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专10802 宋艳芳 学号200801092

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专10802 宋艳芳 学号200801092

我的家乡在云南玉溪,有很多的文化遗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玉溪花灯。玉溪花灯是玉溪的主要地方剧种,流行甚广。
     玉溪花灯是明代军屯,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后形成的,以演唱清江小曲儿为主。这种民歌演唱与当地土主神祭结合成为当地“社火”活动的主要内容。
     玉溪花灯的突出特点是手不离扇和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在流行的过程中因受到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
     玉溪花灯由乡间的屯唱推向舞台戏剧化,以至成为云南花灯的代表。

TOP

荆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民歌唱 强荆丽 汉专10802 200801012

马山镇素以民歌著称。这里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歌风格,被誉为荆州民歌的摇篮,在整个湖北民歌音乐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马山民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流传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楚地的"扬歌"、"田歌"。战国楚襄王时期,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后,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关于"郢中田歌"的记载。
马山民歌内容涵盖历史朝代故事、生产生活知识、四季花鸟虫鱼、婚丧习俗礼仪、节日玩灯贺彩等各个方面。种类有田歌、号子、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宗教歌等数十种。田歌中的“五句子歌”在马山民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五句子歌”又有“喊五句”、“赶五句”、“ 穿五句”之分,曲体结构差别较大,基本旋律大同小异。
在平常生活中,会在田地或小山或小丘上,听见村民高歌几句,没有曲高和寡的尴尬,却有一唱众应的神奇没有“阳春白雪”绮糜的高雅,却有“下里巴人”清新的情趣。只觉朴实无华。
要想真正了解马山民歌,还要亲耳去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