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

这学期的民俗学的课程中,我属于“人生礼仪组”,在这里我将我所找到的关于人生礼仪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
         一个人的肉体生命,必然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不会停顿,也不可逆转。
        人生仪礼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一般而言,诞生、成年、婚姻、丧葬被认为是人生中最为重要、关键的时刻,于是,在这几个时间段就形成了所谓四大仪礼,体现出人生仪礼的阶段性特征。
        可以说,人生仪礼正仿佛一根长长的线,把人的肉体生命、文化生命的各个阶段连串起来
        关于人生仪礼的研究,历来是民俗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方面做出特别贡献的法国民俗学家范·热纳把人生仪礼称为“通过仪式”认为这些在人生重要关节点发生的仪礼具有“通过仪式”的特征。

TOP

人生礼仪之出生礼仪

“出生礼”
  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比较丰富的生命礼仪。这种生命礼仪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至生命的逝去而结束。中间经过了成长、成年、婚姻等环节,生命礼仪是生命历程中柔软的结点,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历程,又开启了新的生命前景。
  一个全新生命的到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大人们为了表达对新生命的爱意、对新生命的祝福,就以各种仪式来为孩子祈福。这就是出生礼。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由几种礼仪组成,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这样,对一个新生命的迎接过程,才算完成了。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因地域之别而具有不同的风貌和表现样式,但总的来看,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中,大都包含了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其具体表现形式也基本大同小异。传统出生礼的主要风俗有:  
  1 诞生礼  
  ①男弄璋、女弄瓦:  
  《诗经·小雅·斯干》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意思是说,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纺锤玩。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意识非常明显。  
  ②男悬弓、女悬帨  
  “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礼记·内则》)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帨,音“睡”,是女子所用的佩巾。周礼昏礼中,女子出嫁,母亲也要亲自为女儿系结佩巾。显然,弓与帨,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  
  ③名子  
  孩子出生后,大人为其取名,称为“名子”。  
  ④报喜  
  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赴亲友家,主要是岳父母家报喜。所持喜物主要有红鸡蛋等。  
  2 三朝礼  
  是孩子出生三日后举行的礼仪,主要风俗有:  
  ①射天地四方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礼记·射义》)男孩出生三天以后,父母抱其出外,用弓箭射天地四方。很明显,这是期待男孩长大后志向高远。对女孩子,则不行此礼。  
  ②接子  
  婴儿出生三天后可以抱出来,俗称“接子”,俗规,接子要选择三天内的吉日,天子的太子要太牢(即三牲皆备)行礼,大夫的长子用少牢,士长的长子用一猪,庶人的长子用一猪。  
  ③洗三  
  又叫“洗三朝”、“洗儿”等。据记载,洗三朝在唐代即已出现,宋代已很流行。这是婴儿出生三日后举行的洗浴仪式。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过程大同小异:用艾熬水,给小孩洗澡。前来祝贺的亲友拿银钱、喜果之类的东西,往洗澡盆里搁,叫作“添盆”。洗婆根据亲友所投物品不同,口念不同的吉祥话。如,若搁枣儿、栗子,就说“早立子儿”;若搁莲子,就说“连生贵子”,等等。洗完后,有的还用葱在孩子身上拍打三下,取聪(葱)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纷纷以红包贺礼,主人则以糕点等款待,并留亲友吃“洗三面”。  
  洗后,还有一项重要仪式,称为:落脐炙囟。即去掉新生儿的脐带残余,并敷以明矾,熏炙婴儿的囟顶,表示新生儿就此脱离了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  
  ④开奶  
  这天产妇开始给新生儿喂奶。为了使婴儿将来能吃苦,喂奶前在奶头上先洒几点黄连水,使婴儿吃奶前先尝到苦味。而后将糖等汁水用手指抹在婴儿嘴上,让婴儿吃奶。  
  ⑤拜床母  
  传说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民间在婚礼、生育、三朝、满月等时候有拜床母的习俗,多以浇了酒的肉等为祭。  
  3 满月礼  
  又叫弥月礼,小孩出生满一月举行,主要风俗有:  
  ①满月酒  
  民间普遍流行的满月礼风俗。此日,亲朋好友带礼物来道贺,主人设丰盛宴席款待,称为满月酒。  
  ②剃胎发  
  满月时,为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称为剃胎发。一般是请理发匠上门,理完后给赏钱。小孩则着新衣。  
  ③移窠  
  又叫移巢、满月游走等。民间风俗,婴儿初生是不能随便走动的,到了满月时就可以了。此时,母亲抱着婴儿到别人房间中去,四处游走,称为移窠。  
  4 百日礼  
  ①穿“百家衣”  
  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  
  ②戴长命锁  
  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佩长命缕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等书的记载,在汉代,每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在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这种彩色丝绳,就被称之为"长命缕"、也叫"长生缕"、"续命缕"、 "延年缕"、"五色缕"、"辟兵缯"、"朱索"、"百索"等。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继续存在。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戴。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汴京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  
  5 周岁礼  
  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了。  
  抓周,又叫“试儿”,“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筭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蒣’。此小儿之盛礼也。”(《东京梦华录》)小孩不经意的一抓,引起大人浮想连翩,这一风俗极为普遍,至今仍然流行于民间,还出现了专为小儿抓周时使用的套装礼器。

TOP

人生礼仪之成年礼

成年礼:
所谓成年,指人发育到了成熟的年龄。成年礼正是为了对这种成熟加以肯定与强调而举行的仪礼。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成年礼,可以明显的感到这种曾经被视为“礼之始”的重要仪礼呈现出衰减萎缩的趋势,尤其在广大汉族地区,成年礼已经大多与其他阶段的人生仪礼相结合而失去了大部分的独立性。近世的成年礼,或者更确切的说,还具有成年礼特征的活动,由于已经分散到了其他人生仪礼活动之中,对于什么才算是成熟,也有了多层的理解和认识。

TOP

人生礼仪之十二岁的成年

十二——重生
基于十二岁魂魄已全的俗信,举行还愿、开锁的庆贺纪念习俗。纪念孩子从此开始新的生命历程。
一般而言,开锁是与小儿百天挂锁相承接的仪俗。百家锁(又称长命锁)是保佑孩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用的吉祥物。民俗认为,十二岁是一个坎,之前孩子魂魄不全,容易受惊吓丢魂,而且也抗不住那些邪魔鬼怪的侵扰,戴上长命锁借以保护孩子的魂魄。之后,孩子魂魄已全,能够独立应付灾厄和邪祟了,长命锁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可以去掉了。
相对于开锁基本建诸于民间俗信基础之上,还愿有较浓的宗教色彩。还愿是相对于寄名的习俗。所谓寄名,就是父母为保小儿无病无灾,到庙里焚香祷告,求和尚给孩子取个佛名,意思是从此以后孩子就算出家了,以借佛道门中的菩萨神仙的无边的法力来保佑孩子不受邪祟灾厄的侵扰,尽管实际上孩子仍在家中养育。
同样是基于十二岁魂魄已全的俗信,到了十二岁用不着神佛保佑的时候,人们又会坚决地终止这种寄名的关系,通过某种礼俗来使孩子由出家人(象征意义上的)转会到俗世人。
再来分析还愿、开锁仪礼中的关键因素——十二。
十二这个数字在中国民间信仰里是个极其重要的数目字,是个蕴含丰厚的吉祥符号。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地支有十二个,生肖也有十二个……这些现象直观地向人们展示着“十二”的特殊意味。作为表示时间的周期,十二的意义在于它是一轮循环的完成,是一个圆满的结束。
也许是基于这种认识,才衍生出了十二岁魂魄长全的俗信。还愿、开锁大多选在孩子十二周岁时举行,正要借“十二”完成结束之意,庆贺孩子顺利度过了魂魄不全的危险期,纪念孩子从此开始新的生命历程。也有根据《论语》中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语,而把十五作为成年。这后一种纪念意义,在如今的汉族习俗中以不大容易看清楚。然而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所保留。
如生活在云南四川边界泸沽湖边的纳西族支系摩梭人在孩子长到十三周岁时,男的行穿裤礼,女子行穿裙礼。
有学者指出,成年礼仪所表达的民俗信仰是一种生命转换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进入成年是一次生死关头的转折,它标志着一个“旧我”的死亡,和一个走向成熟的“新我”的诞生。在部落社会,即将成年的男子在通过成年礼时,总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种种严峻的考验和艰苦的磨难,甚至以一种残酷的手段,制造各种肉体痛苦,使一个年轻人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学习甚至掌握到社会的、宗教的、人生的各种本领,以残酷的手段把这种教育深深地刻印在受教育者的记忆里。

TOP

人生礼仪之冠礼

冠礼
正是因为传统中国社会进入农耕时代较早,农耕文化普及地域又广,所以传统中国社会成年礼绝少那种“拟死向生”的血腥与残酷,而是充满了礼教的味道。
以冠礼为例,冠礼在宗庙举行,即将加冠的青年的父亲先用占卜的的方法决定行礼的日期
①前期三日主人告于祠堂
古礼筮日,主人是冠者的祖父,自为继高祖的宗子,若不是宗子,则必须由继高祖的宗子主之。如果宗子已不在,则命其次宗子主之。若冠者的父亲自主之,告礼、见祠堂、章祝版,与前同,但云:“某之子某,若某之某亲之子某,年渐长成,将以某月某日加冠于其首,谨以……”后同。若宗子已孤而自冠,则自为主人,祝版前同,但云:“某将以某月某日加冠于首,谨以……”后同)
②戒宾
古礼筮宾,现在不能行了,但可以择朋友中的贤而有礼者一人为正宾。当天(前期三天),主人著深衣到正宾家,出见如日常仪节,饮茶毕,主人起,说:“某有子某,若某之某亲有子某,将加冠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正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供事以病吾子。敢辞”。主人曰:“愿吾子之终教之也。” 正宾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如果主人家离正宾家很远,则书写初请之辞为书信,遣子弟送达。正宾辞,使者再请,正宾乃许,正宾回复书信曰:“吾子有命,某敢不从。”如果是宗子自行冠礼,则戒辞为“某将加冠于首”,后同。
③前一日宿宾
行礼前一日再次恭请正宾。遣子弟以书致辞说:“来日某将加冠于子某,若某亲某子某之首。吾子将莅之,敢宿。某上某人。”正宾答书曰:“某敢不夙兴,某上某人。”如果是宗子自冠,也相应修改致辞。
④陈设
设盥洗、帨巾于厅,如祠堂的布置。以帟幕(帷幄)围成房于厅东北。如果厅无两阶,则画出阶形。
⑤厥明夙兴陈冠服
主人有官者公服、带、靴、笏,无官者襕衫、带、靴,通用皂衫、深衣、大带、履、栉、掠,都用桌子陈设于东房中东部,以北为上首。酒注、盏盘亦以桌子陈于冠服北面。幞头、帽子、冠并巾,各以一盘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陈于西阶下。一位执事守在旁边,如果冠者是长子,则布席于阼阶上之东稍偏北的地方,西向;众子则阶上之西,南向。宗子自冠则如长子之席,阼阶上之东稍偏南的地方)
⑥主人以下序立
主人及以下,著盛服就位。主人在阼阶下,稍偏东的地方,面向西。子弟亲戚童仆在其后面,排成行,面向西,以北为上。从子弟亲戚习礼者中选一人为傧,站在大门外,面向西。将冠者双紒,四(衣字旁加癸,kui4,衣衩)衫、勒帛、采履,在东房中,面向南。
⑦宾至,主人迎入升堂
正宾自己选择其子弟亲戚习礼者为赞者。正宾、赞者都盛服至大门外,面向东。赞者在正宾右侧,稍退后一点的地方。傧者入,通报主人,主人出门,面向西,向正宾行再拜之礼。宾答拜主人。主人向赞者行揖礼,赞者报揖主人。然后主宾一揖入门。正宾、赞者跟随主人入门,揖让到阶下,又揖让一次,登阶。主人由阼阶,先登阶,在阼阶上偏东的地方站立,面向西。正宾由西阶后登阶,在西阶上偏西的地方站立,面向东。赞者先盥洗、拭手,由西阶登阶,立于房中,面向西。摈者在东序布筵席,稍偏北,面向西。将冠者出房,面向南。
⑧宾揖将冠者,就席,为加冠巾。冠者适房,服深衣纳履出
正宾向将冠者行揖礼。将冠者出房立于席右,面向席。赞者取栉掠,置于席左,兴,立于将冠者之左。正宾揖将冠者,即席跪。赞者即席,如正宾向跪,进为之栉,合紒,施掠。宾下阶,主人也下阶,宾盥洗,主人揖宾,登阶复位。执事者以冠巾盘进,宾下一级台阶,接过冠笄,执之,正容,到将冠者前,向将冠者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然后跪,为冠者戴上冠。赞者以巾跪进,宾接过,加之,兴,复位,揖冠者。冠者到东房中,脱去四(衣旁加癸)衫,换上深衣,加大带,纳履,出房,正容,南向,立良久。
⑨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带,系鞋
宾揖冠者。冠者即席,跪。执事者以帽子盘进,宾下两台阶接过,执帽到冠者前,祝之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谨尔威仪,淑顺尔德,眉寿永年,享受胡福。”跪下,加之,兴,复位,揖冠者。冠者到东房中,脱去深衣,换上皂衫革带,系鞋,出房站立。
⑩三加幞头,公服革带,纳靴执笏。若襕衫,纳靴
礼仪如再加,惟执事者以幞头盘进,宾降三级台阶接受,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赞者为冠者取下帽,宾加幞头。执事者接过帽,撤栉,入于房。
⑾乃醮
摈者在堂中间偏西处设醮席,面向南。赞者酌酒于东房中,出房,立于冠者之左。宾揖冠者,冠者就席右,面向南。正宾取酒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辞曰:“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冠者向正宾再拜,直身,面向南,接酒盏。宾复位,面向东答拜。冠者在,跪祭酒,直身,就席末,跪,饮酒,兴,把盏递给赞者,面向南,再拜。宾向东,答拜。冠者拜赞者。赞者在宾左稍后处,面向东答拜。
⑿宾字冠者
宾从西阶下阶,面向东。主人从阼阶下阶,面向西。冠者从西阶下阶,立偏东处,面向南。宾字冠者,致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父。”(或仲叔季)。冠者对曰:“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宾也可以另外作祝辞。
⒀出就次
宾请求告退。主人邀请礼宾,宾答应,至更衣处等候。
⒁主人以冠者见于祠堂
主人立于祠堂香桌之前,告辞曰:“某之子某,若某亲某之子某,今日冠毕,敢见。”冠者进立于两阶间,再拜。
⒂冠者见于尊长
冠者的父母在堂中面向南而坐,诸叔父兄在东序,诸叔父面向南,诸兄面向西,诸妇女在西序,诸叔母姑面向南,诸姊嫂面向东。冠者面向北向父母行拜礼,父母受礼,扶起。同居如有尊者,则父母带冠者到其房室拜之,尊长受礼,扶起冠者。回到东西序,向每列亲友再拜,亲友皆答拜。
⒃乃礼宾
主人以酒馔礼宾及赞者。以币(帛)酬谢,拜谢。币多少随宜,宾和赞者有所差别。
⒄冠者遂出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执友 冠者出,拜见乡先生和父亲的执友,行拜礼。先生、执友皆答拜。若对冠者有教诲之辞,冠者则以答正宾之辞同样应对(“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然后再行拜礼,先生、执友不再答拜。

TOP

人生礼仪之笄礼

笄礼
1.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内等候;音乐演奏开始。   
2.就位:有严格的顺序。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宾客都落坐后主人才就坐于主人位。   
3.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可以说: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礼,感谢各位宾朋佳客的光临!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礼正式开始!稍顿片刻,说,请某某入场拜见各位宾朋!   
4.笄者就位: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笄者走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南边。   
5.宾盥:就是正宾洗手做准备。正宾先起身,主人随后起身相陪。正宾于东阶下盥洗手,拭干。相互揖让后主宾与主人各自归位就坐。   
6.初加:笄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然后跪坐下(膝盖着席)为笄者梳头加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赞者为笄者象征性地正笄。笄者起身,宾向笄者作揖祝贺。笄者回到东房,赞者从有司手中取过衣服,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幅尽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7.一拜:笄者着襦裙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8.二加: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赞着为笄者去发笄。正宾跪下,为笄者簪上发钗,然后起身复位。赞者帮笄者象征性地正发钗。宾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钗相配套的曲裾深衣。   
9.二拜:笄者着深衣出来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这次是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10.三加: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钗冠,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赞者为笄者去发钗。正宾跪下,为笄者加钗冠,然后起身复位。赞者帮笄者正冠。宾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幞头相配套的大袖长裙礼服。   
11.三拜:笄者着大袖礼服、钗冠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国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这次是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12.置醴:有司撤去笄礼的陈设,在西阶位置摆好醴酒席。正宾揖礼请笄者入席。笄者于是站到席的西侧,面向南。   
13.醮子:正宾向着西边,赞者奉上酒,笄者转向北,正宾接过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行拜礼,接过醴酒。正宾回拜。笄者入席,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有司奉上饭,笄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笄者拜,正宾答拜。笄者起身离席,站到西阶东面,面朝南。   
14.字笄者:就是给笄者取“字”。正宾起身下来面向东。主人起身下来面向西。宾为笄者取字,念祝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甫。”笄者答:“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笄者向宾行揖礼,正宾回礼。正宾复位。   
15.聆训: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具体内容父母酌定。笄者静心聆听,在父母说完后答:“儿虽不敏,敢不祗承!”。对父母行拜礼。   
16.笄者揖谢:就是笄者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笄者立于场地中央,先后行揖礼于:正宾、客人、乐者、有司、赞者、旁观群众、父母。受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即可。   
17.礼成: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小女某某笄礼已成,感谢各位宾朋嘉客盛情参与!并与笄者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赞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扫笄礼场地。   
至此,笄礼结束。   
      成人礼在后世日益简化、消泯,只留下“已冠”“弱冠”“未冠”的说法,而笄礼也日益俗化为上头礼之类的习俗,并且归并进了婚姻礼俗中。但成年礼分性别而行的特点却始终未改。

TOP

人生礼仪之婚礼

婚庆礼仪
一、过礼篇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现代规定男女双方领结婚证之前要到医院做婚前检查;还有些地区(主要是城市)规定要办婚前学习班。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迷信,千奇百怪。但迷信归迷信再不信邪的人面对婚嫁,也免不了尊敬传统,以下是一些传统婚庆的禁忌:
  1,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因为中国婚庆礼仪有一个传统:“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
  2,结婚当天,到晚上就寝前,所有的人尽量远离新床,尤其新绝对不可碰到床边,会不吉利。
  3,婚礼当日,忌让人坐在新床。
  4,婚礼当日,新娘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
  5,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6,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姑姑嫂嫂不能相送。
  7,成亲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哭得愈厉害愈好,因为“不哭不发”。
  8,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9,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回娘家,即为归宁。但切记当天需在天黑前赶回夫家,不能在娘家过夜。
  10,结婚后的四个月内,新娘不可叁加任何婚丧喜庆的仪式,以免冲喜。
  11,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12,新婚四个月内,除非必要(如蜜月旅行),新娘也忌在外过夜。

TOP

人生礼仪之葬礼

丧葬礼仪
带孝 卸孝
       在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孝子改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带孝期间,男女均穿素色衣服,不能穿红带绿,不宜嫁娶,逢有喜庆也不能办,要等到卸孝之后才补办。卸孝是在升龛点主丧事完结时,卸下身上一切带孝的标志。
  报丧
       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告明来意。亲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在黄冈,报丧人不能进入亲朋家里,只能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舀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般喝一口,然后在门口倒掉此时,亲友前来送楮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 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水中,顺流以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最后一次供奉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入殓时,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此时,家属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择时下钉,每下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子孝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不可看死者入殓。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企厅”有的一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
  看风水
       堪舆术的俗称。是营建堂屋、庙宇、坟场以及修桥造路的一种旧俗。营造之前,须请地舆师(俗称地理先生)察看地形位置的来龙去脉,用“罗庚”(指南针罗盘)校测方向,然后择日点穴,规划格局,卜吉择日动士。潮汕地区此俗甚为顽固,民间有许多关于虱母仙何野云建寨场的传说,也有许多因为迷信风水引起的纷争案例。
  升龛点主
       旧俗父母未亡时,多已先制备神主脾(俗称家神牌)置宗词龛中,罩着红布,上写“长生禄位”。若父母一方已亡则揭去红布,露出已亡一方的名字,未亡一方用红纸封位。神主牌用金粉和榕树胶写着:
           考讳×××公 
      祖        神主    
           姚懿×××氏       

       在男女均未亡时,“主”字欠写一点,为“王”宇。一方亡后,在做最后一次旬祭时,请来族长或有地位的人为神主升龛“点主”。点主者用毛笔醮榕树胶在“王”字加上一点,扫上金粉,并念吉祥韵语,如:“一点是主,神灵归府,福荫子孙,富贵长久。”点主毕,宴请宾客,丧事至此完结。
  饲生·恋亲·视尸
       饲生和恋亲视尸是死者入殓前,其子孙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的礼仪。饲生由孝子奉白饭二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念道:“父母饲我大,我饲父母老。”说着用箸尾夹一,点饭莱放在父母口里,又转用箸头夹一点饭菜自己吃下(这是表示阴阳有别)。饲生毕,由和尚执魂幡在前引路,长子捧香炉跟着和尚,其余子孙均拈香随后绕尸而走,和尚边走边念经。死者是男,绕尸走圆形;是女,走方形。俗以父是天,母是地,而天圆地方,故此。
丧葬礼仪在丰县较为重视,俗话说:“事再大也大不过爹死娘亡。”可见丰县人的尊祖敬宗之情是多么浓厚。丧葬习俗是社会文化的标志之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这也是丰县丧葬遵循的礼节。
    《吕氏春秋节哀篇》写道:“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展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能为也,故有葬死之仪。”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死葬有多种:水葬、土葬、火葬、天葬(藏族鸟葬)、风葬、悬棺葬等。丰县汉族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以回族较多,丧葬习惯,向都沿用土葬。葬,掩埋尸体曰葬;葬者,藏也。在封建社会,丰县丧葬礼仪各阶层的人是不一样的。封建社会上层人物的葬礼,十分讲究,先要勘看好风水坟地,内棺外椁,木材贵重,开丧行吊   ,大摆宴席,纸人纸马,素衣素孝,仪杖摆列里余。丧后要守孝三年。
    入葬时,用金玉器物陪葬,有的还用生人殉葬,将丫环、仆女放入墓中。后来这种惨无人道的陋习虽已杜绝,但仍以陶俑代替。
    穷苦人家殡葬简单,甚至有的死无坟地,芦席裹身,黄土盖脸,埋在乱坟岗或义地。丰县城内的四角、城外土堤的两坡、东关处的蛮子林(今爱民巷所在地)、西关外的凤凰嗉等处解放前都是公葬义地。在农村也都留有义地,供无地的穷苦农民死后埋葬之用。
    一般的丧葬礼仪为:
    1、纸幡
    2、盖棺入殓
    3、扎纸罩
    4、送行
    5、讣闻
    6、吊丧
    7、发引、送殡
    8、谢丧
   
1、纸幡
    有丧事的人家,要用表寸纸剪成纸杖,放置大门外旁边(放在门左说明死了男性,右则为女性),门扇上用宽约四寸的长表寸纸条贴成“×”形(若两位老人有一位健在,贴成“/”或“\”形),门框两边贴无字的表寸纸或蓝色纸,如对联形,这是对外向亲友告知家有丧事。重孝子不能自由出入家门,所有外事活动都必须停止。
    2、盖棺入殓
    将死者换上寿衣、寿帽、寿靴,用纸蒙脸。用苘缚双足腕,盖棺缝用纸封贴,棺头上置饭罐,子女等亲属要在棺旁昼夜守候(谓之守丧)。

    3、扎纸罩
    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人死后到阴间与在世一样。所以,为了尽孝道,子女亲属便为死者扎纸罩。纸罩一般为纸屋、纸轿、纸马(男性)、纸牛(女性)、纸人等,现在有扎纸电视机、纸轿车等。纸罩为送行和送殡时用,要烧掉。

    4、送行
    习俗在死后的第三天傍晚要送行,俗话称叫“送盘川”。送行时二人抬着灵位牌楼,二人抬纸轿,亲属随后,并小声祷告,喊死者去拾钱。送至十字路口,便将纸冥器物烧掉,并将周围用水环泼,以示财不外溢。焚烧完毕,众亲属哭着走回家中。

    5、讣闻
    人死后,其家属主丧人用文字讣告众亲友周知。讣闻上要写明死的时间及开吊祭葬的日期,在旧社会讣闻的写法如下:
    不孝子×××罪孽深重,祸延已身,家严(如是母亡则称“家慈”)于×月×日时寿终正(内)寝(男死曰“正寝”,女死曰“内寝”)。兹定于×月×日开吊祭葬。
    亲友接到讣闻(穷人叫“报丧”,派人到亲友家口头通知某月某日烧纸吊丧)后,即准备吊丧奠礼,吊丧者一般用三牲祭礼(三鲜供:猪头、鲤鱼、公鸡)或糖供、菜供,亲友关系疏远的便是三事祭盏(缺蜡烛)或只送一块铂(大德宝,小德宝或粗铂),到期前往吊唁。

    6、吊丧
    吊丧,俗称出殡,即集体悼唁祭拜。吊丧,要在死者灵前搭丧棚,上有起脊棚顶,正面用秫秸箔隔开,正前方放灵桌,以便放置祭品。两面围成墙形,晚辈亲属在两旁跪棚谢客。
    吊丧时,吊丧人要先到收吊礼的地方进行登记,在吊礼单上由登记人记下吊丧者的姓名、祭品名称等。然后由主持丧事的总管(俗称“大老执”)安排,按先后顺序进入丧棚吊唁。 吊丧时,要鸣炮,奏哀乐;吊丧人至灵前哀哭,行跪拜礼。
    (客人吊丧之前,要先开丧,即子女至亲在灵棚行跪拜礼,并大哭一场)行跪拜礼时,由一人在前主祭,行二十四拜或十八拜礼(简单的行八拜礼),其余的人,则跪在后边陪祭。

    7、发引、送殡
    《清·通礼》“役人举柩就载,设奠柩前,如祖奠礼,奉魂帛就灵车,置主椟于后,乃发引。”“发引,曰,柩车启行也。”按《吾学录》:“挽柩车之索谓之引,古亦谓之拂,今以整匹的布为之,系于杠之两端,前属于,柩行,引布前导,故称“发引”。后来将棺灵置丧架上,上覆纸罩,横杠前后系有粗苘索,以代白布,重孝子牵引慢行,其余亲属也挽苘前进,又称“执拂”,俗称“送丧”。
    发引前,重孝子披麻带孝,手持哀杖,将牢盆摔碎,一人高声报路,孝子、亲朋痛哭慢行,纸人纸马,伴随前进。
    至坟地,按方向置棺土圹内。如夫妻均已去世,要两棺并列,中间搭桥,以示至黄泉相会之意。如两妻均去世,则葬棺的顺序按“排棺葬”,嫡妻在前,庶妻在后。棺材的前上方,放置弓箭饭罐,然后封土筑坟。坟为圆形。殡葬毕,众亲属哀号归家。
    丰县回民的丧葬习俗与汉民不同,回民丧葬,棺材无底,死者脱去衣服,送入清真寺公用的“金匣”内,用白布盖在死人身上,再用双幅白布裹好,用三根白布带子捆起来,然后放入棺材内,用土作枕头。葬时,家家户户送葬至哀,阿訇口念“可兰经”,追悼死者入土。坟筑方形。葬后归来不回头。

    8、谢丧
    孝子除当日追悼发引谢丧外,还要在第二天黎明时,由一人携地毡领到附近的亲友门外作踵谢,引领人高喊:“谢金子啦!”即俗话称“谢金子”。如路途遥远,不亲往踵谢,便邮寄谢柬,以示谢意。旧时的谢柬写法如下:
    踵
    谢    孤哀子×××泣血稽颡齐期孙×××顿首叩
                                              ×××
                                              ×××

    说明:如父母双亡则称“孤哀子”,如父亡母在,则称“孤子”,如母亡父在,则称“哀子”。即无父曰孤,无母曰哀。

TOP

回复 8# 的帖子

谢谢提供了这么详细的资料!我正在学习“人生礼仪”这一章节呢!

TOP

觉得好详细,我们是应该多学习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TOP

最最被当代人所忽视的人生仪礼是:

成人礼!

这是学校教育常常不重视、社会教育常常不明白、家庭教育常常不忍心所为的极其重要的人生仪礼!

这一礼,可以青少年进入成人社会,懂得担当,懂得沟通,懂得未来,懂得创造,懂得成长……这也是中国古代最最重要的人生之礼!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我很想参加成人礼,可是目前没有听说我的周围有这个的,只有一次还是在CETV上看的,那感觉真好。可惜,没有机会了!
这个社会就这样了,一时半会儿不好改变,只能改变自己,适应社会!!!!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