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拜师学艺(四)——王华林生平及从艺经历

拜师学艺(四)——王华林生平及从艺经历

王华林,男,1950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北天门竟陵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在天门市教育局任职,母亲是教师。家里书报杂志较多,兄妹三人的启蒙教育都较好。1957年上小学,1966年读初二时因文革中断学业,待业在家。上学期间喜爱画国画,尤其喜欢用铅笔临摹报刊杂志上的插图,像《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常常被老师安排办黑板报、画插画,在此期间学会了填色。
    1969年王华林的父亲被打倒,下放到五七干校管制劳动。初中未毕业的王华林也下乡到天门扬场公社,在生产队里经常为当时的政治活动画毛泽东头像,写标语等,画画的才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由于主要任务是画画,不用去劳动,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学了油画。到1976年文革结束后被招工,由于父亲的政治问题,没能通过郑州铁路局武汉分局的招工,遂到沙市磁性材料场工作。1982年经人介绍与沙市三纺职工关红玉结婚,婚后生有一子。在工厂的工作主要是做保管员,业余时间除了画画外,还喜欢做泥塑、陶艺。
    1989年因工厂效益较差和身体原因,王华林转入劳保,随后到沙市川祖宫茶楼从事果蔬雕刻。在一次嬉闹打赌中萌发了在鸡蛋壳上雕刻作画的创意,并且成功的雕刻了第一个素蛋雕作品——梅花。此后一直潜心做素蛋雕,有系列作品《水浒108将》(110枚)《一代伟人》(20枚)《金陵十二钗》(12枚)《喜迎奥运》(5枚),还有山水、花鸟、人物等,累积多达几百枚。被人模仿后便就此封刀。两年后又做了一段时间的装潢。由于身体原因,1993年后一直赋闲在家,专门从事工艺创作。
    1999年到2001年,王华林的精力主要集中于烙画,最初是在夹板上烙,做成多幅系列的的小条幅。有《金陵十二钗》、《荷》、《鸡》、《梅兰竹菊》等。后来发现有人做,不愿意雷同就挑战高难度的,在纸和布上烙画。创作了《牧归图》、《河西》、《松鹰》、《枇杷》、《风物总是家乡好》、《驰》等优秀作品,成就颇丰。不幸的是大量的作品被人骗走,分文未得。受到这个打击之后,喜欢标新立异的王华林放弃了做了3年的纸烙画,转身又独创了葫芦生成雕刻和合金浮塑,从2004年至今,一直都致力于这两种工艺,创作出了数百幅精美的作品。葫芦生成雕刻的作品多为龙凤和人物,浮塑有水浒系列、红楼系列、梅兰竹菊系列等,件件堪称精品。


[ 本帖最后由 谭柳王魁 于 2009-12-24 14:45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请各位老师、同学指点

这是我写的“纸烙画类工艺杰出传承人王华林的调查与研究”中,关于王华林老师的生平及从艺经历的部分,请大家帮我提提意见,先谢谢了哈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