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为荆州非遗添活力
2013年08月15日 10:09  人民网          我有话说
  人民网[微博](67.78, -1.03, -1.50%)8月15日电 2013年的盛夏,荆楚大地骄阳似火,赤日炎炎,地表温度急剧升高。格林美(11.75, -0.03, -0.25%)的股票也强势上涨,当人们纷纷议论格林美为建设两型社会所做的贡献时,其所从事的公益事业却鲜为人知。

  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董事长许开华在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从事文化教育公益事业。他参与投资的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荆州市创业职业中专学校,与荆州市群众艺术馆合作,创办了荆楚大地上第一个将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的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基地。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市群众艺术馆、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方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与职业学校携手共进的发展之路。

  据荆州市群艺馆馆长赵玉春介绍:“到目前为止,荆州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分别是鼓盆歌、荆河戏、马山民歌、说鼓子、啰啰咚、铅锡刻镂技艺和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项目有22项,如荆州关羽传说、榫卯木雕、磨鹰风筝等;市级项目有46项。”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在荆州非遗传统技艺中,楚国的髹漆木雕、丝织刺绣、青铜器制造等工艺都曾达到相当精湛的水平,其技艺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荆州文化的代表,更是楚文化的代表。楚文化的六大支柱中,荆州市非遗项目铅锡刻镂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鼓盆歌、楚绣等体现了楚文化的青铜冶铸、木竹漆器、老庄哲学、丝织刺绣四大支柱。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传统文化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都是依靠家族式传承,由于规模小,生产力低下,满足不了大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非遗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面对这些问题,荆州市群艺馆、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为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寻找出路,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之路。

  近年来,荆州市文化部门与长江大学合作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设计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等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对宣传与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招收定向培养对象的愿望,却收效不大。为破解荆州传统手工技艺和民间美术后继乏人的难题,荆州市文化部门将工作的范围拓展到中职技术学校。2012年,荆州市群艺馆、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与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荆州市创业职业中专学校开展了非遗传统技能与民间美术类的传承与合作。

  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技校,校园占地面积170亩,校舍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0多人,在籍学生7000多人。设有机械加工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旅游酒店管理等多个专业。创业10年来,校长许小兰得到了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的支持和帮助,2011年,湖北省创业学校与格林美合作共建模具研发及制造中心。她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一步步跨越,带领湖北省创业学校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2008年,该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一所职业技工学校,又为何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事业呢?这缘于许小兰对该校发展的长远眼光。

  为了创办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许小兰试图在公共文化事业中寻找机会,2011年,她认识到民众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创业学校具有领先的教育设施设备和实训基地,这是创业学校参与非遗传承的物质基础,即硬件支撑。在荆州非遗技艺类项目中,很多非遗项目又能够与创业学校的学科教育对接,比如铅锡刻镂技能与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关系密切,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铅锡刻镂、磨鹰风筝制作、楚绣、汉绣、贝雕等技艺与学校开设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专业机理相通,创业学校又有了参与非遗传承的专业技术基础。

  许小兰认为:“由于非遗技能与职业技术都重实践,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快。非遗技能传承讲究先动手,再动脑,师傅带徒弟特征明显,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非遗传承的‘拜师、学徒、出师’等传统礼制,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谦逊、礼让、尊长、合作的品格。”

  看到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结合的优势明显,许小兰愈加热心非遗传承与生产性保护,于是她坚定了与荆州市群艺馆、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合作的愿望,即软件支撑。赵玉春了解到创业学校具有拓展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优势后说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一方面要尊重传统的家族式师带徒弟的传承方式,另一方面必须面向广大年轻人。湖北创业学校有近7000名学生,如果开发、运用得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招徒的急需。”

  2012年,经荆州市文化局批准,按照“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湖北省创业学校共同组建成立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基地”。先期建设并启用了5个非遗工作室,铅锡刻镂技艺、楚式漆器髹饰、磨鹰风筝制作、楚绣、汉绣、匏器制作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被特聘为学校老师。从此,荆州非遗传承机制注入了年轻的活力,非遗生产性保护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位于荆州市北京东路的湖北省创业学校校园一隅,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基地坐落于此。这里有宽敞的非遗博物馆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博物馆里陈列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作的精品和学生的优秀作品,工作室里有非遗传承人教授学徒的身影。学校更有带空调的学生宿舍和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学生们不仅在花园式校园里享受学习的快乐,还可在操场上锻练身心。

  在葫芦烙画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传承人张远龙和学生的作品,据张远龙介绍:“这些作品多是经过3个月学习的学生创作的。通过作品,我们看到学生将葫芦烙画技艺表现得精彩纷呈,不由得惊叹学生学艺速度快,动手能力强。”

  对于初学者,张远龙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让他们学习烙印技艺,因为在有趣的烙印环节中,学生们获得学习的乐趣。等到学会烙印技艺后,张远龙再教他们学习绘画。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坚持把绘画一直学下去,最终真正能够传承葫芦烙画技艺。

  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学习制作烙画、楚绣、汉绣和磨鹰风筝等非遗技艺。汉绣传承人张先松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很少人愿意学汉绣,现在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可以挑选到合适人选,汉绣技艺的传承有了希望。”

  来自湖南龙山县的学生杜玉涵,去年报读湖北省创业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她和同学们报名参加了“荆楚非遗技能项目汉绣培训班”,师从省级汉绣项目传承人张先松。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她创作了多幅汉绣作品,并于2013年5月,被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推荐到中国第二届京交会参展。如今,杜玉涵作为张先松老师的传承弟子,在汉绣工作室参与大型绣品的制作,同学们都羡慕地称她为“汉绣小大师”。

  杜玉涵说:“现在社会上各类培训班,每节课时要付费上百元,要想学有所成,起码要交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我们可免费向各位非遗老师学习,现在有的同学成为了漆器彩绘能手,有的成了烙画能手、磨鹰风筝制作能手、木雕能手……在创业学校既可以学好专业课,又可以掌握一项非遗技能,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更提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为进一步发挥荆州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价值,湖北创业学校还成立了湖北省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进行荆楚非遗技能产品的深度研发,开发荆楚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带动以产品制造为载体的生产性传承。并大力发展传统手艺讲传连锁式教育,拓展十八匠创意文化产业,努力将传承基地发展成为全国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生产和销售的示范性基地。

  2013年3月,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副司长专程到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基地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马盛德说:“荆州采取‘学校+基地+公司’的运作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创新,既解决了投资问题,又解决了学徒问题,还解决了市场问题。”

  2013年6月,湖北省文化厅授予创业学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目前,在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学习的学生有300多人,已设计制作出多件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职业教育内涵,也将为弘扬荆楚文化,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创业学校,如同炎炎夏日里一股清新的凉风,吹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事业的领域。文/徐红恩 刘红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相形之下,荆门的非遗研究与传承远不如荆州。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希望长江大学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吧,我们力量有限,仍需努力。

TOP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TOP

这是一个好消息,为什么我在学校的时候不知道,好想去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