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社科院人才强院战略侧记

社科院人才强院战略侧记

辛植梧桐碧 引得彩凤翔
社科院人才强院战略侧记



本报记者  张微




社科院大楼  王宙/摄




  
   “要培育一批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学贯中西的专家、功力深厚的国学大家、在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界名声鹊起的科学家、一批能够为兴国利民出计献策有资格成为智囊团的专家,要下大力培养中青年学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重视人才培养、呼唤优秀人才的话语,深深印在全院各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心里。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拔尖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实现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三个定位”的重要保证。
    “人才的成长需要良好风气,现在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不正风气熏染人们的耳目和灵魂,道德沦丧是中华民族的忧患。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育人之道,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下功夫培养像前辈大师、学者那样道德高尚、学识出类拔萃的真正精英。”陈奎元对社会不正之风充满忧患意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要求语重心长。
  2008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定位”的要求和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目标,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人才工作的主线。

实施方案目标高远

  为落实人才强院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制定了人才强院战略的实施方案。人才强院战略实施方案总的任务是抓好以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三支队伍建设,着重实施“ 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工程,即造就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100名);扶持一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影响,学术造诣高深的领军人才,特别是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濒危学科、绝学等方面的专门人才(200名);培养一批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中青年骨干人才(300名);选拔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突出,熟悉意识形态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100名)。
    该方案一经实施,立刻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理想的学术研究氛围,这是我选择到社科院工作的最根本原因。”2008年刚刚来到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贺俊激动地告诉记者。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贺俊有着三四年证券行业的从业经历,是一位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去年他即将博士毕业时,几家证券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毅然回绝,来到了工经所,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自由宽松的研究环境对于喜欢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很可贵。与高校相比,社科院在时间方面比较自由,没有教学任务;与各部委的研究机构相比,社科院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在创新方面比较自由,没有指定的研究项目束缚,可以产生许多理论创新。”贺俊坦言,“也许目前在收入方面不如公司有优势,但在这里可以踏踏实实做学问。”

引进人才力度加大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将优先出售100平方米以上的经济适用房或租用引进人才周转房;其中对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将给予每人50万以上的科研配套经费。”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才强院战略力度最大的措施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王苏粤告诉记者,人才强院战略不仅有总体任务,为了保证其顺利实施,还将其细化为具体内容,一一落到实处。我院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全面实施聘用制和岗位设置改革;健全各类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培训机制;规范各类人员奖励制度;进一步扩大用人单位人事管理权限;深化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落实“四个一批”人才建设配套措施;实施基础研究学者推进计划;实行青年学者科研奋进计划;完善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加大人才在经费、住房、收入和图书资料、网络信息的保障;扩大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库等内容。
    “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在国内语言研究领域是领头羊,但近些年在生理语音学研究领域却几乎没有相关人才。”语言研究所胡方同志专攻生理语音学研究,国内这个研究领域的人才非常少,胡方可以说是稀缺人才。 “做我这个领域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建设语音实验室,是一项耗钱的事业。我很感谢所里,他们在我来之前就投入大量经费引进了相关设备。”胡方告诉记者。只有筑巢才能引凤,社科院在积极引进人才方面作了大量踏踏实实的努力。2003年,即将从香港城市大学博士毕业的胡方,来到了语言研究所。“来到所里不久,所里又申请了院重大课题,争取专项经费,保证语音实验室的各项研究顺利进行。”
  记者发现,在人才强院战略实施方案中涉及很多激励机制方面的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全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分级。专业人员将分为13 级,并按照不同的级别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同一职称的人员工资将拉开差距。除此之外,今年在全院实施聘用制后将调整提高科研津贴标准,与专业人员分级相结合。还要改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收入待遇。

选拔培养不遗余力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中国社科院还放眼长远,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他们在人才强院战略实施方案中,把研究生院和博士后流动站作为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基地。
    王苏粤告诉记者,目前,研究生院正在进行新校园的建设,新校园建成后将大大增加研究生的招收数量。院里将加大研究生院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集全院之力办好研究生院。研究生院要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培养方向与我院的学科建设相衔接,为我院培养青年人才;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研究生院的资源和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我院急需学科、濒危学科、绝学的后继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作为我院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基地,对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院的博士后流动站建站17年来共招收了16批、 12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的600多人中留院工作有125人,其中很多人现已成为我院的学科带头人。目前,制约我院博士后流动站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费和博士后人员住房严重不足,平均在站博士后人员每16人一套住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才强院战略实施方案中提出:适当增加博士后人员科研经费,2009年先解决10套博士后公寓,今后将建造100套专门的博士后公寓,以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的后顾之忧。
    哲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陈霞告诉记者:“我在哲学研究所做博士后时,深刻地感受到社科院学术活动多、讲座多,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尤其是哲学研究所的博士后论坛让我受益匪浅。在社科院,有许许多多可敬可爱的著名老专家、老学者,他们诲人不倦,经常让我这个后辈十分感动。有这么多德高望重的学者在我的周围、在我的前方,促使我的学术研究快速成长。当我选择离开高校工作来到社科院时,所有的人都说我背道而驰,但是现在看来,我可以庆幸地说,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关心青年打造未来

    青年科研人员是中国社科院的未来。记者了解到,人才强院战略实施方案中对拔尖人才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都有具体的措施与政策。
  社科院对拔尖人才将在现有的资源下优先落实有关配套措施:一是建立人才库;二是给予本人工资等额的人才补助金;三是加大课题的资助力度;四是资助出版个人标志性的学术文集;五是在招收研究生指标上保证供给;六是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等等。
  社科院对青年学者将实施科研奋进计划:一是遴选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年学者,给予每人每年3万元、周期5年的学术资助;二是重大课题都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科研骨干参加;三是我院资助立项的课题,都应适当吸收新接收的毕业生参加;四是每年将选派10名青年学者赴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中长期的学习进修;五是由院里每年组织10名新入院的青年学者开展专题国情调研活动;六是优先购买“两限房”等等。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王苏粤介绍,高研职称职数少的问题一直是影响我院人才队伍发展的瓶颈问题。我院现有的高研人数已经超出指标数,但仍不能满足各单位的需要,这种状况必须要在我院体制机制改革中转变。今后,要在实行聘用制度改革中,逐步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机制。对超过或达到高研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腾出空岗让更优秀的人员进入。通过考核的办法,形成一种高研人员动态管理的竞争激励机制,有助于我院更好地出成果、出人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08年刚刚过去,2009年已经向我们走来。
  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坚持完善人才制度,不断建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推动着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9-2-12 15:02:10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