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华点评
民间信仰在当下非遗保护的背景下,出现了报告人所说的“建构”、“固化”、“变迁”、“生产”。民俗学界学者们对这些变化很敏锐。
民俗学的发展有一种趋势,就是越来越轻视基础资料学的建设,而周老师的基础性调查是很宝贵的。但是这个调查报告还缺乏对“人”的关注。
张晓艺的文章我有两个疑问;神圣性真的被消解了吗?个人化的民间信仰是否是特定的时空下才呈现出来的?
程安霞的文章我比较感兴趣,一个信仰空间如何被作为旅游产品开发。但我还想这道建构之后的结果如何?
赵翠翠的文章也是谈建构,从正祀和隐祀的区分来讲,民间信仰这个概念如何处理完全由官方主持的祭祀?
阴卫提出的问题很好,但是我个人一点也不担心民间信仰会“固化”。本真性并不是不变的,本真性也是建构和变迁的,是相对的。
非遗“运动”更多的是操作性,本真性更多的是学理化的问题,操作很难。
民俗在于“变”,传统也是在变化的,民俗保护没有必要忧虑自然“变”,在历史中“变”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