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两会”政协委员热议传统村落保护

“两会”政协委员热议传统村落保护

“10年内我国传统村落每天消失100个,这显示村落消亡的势头迅猛或不可阻挡。”2012年,著名作家冯骥才保护传统村落的呼声,引发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高度关注。而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去年11月在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上的一席话很是鼓舞人心:“经过几年的努力,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遏制,开始迈入保护、改善和复苏阶段。”进入新阶段的传统村落该如何保护?发展中又该警惕什么?在今年两会上,这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修复工作进展顺利

       “中国正快步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那么村落面临着什么?面临着从村落向城镇、从农民向市民、从靠土地吃饭向靠专业技能吃饭的转型。随之而来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给村落带来巨大冲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廷皓表示。

       “在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等多重挑战和冲击下,传统村落不断遭受破坏甚至消亡。”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馆长詹祥生谈起这些显得忧心忡忡。

       正是意识到传统村落面临的这些危机,近几年,国家对其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向记者介绍了保护传统村落的情况。励小捷说,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自2013年启动,两年来逐步开展相关工作。国家文物局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中遴选了270个国保和省保集中连片的村落给予了重点扶持。“目前,这些村落的修复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部分村落修复工程已接近尾声。当然以后随着传统村落的丰富和扩展,这个数量还会增加。”他说。

       “在保护工作中,一直强调注重整体保护、可持续性保护。在修复文物建筑的同时,注重其使用功能的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励小捷表示,在修复理念和技术指导中充分尊重传统村落是有使用功能的文物,与故宫、太庙、长城等失去使用功能只传承文化信息与象征民族文化功能的建筑区分开。根据这些特点,提出按照年代、建筑规制以及文保单位的级别,分别采取整体保护、局部保护和外貌保护三种不同的修缮方式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

重点理顺产权问题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产权是其最大瓶颈。励小捷认为,传统村落中私人产权文物建筑的所有权是农民,在维修过程中,如果财政资金全部进入,则有悖于公共财政的性质,但是完全让农民自己拿钱来修,难度比较大。而该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村里公共建筑得到修缮,而大量私人产权民居破败不堪的状况。

       励小捷表示,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了以资助传统村落中私人产权文物建筑修复为主要目的的“拯救老屋行动”,根据价值优先、使用优先、整体优先的原则,筹集资金资助农户修复村落中的文物建筑。

       私人产权的民居,如何维护开发?张廷皓提出了自愿原则。“我的老家陕西有很多传统村落,至今保存着明末清初时期的模样。这些中国村落文化的标本一定要保存下来,而且要活态保护,让老屋的生命力更强。”张廷皓认为,政府和文物部门应该引导当地居民,让愿意留在老宅中生活的本地人进行活态保护,让这些人与文化部门、城建部门签订相关的合同,秉承自愿原则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他们就是这里的主人,绝对不要把他们当演员,让他们自愿把这个义务履行下去。这种新的理念也许也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张廷皓提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认为,古村落保护的目的是让村落成为老百姓的文化和精神家园,而绝不只是搞旅游开发,打造“旅游景点”。他坦言自己在下乡采风时发现,许多小城镇的规划和村落保护过程中没有渗透文化要素,一些地方实施村落保护了,也下拨了资金,但保护的动机是想把村落开发成为新的旅游景点,招揽游客创收。“一些村落改造还专门请来专业设计人员,明明有很好的建筑布局和生态特色,非要搞个观景台,挂个广告牌,搞得‘珠光宝气,瓷砖堆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 张建国质疑。

      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对于村落保护的资金投入,詹祥生对记者算了一笔账,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每个拨给300万元资金,但对于经济状况不好的村落来说,300万元的资金投入在修复保护工作中显得捉襟见肘。

       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表示,自己的家乡福建省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保护经验,在保护古镇古村的措施创新上做了不少工作,获得了持续有效的成果。但仍然有不少古村镇尤其是坊巷街区和古建筑,由于经费短缺、执法不严等原因,陷入保护缺位的困境。抢救性、保护性开发迫在眉睫。黄其森认为,古镇古村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全社会的文化遗产。古镇古村的有效保护,对传承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智慧、留住乡愁都意义重大,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保护性开发方案,在政策上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古村古镇的保护开发建设中。

       黄其森的呼吁得到了励小捷的肯定,目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拯救老屋行动”只是在全国局部县和若干村试点。“因为全国试点需要资金量很大,现在还没有这些能力,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让社会组织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通过我们创造的经验和机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励小捷说。

(作者:胡克非  来源:中国文化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