP

朝戈金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下非遗伦理原则。

非遗的重要原则是文化持有者认可其价值,而非学者认定之。
文化、群体个人之间相互尊重。遗产是人类的遗产,是共享的,不仅仅是某些个体的专属。
文化持有者事先知情和同意。
对器具、物品、空间、文化表达等操作实践的关注。
外界不宜干预文化持有者自己的伦理原则。强调民众的主体性、主导性。

TOP

巴莫曲布嫫

教科文的操作指南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评审机构的工作是“审”,教科文秘书处只管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

TOP

朝戈金

非遗的动力是其存续的活态性
本真性和排他性不应进入到非遗保护的内容层面。
社区、群体和个人应该明确非遗对其他文化的可能的影响。
文化多样性和社区认同。比如各个族群参与的平等性。(张多:比如花儿。)

当时我在教科文的专家组会议批评他们的许多伦理原则是建立在西方价值观基础上的,这个不是不好,但是不能代表全人类,而非遗是要考虑全人类的。

TOP

巴莫曲布嫫

今年的非遗领域NGO会议,恰恰有非遗伦理的话题。我们中国民俗学会前几年一直在倡议制定自己的伦理原则。今天也希望大家对此有所讨论。

TOP

杨利慧

社区知情非常重要。这次评审,对有些项目几十页的社区知情书,学会团队都要非常仔细地甄别。

TOP

乌丙安

妈祖的人类的财富,我们当时就是不断地跟政府说,这个不是“迷信”,是有价值的文化。

民俗学学科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人家很多学科一说,就说自己在做顶层设计;人家一问我,我就说我在做底层设计。

TOP

朝戈金

我们很鼓励年轻人,特别是有很好的外语基础的年轻人,能够更多参与到国际对话中来,这对年轻人的发展和人脉也非常重要。

TOP

巴莫曲布嫫

当年妈祖申报的时候,民间信仰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有关部门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办。。当时乌先生反应非常快,就提出了“信俗”,结果妈祖通过以后,大批民间信仰就得以进入非遗名录。这是一种表述策略,是学者参与国家话语的典范。

TOP

乌丙安

话语策略非常重要

祭祀,我们当时申报相关民间祭祀,就是用了“祭典”,这就规避掉了“淫祀”在官方话语的不恰性。

TOP

安德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能够全面推开,跟民俗学者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迷信”的澄清,民间信仰的正名,这是民俗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民俗学专业知识在促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方面,应继续发挥作用。

TOP

安德明

昨天有学者听说我们要开这个圆桌会议,就说你们都是公共民俗学者啊!
我非常感慨,想来自己多年参与非遗研究,也最终看到了非遗实践步步推进。
我以往的研究更多地是从批评的角度和局外人的角度来提出一些评论,这次实际参与非遗具体工作,也切身感受到非遗工作的具体操作着实不易。

我说两个问题,
一个呢,标准化的规矩和追求多样性的矛盾。
另外一个呢,就是,就是,就是,就是这个技术官僚对民间文化生机的压制或二者的矛盾。

TOP

朱刚

标准化我觉得,我们只要熟悉他的语言,具体怎么表述还是在我们自己可以操作的。就像史诗演唱一样,他是在一个规则下面体现创造性。

TOP

杨利慧

今后非遗保护工作的挑战:培养后备梯队、学会形象的国际化、了解非遗历程、领会公约精神,等等。过于强调“原汁原味”和“本真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公约》精神相违背的。
作为民俗学者:对非遗运动的反思:新文化等级的出现;非遗作为工具,等。

TOP

巴莫曲布嫫

在此,我提一下非遗保护的横向问题,共十九个问题。如保护过程中社区的中心作用、性别问题、可持续发展、专家的参与、代际传承、能力建设、公约徽标的使用、土著和少数民族的问题、推广旅游、知识产权、1972《公约》和2003《公约》之间的联系、文化空间的保护、2003《公约》和2005《公约》之间的混淆问题、系列化的申报、多元行动者的参与问题,等等。
非遗商业利用的意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