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宣传海报
张刚博士现场讲座(拍摄角度的问题,标牌有点错位,是“主讲人”,“主持人”是旁边那位的)
5月15日下午,2013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周系列讲座、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承办的“齐鲁大讲坛·文化艺术分坛”之《戏曲与民俗之观演关系》学术讲座在山艺长清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主讲人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刚研究员。我校戏曲学院近400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持续了共90分钟。张刚博士首先向戏曲学院师生普及了民俗学的知识,随后就戏曲的概念问题从广义分类学意义角度和狭义形态学角度两个方面进行了释解,并着重对狭义形态学角度的戏曲概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将其分为“戏曲”(在唱,以元杂剧为代表)、“戏弄”(在表,唐参军戏、歌舞戏、宋金杂剧、现存小戏)、“戏文”(在演,南宋戏文、现存地方大戏)、“戏祭”(在祭,端公戏、师公戏、阳戏、队戏、赛戏、地戏、藏戏、孟戏、关索戏、撮泰戏等)五种形态。
随后,张刚博士分别对基于传统戏曲本体的主要构成要素和基于“戏曲与民俗语境下”的戏曲主要构成要素做了进一步介绍。其中,基于“戏曲与民俗语境下”的戏曲主要构成要素有戏班、“戏子”、戏神、观众、群族、神祇、戏场、剧种、剧目、戏俗、仪式等。张刚博士又从理论意义上对戏曲观演关系进行了三种分类——层次结构关系、循环结构关系、两级结构关系。最后,戏曲学院的同学们就相关问题与张刚博士进行了互动交流,得到了张刚博士详细的解答。该讲座给在场师生开阔了思路,让大家意识到关于艺术的研究不止停留在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观众等方面,还可以将其放在历史、民间文化等语境下进行研究,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张刚,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戏剧戏曲学博士;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资助重大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总编辑部主任;国家科技部基础性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拯救”课题组主要成员;文化部艺术科研重点课题《中国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现状调查》负责人。多年从事戏曲音乐研究、民族民间文艺收集、整理、编纂、保护工作以及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主持贵州台江苗族姊妹节、鼓藏节、湖南麻阳苗族龙舟节、青海民和目连戏、江西南丰石邮跳傩等项目的田野考察工作。
(扩展阅读)
http://baike.baidu.com/view/4625364.htm齐鲁大讲坛简介
http://www.qilu.gov.cn/index.htm齐鲁大讲坛官方网站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9-06/30/content_16959885.htm“齐鲁讲坛文化艺术分坛”渐成山东特色讲坛。
山东艺术学院关于“齐鲁大讲坛•文化艺术分坛”自2009年开坛以来,经过各方和校内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我校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和专业优势,打造高端性艺术讲坛;2、着眼于文化强省建设,突破单纯艺术门类的局限,建设创新性文化讲坛;3、关注齐鲁文化艺术遗产,重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凸显建设性特色讲坛;4、不局限于狭隘视域,放开眼界看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拓展开放性交流讲坛;5、面向社会公众和大学生,普及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建设修养性高雅讲坛;6、突破科普周时间段限制,结合高校特点和我校艺术资源,建设全年性常态讲坛。
(摘自
http://www2.sdca.edu.cn/sysd/News_View.asp?NewsID=6962)
[
本帖最后由 时菲菲 于 2013-5-16 20:00 编辑 ]