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基诺族民俗
基 诺 族
服饰--饮食--建筑---婚姻家庭--
生育习俗--葬俗--节庆--返回
基诺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山区的43个村寨和勐旺补远乡。
文化民俗
⒈服饰
基诺族妇女上衣为无领对开,上半部多采用黑布或白布,下半部及衣袖用红、蓝、黄、白等7色布配制或刺绣而成,用红色镶边,上衣背部缝一块约3寸见方的白布,上面绣有圆形太阳花式图案(基诺族称月亮花);内衣为上部呈方形下呈菱形的兜肚式紧身衣,上部方形为鲜艳的条饰花纹,下部菱形绣着各式图案。下身多着红色镶边的黑色合缝短裙,并用一尺左右的黑布缠绑小腿。发型为椎髻,婚前髻在脑后右方,婚后髻在前额正中。头戴披风式尖帽,这种尖帽用长约60公分,宽23公分的竖线花纹土布对折,缝住其一边而成,戴时又在帽沿上折起一指许的一道边。
男子着无领对襟上衣,多用白底直条纹土布制成,背部缝有绣在白色方块布上的月亮花图案,下穿宽大的裤子,长及膝处,用白色土布绑腿。头上留三撮发,额前正中一撮,头顶脑门心两边各一撮,但有的村寨只留一撮,有的在额正中,有的在头顶上,长约寸许,用宽一尺长丈余的黑布缠头。
基诺族男女都穿耳,并带上竹木制或银制的刻有花纹的耳铃。新中国成立后。男子留三撮发和穿耳已不流行。男女都有染齿的习俗,方法是用燃烧后的梨木放在竹筒内,上面盖上铁锅片,待铁片上的烟脂成灰光的黑漆状时,即用梨木烟脂染齿。染齿是一种互相爱慕和尊敬的表示,青年男女在一起时,姑娘常把铁片端到自己爱慕的青年面前请其染齿。
回页首
⒉饮食
基诺族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包烧、舂为主,而且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饭菜。
回页首
⒊建筑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建房地址初步选好后,太阳落山时,插上“达溜”(一种用篾编成的神器)。晚上建房的家长做到好梦,认为可以在此建房;若做恶梦,认为不可在此地建房。若梦中的情景不清晰,第二天还要插上“达溜”。这样的仪式可以举行3次,上山砍木料前一天,要杀一头小猪、一只鸡,请毛丕(巫师)祈祷。然后上山砍一棵顶上带着叶子的树,拿回来作椽子,还要扎一捆篾、一把茅草供在老屋后。请寨父寨母和巫师吃饭。第二天请村社的老人上山选树,先杀狗祭树神、森林神之后,砍两棵祭神时杀黄牛和剽水牛时拴牛的柱子。房梁、房柱砍够了,晒在山上,然后请亲朋好友们帮忙割草,扎草排。山上的房梁、柱子凿眼后,众人帮着抬回寨子,挖好地基,盖房就正式开始了。立柱子时要杀狗,柱坑里要放竹鼠的头骨、狗的脚趾,还要把狗血涂在柱子上,以求驱除恶鬼。立柱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进行,以免人影被埋在柱洞内。柱洞内要埋些槟榔,3块芋头和3块生姜,3个达溜和3块铜。立柱那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杀猪、鸡、狗祭神,把血涂在东南柱上,还贴上狗毛、鸡毛。请巫师念经,请求地神保佑房主人清吉平安。新房建成后,举行上新房仪式。
回页首
⒋婚姻家庭
基诺族青年恋爱自由,但青年男女必须在举行“成年礼”之后,才取得谈恋爱的资格。男青年16岁,女青年14岁。举行成年礼后,还要接受父母祝福,同时还要接受父母赠送的全套农具和成年人的衣饰——绣有月亮花徽的上衣,绣有月亮花徽和几何花纹的筒帕。基诺族的恋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诺语称“巴漂”,即秘密的谈情约会阶段,这一阶段,互相赠送礼物,如女子送槟榔、鲜花,男子回送草烟、精心刻制的刀把之类。第二阶段,基诺语称“巴宝”,即爱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阶段。这一阶段,互赠的礼物更多,而男子此时对女子最为尊贵的礼物是男子的母亲向女子赠送的礼肉,大凡男方家中杀鸡、杀猪、杀牛或猎到野兽时,男方的母亲都要选一块好肉用新鲜的芭蕉叶包成四方形,让儿子交给自己的恋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夜晚参加“尼高左”(男女社交的公房)进行社交活动,其间男子编竹篾活,姑娘刺绣纺织,或相互对歌。女子可把沾有梨木烟脂的铁片递给男方,男方则用手指细心漆齿。第三阶段,基诺语称“巴里”,即请求同居。男方认为双方的热恋已达到了同居的程度时,便可秘密地直接告诉女方,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就可以进行同居,即使同居后,男子再到女家,如女方的房门户没有半开也不得任意闯入。同居时,男子天不亮即应离开女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同居后,双方觉得应该组成家庭时,男子即在早上给女方家背水、扫地,即是向女方的父母表示也向世人申明,他要和这家姑娘结为夫妻。不久,男方的父母和证人便登门求亲。迎亲这天,新娘必须在迎亲的队伍到来之前,躲藏起来。届时由亲娘的舅舅和兄长找到,交给迎亲的队伍。在到新郎家的途中,还要举行泼污水仪式,即青年男子将污水泼在新娘身上,这是原来和新娘相好,而且同居过的男青年,其中也包括血缘氏族内的伙伴(基诺族不少村寨允许血缘氏族内的恋爱和同居,但禁止正式结婚)。现在,她要到丈夫家生活,与伙伴们分离了,泼污水是对她的报复。
新娘来到新郎家,新郎的母亲送新娘一个鸡蛋,在她手上拴一根红线,绕3圈,新郎的父亲要给她一只鸡脚,并在她手上拴红线。意为不但把姑娘的心拴住,连魂也给拴住了。村寨的长老“卓生”、“卓巴”也前来祝贺。结婚当晚,新娘不能外出,第二天清晨,新娘背水回家烧好洗脸水,请公婆洗脸,并正式称呼他们为阿爹阿妈。男子婚后仍可以“窜”姑娘,而妇女婚后一般不参加社交活动。离异现象很少。
回页首
⒌生育习俗
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基诺族在生育上也有许多忌讳和规矩。首先,妇女方面的禁忌:妇女怀孕后,砍柴时不能把斧子挟在柴中间,没有出头的芭蕉花不能吃,不能采白参、黄色菌和独朵的鸡棕,背柴时不能把竹子柴和树木柴背在一起,否则会难产。成双的果子不能吃,否则会生双胞胎;兽头上的肉和叫谷魂的猪头不能吃,吃了会对生育和孩子的生长不利。不能看月蚀,否则孩子会眼斜。其次,丈夫方面的禁忌,丈夫打猎时不能砍黄棕树,否则孩子的头发长不好;不能打猴子,否则孩子长得不漂亮;不能割岩蜂,割了自己会被叮。寨子里的老人死了不能参加抬,不能打蛇,不能爬树摘果子,不能参加绷大鼓,认为违反其中任何一条,妻子都会难产,打猎时,鸟类要打最好、最漂亮的,妻子吃了,孩子才会长得漂亮。再次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忌讳,丈夫打猎回来的路上不能与妻子正面相遇,否则会生病;夫妻不能吵架,不然孩子长得丑。
丈夫在妻子怀孕2个月后,开始准备坐月子吃的东西,如打野鸡、白鹇、竹鼠、田鸡等,烤干后留着产后吃。
产妇在自己的房间生产,若生男孩,准备生姜9片,女孩7片,用白线穿起来挂在孩子脖子上,认为可以把鬼魂吓跑。孩子出生后,要立即取名,不然孩子就可能被鬼神抢走。实行父子、父女连名制。特殊情况如孩子生下时脐带绕脖,就取名“沙”;若孩子生病请巫师(白腊魂)看,就随巫师的称谓取名,如“白腊腰”、“白腊妞”等。
产妇分娩后在火塘边临时搭的床上睡。产妇的餐具单独放,不和大家的混在一起。生孩子的人家大门边插两支带叶的桐树尖,以示外寨的人不能入内。楼梯头的门上放些竹叶和桐子叶,阻止鬼神进屋。
生产的当晚,要杀鸡祭祖宗,保佑大人孩子清吉平安。妻子生头胎,丈夫睡在火塘边照顾妻子。产后13天,丈夫杀一只小鸡自己吃,生男孩杀公鸡,生女孩杀母鸡,这只鸡是献给猎神的。产妇在火塘边住满13天后,就搬回原来的房间。父母对孩子唱歌只能白天唱,太阳落山后不能唱。孩子的尿片只能白天晒,不能在屋外过夜。
回页首
⒍葬俗
基诺族实行独木棺土葬。若寨子中有人去世,全村的男子就上山砍棵大树,取其中一段,剖成两半,挖空中间,入殓后两半盖起来。棺材上绕3道白线(有的是用死者生前曾相好过又不能结婚的女友编给的花边)。人去世后,亲人为其穿好衣服,一只手放一个鸡蛋,眼睛上放两块银子,随葬品有生前穿的衣服,筒帕、生产工具。如是老人,还要放把扇子,一条毛巾,意为让他路上煽凉擦汗。然后用白布盖上,顺火塘的方向停放在客房。在尸体的上方房梁上挂两块白色砍刀布,一直垂到尸体上,这是死者结婚时,新娘用一天一夜织成送给新郎的,死者的儿子每人挂一个新筒帕在白布旁,每过几小时,查看筒帕,里边有谷壳一类的东西,预示有好收成;若有一两根兽毛,象征会打到大野兽,若有篾屑,预示做篾活顺手,如什么也没有,便是不利的象征。
入殓时,要跳“花脸”和“竹竿舞”,由5个男子跳,花脸代表鬼要吃尸体,竹竿舞表示用竹竿驱鬼。出殡时要洒米、打枪,以驱跑鬼神。出殡队伍前面是抬着各种颜色和白布人形长幡的人。据说人死后到苏季左米(鬼居住的地方),路上有9个岔口,3道关,彩色幡是送给各道关的礼物,人形幡是送给“杰卓”官(杰卓是基诺族迁到基诺山后最先定居的地方)。出殡时准备好6个装肉菜的竹筒和一个装苦子汤的竹筒,苦子汤放在寨边,献给寨子神鬼,其余6个带到坟地,献给各道关的官。送殡当天,要请亲朋用餐,亲朋送一碗菜饭,一斤酒,有的老人还送鸡蛋,并用白线在死者家属手腕上绕3圈,男左女右,意为拴住他们的魂,不要跟着死者走。
墓地为公社共有。墓坑只挖一米多深,坑挖好后要用树叶在坑里扫几下,不然,挖坑者会得病。入殡时,当即敲死一条狗,放在棺材上一齐埋,据说狗可以在阴间给鬼魂带路,坟上用草排和篾笆盖间房子,叫坟墓棚。墓棚周围插上涂过狗血的尖竹桩。据说这是让一种会吃尸体的野人误认为尸体已被吃掉了。送殡的亲朋返回死者家中,要拖把草覆盖脚印,防止阴魂跟到家。到房前,人群分两边,绕房一周,进了屋要用水冲洗手脚。亲人每天早晚要到墓前献饭两次,13天为一轮。少则献几个月,多则要献1~2年。
回页首
⒎节庆
特毛克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带基诺族民间传统节日。“特毛克”,基诺语意为亲族的盛大聚会,是基诺族的年节。按基诺族的历法,一年分13个月,1月为岁始,“特毛克”节在1月举行,但具体日期不固定,每年过节之前,先由村寨的寨父、寨母和祭司等击鼓聚众商议,择定过节吉日。各个基诺族村寨的年节天数不统一,有的过3天,有的过5天。村寨还有年节的筹备小组,叫“劳巴”。节日当天,要先把铁匠请到寨父家中,根据铁匠前晚所作之梦来判断新年的凶吉,并在铁匠房中祭祀和做打铁备耕仪式。由于有打铁祭礼,所以,也叫“打铁节”。打铁仪式结束后,年节正式开始。跳木鼓舞是基诺族年节的主要活动,第一天跳木鼓集中在寨父家中进行,两天后,集中到寨中的广场上举行。这时,只由妇女来敲木鼓,男人们在木鼓前围成一个舞圈,一边歌唱,一边敲__击镲,翩翩起舞。现在,“特毛克”节成为民间娱乐和土特产交流的综合性民族节日。荡秋千、掷标枪、踢球、踩高跷、翻竿比赛是年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大家可以尽情歌舞。
格巴祭 云南省景洪县巴雅、巴夺等地区基诺族的民间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二月择日举行。这个节是年节后第一个比较大的集体祭祀。祭祀的对象是各寨的寨神“周迷遂山”。节日活动在寨父周巴家里举行。祭祀内容主要是希望今年野兽容易猎获,庄稼丰收,全寨人员平安。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寨人要举行丰盛的聚餐宴会。
祭大龙 云南省景洪县一带基诺族传统祭祀节日,基诺语称“楼牟”祭。每年播种之前举行。节日期间,有的村寨要禁寨3天,不下地劳动。祭大龙活动由寨公、寨母主持,地点在村寨边临时搭成的草棚。届时,杀牛剽猪祭龙神,牛尾巴挂在大树上,猪头骨供在水塘边。祭祀结束后,全寨男女老少欢聚宴饭,分食牛肉。
祭小龙 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带基诺族民间祭祀节日。祭小龙在祭大龙之后13天。祭祀由寨父寨母主持,当天杀鸡祭寨神,节日当天,不能下地从事农业劳动。据说下地劳动会触犯龙神,影响庄稼生长,会招来雹灾。
浮嫫切 云南省景洪县基诺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择日举行。“浮嫫切”意为祭寨神。节期4天。基诺族通常把寨中的3棵大青树作为寨神的象征,它是每个村寨的保护神。节期,男子削制各种竹木刀枪,插在神树的周围,各家都把自家地中长得最好的谷子、棉花、豆子摘一些到氏族长老家中。随后的两天由长老祭祀,祈求神灵的保佑。第四天,全寨凑钱买一头大母猪,到寨神树下宰杀,并且每棵树下各杀一只鸡,用鸡毛沾些鸡血涂在树上。猪肉、鸡肉煮熟后,在氏族长老的带领下举行集体祭祀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员聚餐。底寤鸢呀赺_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择日举行。节前,各村寨的寨公、寨母分派一些人到山上砍松树枝,扎成一个巨大的火把,竖在寨子外面,节日当天,不参加生产劳动,准备节日佳肴,亲戚朋友相互拜访。晚上,燃起大火把,由寨公拜火把、祭火神后,人们簇拥在大火把周围尽情欢歌,开怀畅饮。
“好希早”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民间节日,“好希早”意为吃新米。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九月、十月稻谷成熟的时候,选一天属虎的日子举行。“好希早”是基诺族的盛大节庆,也是祭祖的主要日子。寨父、寨母是祭祀的主要召集者和主持者,通常先由寨父、寨母选尝新米,并举行祭祀,各家随后才举行。节日当天,各家背两只鸡,到田地祭祀谷神,摘长得最好的谷穗,舂成米煮食,再杀两只鸡祭祖先和鬼灵。人们对蒸饭时冒出的热气特别注重,看蒸汽飘的方向来判断吉凶祸福。在“好希早”节日,各家要把亲友请到家中共食新米,互相祝贺丰收。如因当天路远或有事不能到,主人要在第二天亲自送一份到亲友家。
叫谷魂节 云南西双纳地区基诺族节日,时间大约在每年秋收过后。相传从前有位基诺族老人在打扫谷仓时,稻谷就飞来了。老人对稻谷说:“谷仓还没有扫好,你们不要来。”稻谷就飞走了,再也没有来过。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用一种叫“不埃”的花,才把稻谷请回来。从此,基诺族每年收获后,都要举行叫谷魂节。届时,各家都要到田间祭祀,然后把田里所种作物各摘一穗,和“不埃”花一起背回家,一路要不停呼叫。经过岔路时,要在路口放一朵“不埃”花作为路标,给谷魂指路。回到家,把所摘作物和“不埃”花分成两束,一束挂在谷仓,另一束挂在房内的神位上,作为谷魂的象征。谷魂招回后,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次日,祭司、寨父、寨母和男性家长在谷仓里和“谷魂”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