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天津市葛沽灯辇花会
我生在葛沽长在葛沽是地地道道的葛沽人。家乡最让我感到自豪的就是灯辇花会。这是与妈祖文化紧密相关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从每年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六是进行花会表演的日子。这是我们葛沽镇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
葛沽花会兴起于明代,兴盛在清代,到民国时候基本上形成了八辇二亭的格局。分别是表亭、灯亭、宝辇、北茶棚凤辇、东茶棚凤辇、西茶棚凤辇、香斗茶棚凤辇、东中街茶棚凤辇、营房茶棚凤辇、阁前茶棚凤辇。葛沽花会的来源还得从人们对渔家女林默的崇拜说起。由于葛沽靠近海所以对水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敬畏之情,有水就得有水神,所以以在海上救难为职业的传说中的妈祖林默为崇拜对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葛沽人从来不说“妈祖”这个词汇,而是把“妈祖”改为“圣母”、“奶奶”或是“娘娘”。总之是要通过某种称谓来让人们对心中崇拜的神灵更加敬重。
为了让“娘娘”更加体面的巡视她所庇护的子民,于是人们就为她做了华丽的轿子,后来经过更加细腻的改装使轿子有了龛和香案,这就是我们葛沽人所谓的辇。不同的辇供奉不同的“圣母”,如:北茶棚凤辇供奉泰山圣母、西茶棚凤辇供奉眼光圣母、阁前茶棚凤辇供奉送子圣母等。辇的外形基本相同,外侧雕刻图案各异,辇底座四周布满浮雕、透雕呈正方形。辇身为金黄色绸缎包裹,上绣“龙凤呈祥”、“喜”或“福”等花纹。并披挂八串宫灯。晚上“上蜡”(点蜡烛)后,远观近瞧风味各异。
辇的行进主要是靠八人去抬,另外前后各有一位“把持”(指挥者)来掌舵(喊口令)。口令一般分为小步驰(慢慢走)、带左首(左转弯)、带右首(右转弯)等。辇不可落地,所以辇的四角各有一个童男手持红方凳,当辇“打处”(停止)时要迅速的把方凳垫在辇的下面。所以一驾辇共有十四人护驾。这十四人抬辇前必须进行沐浴,然后身穿统一仿古服饰进行花会表演。
存放辇的屋子叫做“茶棚”,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在早之前,那些地方都是用来施舍、喝茶或聚会的。由于长时间的人口聚集,久而久之把辇放在茶棚边成了惯例。
正月十六是葛沽花会最热闹的一天,俗称“接驾”。对于葛沽人来说,得接完了驾才叫过完了年。这一天的清晨所有的辇都会移驾出茶棚,按照指定的路线来到主会场。进行将近一天一夜的花会表演。既然是表演如果只有辇的话表演形式未免过于单调。所以聪明的葛沽人把花会分为“座乐会”和“耍乐会”。所谓“座乐会”就是指辇和茶棚,“耍乐会”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高跷、旱船、竹马、龙灯和秧歌等表演形式。
“耍乐会”和“座乐会”一样有很多讲究,每一支表演队伍都有一个传奇故事,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都有意义,要想看出其中的门道要求观看者也得是内行才行。
我身为葛沽人,其实对家乡的花会了解的也不是很多,一时间就能想到这些,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葛沽。了解葛沽灯辇花会!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