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孟和教授简介
巴·孟和,男,1954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客座教授、蒙古国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外籍博士生导师,内蒙古民俗学会。巴 孟和教授在蒙古宗教文化、民俗学、蒙古文学等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一、个人简历
1972年6月,参加工作;
1973年9月——1975年7月,在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读专科(现更名为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1975年8月——1978年2月,在原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工作,干部;
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原中央民族学院读本科(现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1982年2月——1985年1月,在原内蒙古师范学院读研究生(现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
1985年2月——至今,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执教;
1996年8月——1997年7月,在内蒙古大学以访问学者身份学习工作一年;
1999年7月——2002年2月,在蒙古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9月——2002年6月,在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讲学一年;
1982年1月,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85年1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2002年6月,获得语文学科学博士学位;
1988年5月,评讲师;
1995年,评副教授;
2001年,晋升为教授;
1999年,成为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3年,成为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5年,被聘任为蒙古国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外籍博士生导师;
2006年1月,被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
2007年5月,被蒙古国成吉思汗大扎撒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
2002年9月——2003年5月,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5月——2004年12月,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务部主任;
2005年1月——2006年9月,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
2006年9月——至今,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副院长
二、教学工作
从1985年2月执教以来,给全日制本科生和后期本科生先后讲授过:
主干课程 ①《民俗学与蒙古民俗》 ②《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论》 ③《蒙古族古近文学》
④《蒙古族现当代文学》 ⑤《社区概论》
专业基础课 ①《民族学概论》 ②《文化人类学通论》 ③《北方民族史》
专业课 ①《蒙藏文化关系史略》 ②《新时期蒙古族文学》 ③《蒙古族宗教文学》
④《宗教社会学》 ⑤《蒙古文化》 ⑥《蒙古国现代文学史》
研究生教育 ①《宗教学通论》 ②《蒙古民俗文献学》 ③《蒙古族宗教文化》
④《宗教艺术》 ⑤《蒙古族传统文化与宗教》 ⑥《宗教与民俗》
三、科研工作及获奖
1、科研项目:
(1)《蒙古宗教文学研究》,第一合作人,省部级课题(教育部),1993年9月—1996年8月;
(2)《梅日更葛根研究》,第一合作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项目(省部级),1996年9月—1998年9月;
(3)《蒙古民俗探源》,自治区课题(省部级),第二合作人,1997年9月—1999年8月;
(4)《梅日更召法会经文研究》,第一合作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项目,省部级课题,2002年—2005年;
(5)《梅日更葛根作品研究》,主持,内蒙古古籍整理研工作委员会项目(省部级),2001年—2003年;
(6)《蒙古族生态保护习俗》,第一合作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招标项目(地厅级),2002年—2004年;
(7)《蒙古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主持,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地厅级),2004年—2005年;
(8)《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内蒙古新一代蒙古族佛教界代表人士的培养研究》,参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招标项目(省部级),2005年—2006年;
(9)《对梅日更召佛教文化的抢救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2007年;
2、获奖:
(1)科研奖:省部级一等奖1项(集体,排名第二)、省部级优秀奖1项(个人)、地厅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教材奖:省部级一等奖1项(集体,排名第三)、二等奖1项(集体,排名第五)、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三等奖2次(地厅级)。
3、学术著作:
出版专著5部、编辑出版学术著作7部、教材3部(参编)、出版译著2部。
4、发表论文:在国内外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四、社会兼职
国际蒙古学学会会员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
内蒙古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历史学会理事
内蒙古文学翻译家协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