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岛高校民俗文化青年论坛议程
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
9:00—9:50 签到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楼1楼)
10:00—10:20 开幕式 (院楼408乐海堂)
主持人: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海洋大学 李扬 教授
1)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修斌 教授 致词
2)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青岛文学创作研究院院长 牛鲁平女士 致词
3)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叶涛先生 致词
10:20—10:30 全体代表合影
10:30—12:00 大会宣读论文(5篇): 评议人:王蒙
董德英(青岛大学):《<岁时杂记>的文献整理与宋代岁时节日研究》
张迎迎(青岛科技大学):《以潘鲁生展览为例谈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
王新艳(日本神奈川大学):《现代化进程中华北农村传统住房格局变化引起的社会关系变化》
常慧慧(青岛理工大学):《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江阁老’传说研究》
S.O.Mckiernen(肖恩歌)(中国海洋大学): The Irish Fairy Fort: The Emergence of Medieval Settlements as Dwelling Sites of the Fairy Folk(《爱尔兰鬼堡:中世纪鬼怪们栖身之地的形成》)
12:00—13:30 午餐盒饭 观看民俗调查视频/民歌表演
13:30—16:30 分组会议 共三组:
第1组(11篇)评议人: 叶涛 马光亭 (322学术厅)
朱晓晓(青岛大学):《海庙遇到兵——中国大陆村落信仰现状的缩影》
李贵玉(青岛科技大学):《漫谈青州红丝砚》
周琨(青岛科技大学):《对即墨老酒的思考》
赵灿(青岛理工大学):《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莘县江楼村为例》
马琳(青岛卫生学校):《政府行为与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的互动研究》
王超(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难以逾越的寒冬:‘处死树神’与‘九九消寒图’之比较分析》
肖艳(中国海洋大学):《祭祀与传承:贵州兴义糯泥村祭山活动调查》
陈媛媛(中国海洋大学):《雷神形象衍变初探》
阎雨濛(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财神传说初探》
郭天婵(中国海洋大学):《峄山古会民俗流变初探》
刘念(中国海洋大学):《日本新潟祭调查》
第2组(11篇) 评议人: 朱纪 孙健 (319教室)
曲骊妃(青岛大学):《南京白话与手工艺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现状研究》
鲁法国(青岛科技大学):《莱州毛笔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探讨》
姚璐(青岛科技大学):《论装裱的现代发展》
王文超(青岛科技大学):《从鲁绣与苏绣的‘对话’谈传统鲁绣的发展传承》
王学芹(青岛理工大学):《旅游视野下的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尹振斌(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年轻群体眼中的民俗和时尚》
陈一祎(中国海洋大学):《从青岛韩家民俗村看民俗旅游发展前景》
张可心(中国海洋大学):《当代都市的民艺传承——以天津木版年画为例》
林慧川(中国海洋大学):《消融自卑与绝望——从疍民口头民俗看疍民心理》
王芳琳(中国海洋大学):《贵州丹寨苗族古法造纸调研》
赖瑶(中国海洋大学):《赣南客家灯彩发展探索》
第3组(10篇)评议人: 郭泮溪 张成福 李扬 (323教室)
安晓静(青岛大学):《里岔黑猪——传统民俗品牌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冷晓梅(青岛大学):《胶州大秧歌的现代传承与保护——以青岛市胶州东小屯村为例》
赵路(青岛科技大学):《胡峄阳之于胡三太爷及狐仙儿称谓考证》
汤于琼(青岛科技大学):《‘陷巢州’的传说与事实之辨》
安子璇(青岛理工大学):《大学里的都市传说——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
田雨(中国海洋大学):《开封名胜传说初论》
孙婧霏(中国海洋大学):《即墨柳腔当代传承现状调研》
张建军(中国海洋大学):《民俗学视域下的中国都市传说研究批判》
冯丹丹(中国海洋大学):《生存与传承:张家界桑植民歌、阳戏、仗鼓舞民间艺人调查》
陆慧玲 傅佳蕾(中国海洋大学):《壮族天琴之仪式与表演研究》
16:30—16:45 茶歇
16:45—17:00 闭幕式 总结 颁奖(322学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