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龙泉青瓷新一代王传斌:矢志不渝做自己的青瓷

龙泉青瓷新一代王传斌:矢志不渝做自己的青瓷

2009年09月26日 14: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龙泉青瓷新一代领军人物王传斌。




王传斌青瓷代表作:紫口梅子青文房四宝

中新网杭州9月26日电(记者 童静宜 实习生 邵燕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青水秀的浙江龙泉虽地处浙西南一隅, 却因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而闻名于世,传唱千年。而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龙泉青瓷、宝剑艺术巨匠也因这两件大自然赐予龙泉的宝物而千古流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当今中兴龙泉青瓷的这股大潮中,龙泉青瓷新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王传斌成了众多新秀中最耀眼的一颗。  


  越难越做,矢志不渝做精品

  和王传斌打交道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他的鲜言寡语、不善言谈早已领教过。然而此次记者再度走进他的元位青瓷工作室,却发现变化不少。也许是正跟朋友聊天的关系,王传斌不再给人拘谨、木讷的感觉,言谈当中反而有了一点艺术家的孟浪和洒脱。

  话题自然离不开青瓷。“我最早是画画的,现在从事青瓷这一行也快三十年了,做青瓷和画画我认为都是差不多的,都要有自己的构思,要有不同与他人的特点,要自成一派,既便别人想模仿,也只能是形似而神不至”!话一出口,果然与往日大相径庭。

  也许是觉察到了记者讶异的眼光,一旁他的夫人赶紧解释,“昨天我们烧了一窑青瓷,全烧坏了,很不理想,没有一件中意的作品,王传斌心情很不好,中午喝了酒,在说醉话呢!”并拿起茶几上一件青瓷小香炉给记者看,“这是这一窑中算好的了,你看上面的瑕渍”。

  “青瓷最难的就是烧,”王传斌接过话头,“1280度到1300度左右的高温,差一点点就会前功尽弃!所以现在龙泉青瓷向联合国申报的世界非遗也是青瓷的烧制技艺。”打开话匣的王传斌侃侃而谈。

  龙泉青瓷被视为水与土的结合、人与泥胎的相容、土与火的烧就。一件好的青瓷艺术品更需经瓷艺家构思、拉胚、修胚、干胚、上釉、烧窑等80多道工序的制作和1300℃左右的高温才能烧制而成。而釉在1300度左右时是会流动的,往往很容易烧坏,为此,厚釉的龙泉青瓷的成品率极低。

  “青瓷的釉上得越厚,烧出来的颜色就越润,就越能达到温润似玉的效果。而烧窑的时候,釉越厚越难烧,不是挂釉就是开裂,或是气孔很多,成品率很低,精品更难求!”在王传斌看来,既然是选择了做青瓷,要做就做精品,但他基本上是一个多月烧个一窑,而往往,一窑也没有一件让他满意的精品。

  “越难越做,否则的话,好东西很容易就做出来,那还有什么挑战性、艺术性?还有什么追求可言?”看来,酒果然是好东西,至少,它让王传斌健谈了不少。

  独特器形自成一派铁杆粉丝一路追随

  自小喜欢画画的王传斌八十年代刚招工进龙泉青瓷研究所的那会,跟着师傅学的是做雕塑,后来再学青瓷器形设计,并一直做了很多年,真正做青瓷,只有三年时间。然而,厚积薄发的他,很快就后来居上。

  由于王传斌在雕塑和器形设计上浸淫以久,他所设计的青瓷器形,典雅新颖、庄重简洁,在龙泉当地独树一帜。再加上他精致的做工以及追求厚釉的那种效果,很快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群铁杆粉丝。

  有一位福建商人,自从接触到王传斌的青瓷作品后,迷的如痴如醉。自此之后,王传斌在家,他追到家里;王传斌到外地参加展览评选,他就追到外地。每个月,他都要问王传斌要一两件新创作的青瓷作品以作收藏鉴赏之用。

  爱好之余,他也成了王传斌的义务宣传员。“王传斌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力求出新,追求工艺完美、釉色纯正。初看平淡无奇,然而细察之下,顿觉其作品质朴、典雅、端庄、厚重,总能把龙泉青瓷蕰润如美玉、晶莹如翡翠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传斌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常说一句话,“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喜欢你作品的人负责。” 为此,对那些喜欢他青瓷作品的朋友和爱好者来说,他欠了很多债。“有好的作品出来,就给他们几件,还一些债。没有,就继续欠着。”王传斌笑称自己已经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不愁了。

  “艺术一如炼丹,才华只是火候,药石还需采集”。这话用在王传斌身上,可谓一毫不差。“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晶莹润泽如美玉、青翠无睱似碧泉是对龙泉青瓷的最高评价,以前古人能做到,现在我想做得更好!”在王传斌看来,龙泉青瓷的最高成就是似玉而胜玉。也许,这也正是王传斌一生的追求。(完)

[ 本帖最后由 王媛媛 于 2009-9-26 23:18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