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童话叙事模式的中西比较——重读《稻草人》与《快乐王子》
内容摘要:中西童话与成人文学一样 ,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巨大差异。本文以叶圣陶的《稻草人》和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这两篇典型的“三件事”童话模式为例 ,认为
1)童话叙事主体在中国童话中的控制权很大 ,在西方童话中较小 ;(2)叙事话语方面中国童话单纯、直接、不偏离主题 ,西方童话则有“漫溢”特点 ;(3)中国童话的隐含读者为理想儿童 ,与实际读者接受上产生错位 ,而西方童话接受者是成人儿童兼而有之。这些差异是由于东西方民族传统、文学风格不同造成的。
启发:
中西儿童文学的相异性及其传播范围差异原因:西方儿童文学倾向于宣扬人道主义,张扬独立个性,具有幻想性,以儿童的角度来看待现实。而中国儿童文学更偏向于说教,注重集体意识,语言平实。首先由于中西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西方是城邦政治,强调个人魅力,而中国是农业大国,注重集体成就,中国曾经闭关锁国,思想开放得比较晚,对于儿童独立人格的重视和儿童观的树立相对较迟。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差别都会是影响中西儿童文学差异原因。
传播范围差异的原因:
一、政治,经济对儿童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西方国家逐步从农业时代发展成工业时代,推动政治改革,建立强大的军队。而中国还是以发展农业为主要,农耕生活追求养殖收成,过的是平淡的生活,长时期的不与外界交流,闭关锁国,也导致国人思想闭塞,缺乏幻想性。
二、传统观念,宗教信仰也会对儿童文学作品产生影响。西方儿童文学比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要早,而且是充满幻想,强调英雄主义,而中国儿童作品更注重文学的影响与说教作用,希望通过儿童文学讲道理,把儿童文学作为儿童成才的辅助工具。因而中国儿童文学平淡无奇,难以引起儿童的兴趣。
要发展好中国儿童文学,我认为首先把握好童话规律和特征,创作出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和需要,有鲜明个性的故事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反应社会现实,并且基调是乐观积极的作品。第二、借鉴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研究成果,探讨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学习其创作的方法和构思,创作出适合我国民族传统,社会经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第三、勇于发现中国文学宝库中蕴含的儿童文学因素。除了要勇于研究中西儿童文学作品的异同也要善于把所研究的结果运用到以后的创作中,使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越来越好。
文章细读:
相似性:一、营造诗意旳意境。二、希望通过童话作品来反映社会现实,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物质层面总是反映在精神层面上。三、悲观色彩。四、强烈的对比手法。五、强调人性美、心之美。六、叙事模式为三段式。
差异性:一、唯美主义和现实主义。《快乐王子》是充满幻想色彩的虚构作品,强调超现实与无功利主义,这些都是作品中散发的浪漫气息,是幻想美,也可以说成是理想美。而叶圣陶的《稻草人》偏向于说教,求真,反映真实性,现实感。希望真实的情节能使读者更有切身体会或者身同感受,使作品更有说服力。二、形象差异。三、《稻草人》,童话故事的阅读对象是以儿童少年为主,所以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语言生动活泼,能使读者很快进入语境。而《快乐王子》中,可以看出王尔德喜欢使用生僻词句,从句结构,繁复的修饰,体现唯美主义的主张,却似乎失去儿童文学作品中通俗易懂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