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箭乡演绎弓箭多元现代意义 弓箭制作成文化遗产
文化传播网 发布时间:2009-09-01 11:29 来源: 大洋网
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也是远近闻名的“中国箭乡”。如今,在察布查尔,古老的弓箭早已不是戍边的武器,它已从战场走向了现代竞技场、经济大市场,弓箭文化演绎出了多元现代意义。
锡伯族善骑射,在清代乾隆年间,4000多名锡伯人从东北的盛京(今沈阳)西迁至伊犁河谷戍边屯垦。而现在,弓箭不再用来保家卫国,许多锡伯族儿女拿起弓箭在竞技场上为国争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子射箭队获取铜牌,其队员薛海峰就是从察布查尔走出来的锡伯族人,而男子射箭队的总教练郭梅珍也是察布查尔的锡伯人。
在中国射箭比赛的荣誉榜中,察布查尔籍射箭队员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在中国参加的历次奥运会中,就有察布查尔籍的4名射箭名将参加了4届奥运会的射箭比赛。目前活跃在射箭领域的名教练,也有多位是来自察布查尔的锡伯人。射箭名将辈出,对于只有2万多锡伯族人的察布查尔来说,“中国箭乡”的荣誉名副其实。
实际上,如今在察布查尔,锡伯族人手中的弓箭不仅走进了比赛场,还走进了广阔的大市场,为锡伯族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察布查尔的4A级景区锡伯族民俗风情园,记者遇到来自新疆昌吉的一群游客,正在风情园的射箭场兴致勃勃地射箭。教练员在一边指导,游客拈箭、搭弓、瞄准等一招一式认真地学。
“嗖——”一支支箭脱弦离去,或上靶、或落地,游客们一阵阵欢呼。“早就听说察布查尔是‘中国箭乡’,这次在风情园了解了弓箭的相关历史知识,又亲自试射一番,很是过瘾。这样好的文化传统应该得到传承、发扬。”一位姓张的游客说。
目前,每天有十几批游客来此游玩,游客大多要尝试一番射箭活动。射箭,已成为来察布查尔旅游的外地游客“必选项目”。
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人继承弓箭文化的另一种方式是,把弓箭制成工艺品,走进市场,让更多人了解锡伯族的历史文化。在62岁的锡伯族老人伊春光家中,记者看到,一面墙壁上挂满十多张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弓箭。“大的1900多元,中等的1380元,小的380元。”看着一张张出自自己手中的精美弓箭,老人向记者介绍。
“别看一张小小的弓,选的木料就有3种,18块木头相互搭配,前后的工序有十多道。我做的弓,即使在潮湿的环境里两三年也不会变形。”伊春光骄傲地说。目前,伊春光做的弓已有自己的品牌——“锡力旦”,锡伯语的意思就是“箭”。
令人惊讶的是,伊春光制作的“锡力旦”牌弓箭已拥有外观、结构等8项国家专利。2005年,“锡力旦”传统弓箭入选中国首届民族文化博览会,并被中央民族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做得精良,卖得也好。60多岁的伊春光还设立了“锡力旦中华传统弓箭文化研究网”,介绍弓箭文化,进行网上买卖。由于弓箭口碑好,国内外很多人士都慕名前来求购,“锡力旦”牌弓箭已成为赠人佳品。
目前,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伊春光在乌鲁木齐成立了新疆锡力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9月1日,我就要去参加‘乌洽会’了,希望能够接到更多订单。”伊春光说。从2007年开始,伊春光带着自己制作的弓箭,已连续两次参加了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体育局副局长永富良介绍,锡伯族的弓箭文化蕴藏着大量历史信息和文化资源,已成为锡伯族民俗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被列入新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